APP下载

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血清PCT、Lac及内毒素水平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2020-04-24陈恒张晋雷陈中慧陈玉才金荣华东建亭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内毒素脓毒症病原菌

陈恒 ,张晋雷 ,陈中慧 ,陈玉才 ,金荣华 ,东建亭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1.儿一科,2.儿二科,3.儿三科,河南 南阳 473000;4.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河南 南阳 473000;5.广东省人民医院金湾分院新生儿科,广东 珠海 519000)

脓毒症是一种全身炎症反应性综合征,感染是发病主要诱因,可随着病情发展为严重脓毒症或感染性休克,病情极为凶险,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导致患者死亡,死亡率可达50%以上[1]。重症肺炎是严重危害到人体健康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在重症医学科极为常见,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重症肺炎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重症肺炎也是引起脓毒症的常见病因。临床共识认为对脓毒症进行早期的识别、诊断及病情判断[1,2],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血清降钙素原(PCT)、血乳酸(Lac)及内毒素均是临床常用的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炎症因子,临床研究显示在感染性疾病时以上炎症因子水平会明显升高[3],检测血清PCT、Lac及内毒素对于感染性疾病尤其是脓毒症的病情判断及治疗方案的指导等具有临床价值。临床研究显示[4,5],脓毒症患者会出现免疫功能紊乱,而一旦发生免疫功能紊乱后更容易合并其他继发性感染,但是临床尚无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对医院感染的影响的相关研究。本研究对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血清PCT、Lac及内毒素水平对医院感染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为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7月在医院住院的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新生儿6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重症肺炎的相关诊断标准[6],符合脓毒症的相关诊断标准[2]。⑵新生儿,性别不限。⑶所有纳入研究者均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⑴合并自身免疫系统疾病。⑵恶性肿瘤。⑶确诊为单纯的真菌或病毒感染。⑷伴有原发性的心、肝、肾等其他脏器功能障碍性疾病。⑸住院期间中断治疗者。60例患儿临床资料分布及构成比见表1。本研究患儿家属知情同意,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表1 患儿临床资料分布及构成比(%)

1.2 方法 采集患儿静脉血2ml,置于有无菌试管内,在2h之内以3000r/min转速离心10min,分离血清,以贝克曼库尔特商贸(中国)有限公司生产的贝克曼库尔特AU480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检测患儿血清PCT水平,检测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检测试剂盒为同机自带,采用北京金山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MB-80型微生物快速检测仪检测血清内毒素水平,检测方法为动态比浊法,检测试剂盒为北京金山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抽取患儿动脉血0.5ml,采用雷度米特医疗设备上海有限公司生产的雷度ABL-90血气分析仪检测Lac水平。PCT、Lac、内毒素的阳性诊断标准分别为>0.05ng/ml、>1.5mmol/L、>10pg/ml。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血清PCT、Lac及内毒素水平,患儿入院后出现新的感染病原菌而且与引起自身重症肺炎及(或)脓毒症感染病原菌不同,方可认为发生了新的医院感染,如感染病原菌与引起自身肺炎及(或)脓毒症的感染病原菌相同,不认为是医院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正态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精确概率法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 共有32例患儿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53.33%,其中12例泌尿道、8例皮肤黏膜、6例呼吸道、4例胃肠道,分别占 37.50%、25.00%、18.75%、12.50%,见表 2。

表2 患儿医院感染部位分布及构成比(%)

2.2 发生医院感染与无医院感染患儿血清PCT、Lac及内毒素水平比较 医院感染患儿血清PCT、Lac及内毒素水平高于无医院感染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医院感染与无医院感染患儿血清PCT、Lac 及内毒素水平比较(x±s)

2.3 发生医院感染与无医院感染患儿预后 医院感染患儿死亡率为31.25%,无医院感染死亡率为7.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表4 医院感染与无医院感染患儿死亡率比较(%)

3 讨论

重症肺炎是重症医学科最常见的病种之一,发病人群以新生儿、老年人、恶性肿瘤等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居多,患者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呼吸困难等肺部感染及并发器官功能不全表现,如感染严重可引发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引起患者死亡。重症肺炎并发脓毒症患者预后一般较差,早期诊断及接受综合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但是通常情况下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的治疗难度较大,而且由于病情影响,患者往往会出现免疫功能紊乱[4,5],更容易并发其他感染性疾病,加速病情进展。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在住院期间也可发生继发性感染,如感染病原菌与原发感染病原菌不同,考虑是发生了医院感染,如检测出的感染病原菌与原发病原菌相同,考虑是脓毒症血流感染后引发其他部位发生感染。本文对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对医院感染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高达53.33%,分析感染部位的分布情况,以泌尿道感染最为常见,其次是皮肤黏膜、呼吸道、胃肠道,这可能与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需要进行留置导尿操作,因此容易并发泌尿道感染,由于本身存在重症肺炎,因此继发呼吸道感染时要分辨是医院感染还是原发感染的加重。本文结果也提示,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是医院感染高发对象,在治疗原发病期间要注意医院感染的预防。

目前,对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的诊断、病情严重程度判断及评估、死亡的预测等,主要采取容易测量的生物学指标,如C反应蛋白、PCT、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II)等指标。PCT是降钙素的前肽物,是氨基酸组成的糖蛋白,在正常情况下血清PCT含量极低,但是在感染后的3~6h即可出现血清PCT的升高,升高浓度与感染程度密切相关,随着感染程度的增加PCT含量会随之升高,而且PCT有良好的稳定性,已经成为脓毒症等细菌感染的诊断及病情判断常用指标[7-9]。Lac是机体组织的无氧代谢的中间产物,皮肤和骨骼是Lac的产生主要组织部位,如以上组织细胞存在灌注不足、缺氧等状况,组织细胞会出现无氧代谢增强,有氧代谢被限制,乳酸等大量的无氧酵解产物合成,引发血Lac升高,因此血Lac水平能反应出组织缺氧程度,而且与缺氧程度呈正相关[10],在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时由于多组织器官存在缺氧损害,因此血Lac会表现为升高,而Lac升高又可对组织形成新的损害,加重病情,相关研究也显示Lac水平对于患者预后也有一定预测价值[11-13]。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在破裂后释放出的脂多糖,对于革兰阴性菌的感染诊断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但是也有研究显示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情况下也可能表达为内毒素的升高[14-16],但是升高幅度相对不及革兰阴性菌感染,因此内毒素升高并非诊断革兰阴性菌的金标准,对于革兰阳性菌感染的诊断也有一定指导价值。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时血清PCT、Lac及内毒素均可出现升高已经被临床研究所证实[17-19],但是,以上指标对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尚无相关研究,本研究结果显示,发生医院感染患儿血清PCT、Lac及内毒素水平明显高于无医院感染患儿,可以看出医院感染时患儿血清PCT、Lac及内毒素会进一步升高,同时也提示了PCT、Lac及内毒素的升高不仅要考虑是原发疾病的影响,还要考虑是否为继发的医院感染所致。分析患儿的预后,医院感染患儿死亡率为31.25%,无医院感染死亡率为7.14%,可以看出发生医院感染的患儿相对预后更差,这也提示了医院感染的发生对于患儿的预后是不利的,如何提高检测血清PCT、Lac及内毒素的变化来判断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医院感染发生的风险性,进行医院感染的预防,对于患儿的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血清PCT、Lac及内毒素水平与医院感染关系密切,医院感染患儿以上指标明显高于未发生医院感染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患儿预后更差。

猜你喜欢

内毒素脓毒症病原菌
清热解毒法干预脓毒症的临床观察*
杧果采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研究
急诊脓毒症患者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的影响因素
内毒素对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的危害
长链非编码RNA GASL1在脓毒症患者中的表达及其诊断意义
间甲酚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研究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调查与预防浅谈
植物免疫系统“合作”御敌
消退素E1对内毒素血症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血清IL-6、APC、CRP在脓毒症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