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阅读也是一种战“疫”力量

2020-04-23熊文景

新阅读 2020年4期
关键词:方舱读书人生

熊文景

疫情阴云笼罩之下,有人焦躁不安,有人内心笃定。不久前,在武汉方舱医院,一字排开的病床当中,一男子戴着口罩,安静读书的照片走红网络——病床上,他手捧着一本《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成了当前阅读最美的场景。众多网友被读书男子的淡定、从容所触动,称“看书是很好抵抗精神病毒的方法”,就连该书作者弗朗西斯·福山看到后,都在社交账号上转发了他的故事。

读书的力量,既能温暖人心,也能打动人心。在疫情来势凶猛的背景下,作为一种战时的简易措施,“方舱医院”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兴建、大容量集中收治确诊轻症病人,起到集中收治、隔离的效果,但病患对居住环境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担忧也难以避免,甚至产生害怕、抵触、恐慌的不良情绪。何以解压?“方舱医院读书哥”给出的直观答案就是:阅读。

或许对许多俗世浮沉中的人来说,生活无非就是走亲访友、喝茶聊天、聚餐社交、旅游休閑……所以,一旦静下来、宅下去,他们的生活就容易变得单调空虚甚至无所事事。毋庸置疑,“家里宅”模式的确限制了我们与现实物理空间的接触,但是它却永远阻挡不了我们开启更加美好空间的可能。战“疫”时刻,崇尚读书至关重要。

人们鄙视执着于物质享受,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之人。但在书里,我们却可以体验千百种人生,既可入繁华之境、听喧嚣之声,亦能窥茫茫宇宙、感万物生灵。这正是:“读书可以经历一千种人生,不读书的人只能活一次”。

每一本书,都藏有一个世界,每一本书,都有可能改变人的一生。杨绛先生曾经说过:“读书好比‘隐身地串门,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开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另请高明,和它对质。”可见,只要读的不是傻书,书读多了,便能不断纠正我们的偏见与认知,便能领略这个世界上那一百万个可能的生活方式,且读书久了,便能从字里行间品味书中世界的冷暖,找到现实情感的共鸣。

微传播时代,人们在数字化生存境遇中,有网游可玩、有抖音可刷、有视频可看,有千百种的娱乐方式可以选择。静心阅读者似乎变得难能可贵。根据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2018年我国成年人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仅为4.67本,远低于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以色列的64本。这为我们中华民族崇尚读书的优良传统敲响了警钟。应当明确,人的生活是否有意义、人生是否成功,自有其客观现实的原因,可更多时候却是取决于我们内心。

坚持读书是反思自我生命的根本意蕴之所在。古人云,“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可见,读书自有它的韧性与穿透力,人们读的是一种境界,品的是一种人生,洗涤的是人的灵魂。我们看到,令人欣慰的是,这次疫情虽让人被迫“宅”在家里,但也使许多原不喜读书的人拿起了书本。阅读使我们少了一分不安与焦躁,而多了一分沉稳和深刻,更多收敛矜持的自视而更少空虚浮夸的自负,为我们精心维系着一颗有利于思考的处世应变之心。有书香相伴的人生,才能在疫情的众生嘈杂中,更好地将车马喧嚣纳入理智铸成的轨道,坚定信心向前迈进。

面对疫情,我们当然需要很多防护、支持和安慰,但也需要向自我净化、沉淀和提升多汲取一些来自精神向度的力量,让生活更从容,让抗疫更坚强。希望宅家战“疫”期间,读书能成为更多人的生活习惯,能有更多的人再度拿起书本来,从书中,读出境界,读出气质,读懂世事人生,读出风度修养,读到春暖花开,读出万千气象!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方舱读书人生
冰城“方舱”开建!
长春“方舱医院”投入使用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情满方舱
情满方舱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