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潘惊石:石不惊人刻不休

2020-04-21王锦强何光锐

科学导报 2020年21期
关键词:寿山寿山石雕刻

王锦强 何光锐

寿山石是一种以主产地命名的名贵印石。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的寿山村,自古就以出产好石材著称。元、明之际,寿山石雕刻印章开始兴起。寿山石章钮饰题材十分广泛,包括动物、人物、花果等,雕刻技法有圆雕、浮雕、浅浮雕以及阴刻等。

1963年出生于福州市罗源县的潘惊石是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寿山石雕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他从中国传统文化和自然万物中立意取材,以刀为笔,技法灵动。无论是古籍中的神兽珍禽,还是现实中的奇草异虫,都能在他的刻刀下“活”起来。那些石皮石脉中闪耀流动的缤纷色彩,经过巧妙的调适、组合,仿佛有了生命的节拍和律动,令人拍案叫绝。

在潘惊石眼里,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间没有围墙。从青铜文化到玉文化,从古典文学到传统绘画,尽可信手拈来,为我所用。他的成名作《玄鸟》取自《诗经·商颂》中的“天命玄鸟,降而生商”,造型来源于古代青铜器。《知秋》借鉴唐人咏蝉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意境。水波纹系列印钮创作灵感来自南宋画家马远的《水图》。无数根细若发丝、卷舒自如的线条构成波澜壮阔的景象,细致精微又大气磅礴。

潘惊石认为,艺术与工艺的分水岭,就在于后者可以批量复制,而前者需要创作意识的觉醒。他的雕刻注重个性与创新,試图颠覆传统、打破范式。潘惊石以古兽印钮雕刻见长,但他现在却想把自己以前所有古兽钮式全部推翻,并豪言“要越过明清,直追汉唐气象”。“百兽率舞”是潘惊石眼下一个庞大的创作计划。他一方面从《山海经》《楚辞》等古代典籍中寻找古兽意象,另一方面参观古迹遗址和博物馆,观察文物中的兽形纹饰与造型,积累视觉经验。他的创作笔记和草图积累了厚厚一沓,灵动有神、不落窠臼的百兽形象似已呼之欲出。

为了促进行业内的交流,2003年,潘惊石出资创办了国内第一家寿山石专业网站“寿山石部落”。他在“部落”里发帖将自己雕刻印钮的要领和章法公诸于众,包括近乎失传的古兽“拉丝”技艺。他还发动一些志趣相投的艺术家在网站上发表自己的创作感悟。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中国寿山石网”2007年底上线,潘惊石在寄语中表达了自己的希望:让全世界寿山石从业人员、收藏家、爱好者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属于他们的家。

猜你喜欢

寿山寿山石雕刻
寿山石种“体”态之妙与集藏之乐
不灭的初心(节选)
八闽大地 一览千年寿山石文化
梦想的力量
雕刻树叶
雕刻时光
赵寿山三次进谏杨虎城
寿山石 文化支撑市场
雕刻时光
兽医也能做“御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