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村建设中BZ市农村环境治理的现实路径

2020-04-20樊雪凯

乡村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环境治理环境污染农村

樊雪凯

[摘 要]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把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抓好干好,同时间段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农村发展的二十字重要方针。随着农村农业的发展,农村机械化、农村工业化和城乡联动一体化开始稳步推进,近年来国家越来越关注和重视“三农”问题。但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环境问题日渐突出,农村环境污染从以前的单一化转变为环境污染类型多样化。山东省BZ市农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环境污染问题比较严重。本文以山东省BZ市农村为例,通过走访调研,对BZ市农村环境治理的实践路径进行总结,了解BZ市相关环境治理政策和措施,分析其政策和措施带来的实际成效和不足之处。

[关键词] 农村;环境污染;环境治理

[中图分类号] X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01-116-3

据统计,2017年山东省BZ市人口总数394.2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229.38万人,乡村人口占比相对较高。从产业结构来看,2017年,BZ市实现农(种植业)、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55.0亿元,分别增长2.7%、0.3%、1.8%、13.8%和10.7%。粮食播种面积52.269万hm2,667 m2产量453.51 kg,总产355.57万t,分别同比增长14.73%、1.24%、16.15%。棉花种植面积4.027万hm2,下降38.4%,总产量4.7万t,下降37.3%。蔬菜瓜类种植面积5.367万hm2,下降6.5%,总产量275.5万t,下降4.8%。水果总产量96.5万t,下降3.6%。由上述统计数据可知,山东省BZ市农村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重较大,农业生产结构随之逐步优化,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依旧十分显著。下面通过调研和分析山东省BZ市的环境污染情况,找到适合山东省BZ市经济发展的相应对策,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政策及产品供给理论体系。

1 文献回顾

通过查阅国内外关于农村环境治理的文献得出,国外农村环境治理起步较早,很多国家建立了较为系统的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措施和政策。对于垃圾处理所需要的经费,一些国家借助公益组织、基金会进行资金的筹集和管理,资金主要包括人们自己所交的垃圾处理费用和政府的基础建设财政支出。对于垃圾处理厂的运营,实行公共投资、私人经营,即有关部门在建好垃圾处置厂后,先核算处理每吨垃圾的最低费用,然后将处置厂的运营权向社会公开招标,在达到环保标准的前提下,出价最合理的公司即获得运营权[1]。另外,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倡的是一种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或者在不占用后代人资源的前提下,能满足现代人的各种需求的发展模式[2]。也就是说,在这种模式下,能达到人与自然“双赢”的状态。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的生产生活垃圾不断堆积,污染农村环境,威胁农村可持续发展,因此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迫在眉睫。

2 研究内容及方法

本文在农村环境治理的理论基础上,依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施措施,以山东省BZ市为例,分析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成因和现状,提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对策。本文以相关理论为基础,以BZ市农村环境治理现状与对策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BZ市农村概况,从农、林、牧、副、渔污染及生活污染几个方面展开对BZ市农村环境治理现状的调查分析。治理措施主要从水源污染方面、土壤环境污染方面、大气污染方面、其他生活垃圾处理方面、政策保障方面、污染防治方面和增强农民环保意识方面进行论述。

3 问题分析

3.1 BZ市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作为农业发展大市,近年来BZ市在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农业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如下。

3.1.1 养殖业污染。随着我国养殖业的不断发展,BZ市养殖业发展迅速,家禽牲畜的粪便排泄物成为一种污染源头。由于养殖规模大小不一,无法建立一套成熟的垃圾处理系统,导致家禽牲畜的粪便排泄物随意堆放、任意排放,致使空气、水土遭到较为严重的污染。

3.1.2 水环境污染。BZ市地处黄河下游,水资源相对丰富,但随着农村工业的发展和生产生活的污水排放,导致水污染比较严重。因缺乏健全的污水处理设备,导致农村金属化工厂、制药厂、纺织厂等产生的工业污水、农村农业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沒有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流和自然环境中。

3.1.3 其他环境污染。农村种植业占主导地位,农作物秸秆在大自然中就地焚烧处理,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工厂建设所产生的建筑废弃物严重污染土壤环境;为了促发展,引进的铝厂、钢厂、纺织厂等企业产生的废气、废水和生产垃圾严重影响BZ市农村水源、土壤和空气环境。

3.2 BZ市农村环境治理措施和成效

3.2.1 水源污染和土壤治理方面。BZ市建成污泥处置中心3处,6座城市污水处理厂配备了再生水利用设施;学习其他地区先进经验,结合BZ市实际,加强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开发利用;全市行政区域内新开工和在建建筑工地安装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城乡设有专职人员负责检查监督。上述措施的落实使得农村化工厂开始建立自己的污水处理设备,减轻了工业废水对水资源的污染,同时减轻工业污水对周边土壤环境的污染[3]。另外,2017年2月,BZ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黑臭水体治理的基本原则、工作目标,明确相关负责单位的责任制。

3.2.2 大气环境污染治理方面。BZ市相继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市城区建设扬尘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BZ市城市建设扬尘污染防治办法》等相关政策文件,为抓好治污防污的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加大监督力度,确保政策有效实施。BZ市积极组织开展住建系统大气污染防治“百日会战”,制定、印发实施方案,对全市339个建筑工地排查登记造册,梳理出存在的问题658条,逐个县区、企业、项目明确整改措施、整改时限和责任人,实行整改销号制度。BZ市乡村农业生产实施监督制度,每个村委会设立专职巡逻检查员,防止农作物秸秆焚烧、生活垃圾就地焚烧对大气带来污染。积极推进“气化BZ”工程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气化BZ”战略部署要求和职责分工,编制了《BZ市域高压次高压天然气管网规划》,严格按照规划加快天然气管网建设步伐,目前已实现投资6亿余元,完成近200 km管网的铺设。另外,BZ市加快市城区集中供热设施建设,减轻农村煤炭取暖带来的大气污染。

3.3 BZ市农村环境治理存在的不足

3.3.1 农村人口环保意识欠缺。政府出台相关环保政策后,农村实施难度较大,最主要的原因是村民环保意识相对淡薄。另外,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人员环保意识也较为淡薄。

3.3.2 农村环境保护机制不完善,监督监管工作落实不到位。BZ市乡村引资比较困难,有些乡镇存在引资后给予比较宽松的监管条件,存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的现象,因而存在偷排现象。另外,环境保护政策条例不完善。乡村人民只懂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这类国家出台的大政方针政策,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在城市实施比较顺利,乡村实施相对困难。而由于没有及时跟进和监管,相关政府部门出台的地方性政策落实不到位。

3.3.3 环保基础设施不完善。政府出台相关环保政策进行环境污染治理,设置专职环境污染检察员,建立乡镇级垃圾中转站。但由于农村人口较多,乡村垃圾桶投放数量少,没有配备比较完善的污水、工业废弃物处理设备,使得农村居民依旧随意乱丢生产生活产生的废弃物。

4 BZ市农村环境治理对策

4.1 改善落后的农业生产技术

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代替原有的以污染自然环境为代价的生产方式,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转变原有的落后、粗放型生产方式,在农业生产中引入可循环、可持续发展理念,倡导农民科学施用农药、化肥和农用薄膜,推廣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提倡生物治虫,提倡采用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避免水资源浪费和污染[4-6]。

4.2 科学规划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制定完善的环境保护政策

在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问题上,结合农村人口分散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划片区自治措施,鼓励村委会建立合理的本村环境污染检查和治理制度,设定相关的环境检查人员。倡导社会各行各业加入农村环境治理中,筹集环境保护专项奖励资金,实施保护必奖、污染必罚的自治制度。地方政府应结合地区实际制定相应的环境污染治理政策,加紧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奖惩制度,对保护环境的企业进行大力宣传和奖励,对污染环境的企业进行改善和清理[7]。同时,应设置环境治污防污的专项资金,健全农村污染处理的基础设施,配备专人对环境污染进行监督和检查。

4.3 调整产业结构,完善环境管理体制

调整农村农业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应遵循耗能少、污染少、可循环、可持续的原则。同时,合理控制和监管能耗高、污染大的农村工业企业。从环境、经济、社会效益三方面统筹考虑,进行一二三产业结构优化,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健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和监管体制,农村环境的保护需要农、林、牧、副和渔等部门相互协作和配合,尽可能发挥各自的最大作用,真正承担起保护环境的重任[8]。

4.4 加强宣传,提升农民环保意识

整体来看,我国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平相对偏低,导致其环保意识淡薄。政府及相关部门应通过媒体、公众网站和公众人物进行环保知识宣传,提高农村人民的环保意识,使其能积极主动地开展环保工作。

另外,环保宣传工作应从孩子抓起,开设环保课程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环保的重要性,认识到环境保护对祖国发展的重要性,使其从小养成环境保护的良好认知,并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加强环保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顾仲阳.乡村振兴,小康才全面[J].人民日报,2017-10-23(06).

[2]王金霞,李玉敏,白军飞,等.农村生活固体垃圾的排放特征、处理现状与管理[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1(2):1-6.

[3]姜晓雨.我国农村环境治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7.

[4]林文雄,陈芳育.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促进福建农业与农村的持续发展[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69-73.

[5]于水.多中心治理与现实应用[J].江海学刊,2005(5):106-111,239.

[6]王代懿.喀斯特石漠化生态治理试验示范与监测评价[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05.

[7]孙童,陶树明.环境保护财政资金的使用及呈报现状探析[J].北方经济,2007(2):109-111.

[8]李方文,马淞江,吴建锋,等.强化管理与污染治理,确保饮用水安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9):60-64.

猜你喜欢

环境治理环境污染农村
我国环境污染犯罪治理机制中的不足及对策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绿色转型战略需要更明确的路径选择
探索小秦岭金矿环境治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低碳环保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分析及阐述
行为经济学视角下的政府可采取的环境治理措施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治理分析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2008年高考中的环境污染与保护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