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林场马尾松退化林修复技术措施

2020-04-20杨卫平

乡村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马尾松技术措施

杨卫平

[摘 要] 本文首先阐述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宛陵林场森林资源现状、马尾松退化林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马尾松退化林修复方式与技术措施,并对修复后的林分进行效益评价,为其他林场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 退化林;马尾松;原因;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 S791.2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01-83-3

1 基本情况

1.1 地理位置

宣城市宣州区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处长江以南、黄山之北,地理坐标为东经118°28′~119°04′、北纬30°34′~31°19′。宣州区东邻郎溪县,南接宁国市,西滨南陵县,北界当涂县;东北与江苏省高淳县毗邻,东南与广德县交界,西北与芜湖县相连,西南与泾县接壤。宣州区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素有“皖东南门户”之称。宛陵林场整体位于宣州区东侧,呈南北走向。

1.2 地形地貌

宣州区地处皖南山地丘陵与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交接地带,境内地貌类型多样,有低山、丘陵岗地、平原圩区、湖泊河流等,分别占总面积的9.91%、58.19%、25.11%、6.79%。宣州区地形特征为南高北低。北部地处沿江平原,地势平坦,多为内河圩畈;中部具有较明显的过渡性,以丘陵、岗地为主;南部属皖南山地丘陵边缘地带,低山高丘交错,山峦连绵。宣州区属于长江水系,境内水系主要有两江(水阳江、青弋江)、两湖(南漪湖、固城湖)和9条河流(华阳河、朝阳河、双桥河、宛溪河、牛耳河、北山河、裘公河、周寒河和高桥河)。宛陵林场境内地势以丘陵岗地为主,部分地段处于丘陵与低山交汇处。

1.3 气候条件

宣州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宣州区年平均气温15.9 ℃,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2.9 ℃,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8.5 ℃,极端最高气温40.7 ℃,极端最低气温-13.9 ℃,年降雨量1 294.4 mm,无霜期230 d。

1.4 土壤条件

宣州区土壤类型有9个土类、16个亚类、40个土属、73个土种。在9個土类中,红壤占37.69%,黄棕壤占5.91%,紫色土占5.52%,黑色石灰土占1.37%,红黏土占0.11%,石质土占0.45%,粗骨土占0.24%,潮土占3.17%,水稻土占45.54%。地带性土壤自北向南逐步由黄棕壤过渡到红壤,过渡带大致在洪林镇—市区—寒亭镇一线呈交错状衔接。在垂直带谱上,海拔550 m以下多为红壤,海拔550 m以上多为黄棕壤。

1.5 植被条件

宣州区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受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多为次生林和人工植被,天然林残存于南部低山深处。山区海拔300 m以上以常绿—落叶针阔混交林为主;丘陵区以人工松、杉、檫树林分为主,林下植被多为杂竹和落叶灌木。珍稀树种主要有银杏、金钱松、香果树、黄山杜鹃、天目木兰、凹叶厚朴和青檀等,药用植物主要有宣木瓜、太子参、玄胡、元胡、半夏、桔梗、紫丹参和胡党参等。

2 林场森林资源现状

宛陵林场总经营面积1.113万hm2,其中林地面积1.113万hm2。在林地面积中,有林地0.933万hm2,森林覆盖率85.37%,活立木总蓄积量47.2万m3。其中,中国鳄鱼湖93.333 hm2,蓄积量0.8万m3,占总面积的0.8%,占总蓄积量的1.7%;国家公益林0.545万hm2,蓄积量22.2万m3,占总面积的48.9%,占总蓄积量的47.0%;夏渡省级森林公园0.103万hm2,蓄积10.5万m3,占总面积的9.3%,占总蓄积量的22.2%。

宛陵林场林地面积中,乔木林地面积0.850万hm2,占总面积的76.3%;竹林地面积0.084万hm2,占总面积的7.5%;灌木林地面积186.667 hm2,占总面积的1.8%;未成林造林地面积606.667 hm2,占总面积的5.4%;苗圃地面积80.000 hm2,占总面积的0.7%;无立木林地面积206.667 hm2,占总面积的1.8%;宜林地面积113.333 hm2,占总面积的2.8%;辅助生产林地面积413.333 hm2,占总面积的3.7%。

乔木林分中,幼龄林面积0.210万hm2,蓄积量3.8万m3;中龄林面积0.172万hm2,蓄积量9.08万m3;近熟林面积0.128万hm2,蓄积量11.0万m3;成熟林面积0.204万hm2,蓄积量14.37万m3;过熟林面积460.000 hm2,蓄积量4.2万m3。乔木林平均667 m2蓄积量为3.7 m3。

乔木林分中,针叶林面积0.739万hm2,蓄积量43.5万m3;阔叶林面积0.103万hm2,蓄积量3.3万m3;针阔混交林面积86.667 hm2,蓄积量0.4万m3。从具体树种来说,马尾松、杉木、国外松(主要是湿地松和火炬松)是宛陵林场的主要树种,上述3个树种占地面积占乔木林分总面积的90.4%、蓄积量占总蓄积的92.4%。其中,马尾松面积0.188万hm2,蓄积量10.2万m3,占乔木林面积和蓄积量的22.1%和21.6%;杉木面积0.104万hm2,蓄积量8.0万m3,占乔木林面积和蓄积量的12.2%和17.0%;国外松面积0.476万hm2,蓄积量25.4万m3,占乔木林面积和蓄积量的56.0%和53.8%;硬阔类树种面积0.061万hm2,蓄积量1.9万m3,占乔木林面积和蓄积量的7.2%和4.0%;软阔类树种面积206.667 hm2,蓄积量1.7万m3,占乔木林面积和蓄积量的2.4%和3.6%。

3 退化林现状调查与评价

3.1 林分林种结构不合理

长期以来,由于致力于恢复森林资源,重视森林的经济效益,宛陵林场营造了大量的人工纯林,林种、树种单一。林种结构以用材林为主,林分结构是纯林多、混交林少,针叶树多、阔叶树少,单层林多、复层林少,导致森林的生态效益不高。

3.2 林业投资缺乏

林业生产周期长,造林营林劳动强度大,现有的林业工程建设投资实际上是补助性投资,大量的工程实施投入靠林农的投工投劳,没有体现出国家在生态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林业属于社会公益事业,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虽然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但是全社会对林业建设的重视和投入仍然是“两张皮”,受益与投入不一致。对森林生态效益的补偿标准也相对较低,与社会生活水平不相一致。投入不足影响了生态工程建设的规模、进度和质量。

3.3 病虫害受灾严重

宛陵林场仍有近0.200万hm2的人工马尾松纯林。近年来,松材线虫病在宣州区有蔓延趋势,宛陵林场部分马尾松林已经感染该病。

3.4 退化林亟待修复

由于管理等多种原因,宛陵林场部分林分形成了低价值的残次林分,林木稀疏,生态效益不高。这些低质、低效、稀疏林分亟待采取措施进行修复,以提高生态效能。

综合分析发展,宛陵林场森林资源具有人工林多、天然林少,针叶林多、阔叶林少,有林地面积多、经济和生态效益少等特点。目前,这些退化林急需修复。

4 退化程度与原因

21世纪初以来,宣州区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长防林、血防林等林业造林工程,在防风固沙、水土保持、调节区域气候、保田增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效用。然而,这些工程是以人力为主改善和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形成的人工自然复合生态系统要比原始自然生态系统脆弱得多。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恶化、干旱、病虫害、人为管护不到位以及过度经营等因素,引起人工林退化愈加严重。

5 退化林修复方式与技术措施

根据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和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初步筛选出基本符合退化林标准要求的小班。

对符合条件的林分,按照相对集中的原则,在全面踏查的基础上,合理确定退化林修复作业区,选择符合退化林条件的地块。根据作业小班的林分类型、林种、树种组成、退化等级等确定作业小班边界,作业小班面积原则上不大于20 hm2。

小班調查采用标准地调查法,根据小班森林资源分布状况典型或机械布设标准地,每个标准地面积不小于600 m2,标准地总面积不小于作业小班面积的2%。在标准地内,按标准地调查表逐项调查填写各项调查内容。

6 各项技术措施设计

修复退化林的主要措施有割灌除草、择伐、补植补造、定株扩穴抚育等。具体措施如下:①对进行退化林修复的小班进行全面的割灌除草,注意保留有生长潜力的阔叶幼株幼苗,清除妨碍保留幼苗、幼树生长的灌木及杂草,同时进行修枝等;②在马尾松退化林中,择伐那些因自然或受病虫害侵害的濒死木和枯死木,按照松材线虫病疫木处置办法进行处理;③采用林冠下补植等方法补植阔叶树种或补造目的树种,在郁闭度小于0.50或林中空地大于25 m2且林下没有天然更新的幼株幼苗的地块补植目的树种,本次补植的树种确定为枫香、乌桕,667 m2补植株数约为15株,穴规格为60.0 cm×60.0 cm×40.0 cm,苗规为一二年生健壮苗、苗高大于60.0 cm、地径大于0.6 cm[1];④在补植的苗木和林下自然更新的阔叶幼株中,选取450株/hm2左右作为目标树,进行扩穴环状锄抚,锄抚半径60.0 cm、深度20.0 cm。

7 管护措施

一是依法治林。在林区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普法教育;建立村规民约,与项目区内村民搞好关系,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做好林区治安工作。

二是加强幼林抚育。幼林阶段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适时铲草、松土、施肥,促进林木提前郁闭。

三是加强森林管护。通过签订管护责任制合同,落实管护人员,落实管护任务,加强对林木的管护,防止人畜践踏,防止乱砍滥伐和乱采树枝等现象。

8 效益评价

8.1 生态效益

通过本次修复,将改善作业区内的林分生长环境,进一步提升林分质量。通过采取相关环保措施,丰富和保护了生物多样性,有效地控制和减少了水土流失。通过采取先进的营林措施,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林分整体质量和健康状况大大改善。另外,修复过后的林分中灌木、草本等林下植被生长旺盛,其枯枝落叶有利于增加土壤养分、防止水土流失、加快地力恢复,其生态效益显著增强。

8.2 社会效益

此次退化林修复项目的实施可为社会提供1 000余个劳动日,增加了社会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机会。

8.3 经济效益

实施退化林修复作业,有利于调整树种组成与林分密度,平衡土壤养分与水分循环,改善林木生长发育的生态条件,提高林分质量,缓解我国木材供需结构性矛盾,保护种质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优化人工林树种结构,提高碳汇储备,同时提高林地利用率。其经济效益尤为显著。

9 档案管理

结合退化林建设要求,制定档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档案,准确地反映建设进展、技术和建设效果。档案确定专人负责管理,有专用的档案橱柜,按档案规范收集整理。档案内容包括组织建设、实施建设、资金使用、实施效果等方面,做到涉及项目实施的资料收集齐全,按资料所属性质分类明确,装订编号规范整齐,目录简洁精炼、一目了然。

参考文献

[1]百度文库.安徽省退化林修复技术导则[EB/OL].(2018-04-19)[2019-12-23].https://wenku.baidu.com/view/c71b6a0a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1a.html.

猜你喜欢

马尾松技术措施
马尾松造林技术要点与推广应用浅析
香樟树之恋
闽北马尾松二代种子园配方施肥试验研究
浅谈如何提高煤矿综采工作面回采效率的技术措施
浅谈加强煤矿矿井通风安全技术措施
高压输电线路防雷接地技术与措施
10kV配电网施工安全管理及技术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