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角下古徽州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和传承路径

2020-04-20朱焕武贺海敏刘瀚

乡村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保护传承乡村振兴

朱焕武 贺海敏 刘瀚

[摘 要] 随着城镇化的深入推进,中国传统村落文化生命力不断被消解。保护和传承传统村落文化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则为这一問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选取中国传统村落文化的典型代表——古徽州传统村落文化,针对当前古徽州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和传承中存在的主体缺失、客体凋零等突出问题,提出以产业振兴为核心、加强文化载体创意产品研发、组建文化人才队伍等对策,以期激活古徽州传统村落文化的生命力。

[关键词] 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传承;乡村振兴;古徽州

[中图分类号] K878;G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01-61-2

当前,中国城镇化发展如火如荼,但是传统村落是中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最容易被忽视的对象。传统村落中的空巢老人问题、留守儿童问题、青壮年劳动力外流问题,对传统乡村社会经济发展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成为当下非常突出和棘手的问题。在传统村落空心化的同时,传统文化也难以保全,传统文化的保存与传承也不得不囿于空心化中[1]。古徽州传统村落作为极具地域特色的中国传统村落的代表,同样面临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不利、传承断层、脱离时代等现实困境。

对此,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其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实施,将为传统村落文化的振兴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本文在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古徽州传统村落文化价值的基础上,研判当前形势下古徽州传统村落文化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古徽州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和传承提出相应的建议。

1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古徽州传统村落文化的价值

1.1 古徽州传统村落文化具有彰显地域特色、树立文化自信的作用

古徽州传统村落主要是指宋元明清时期的原徽州府一府六县,即现今歙县、黟县、绩溪、祁门、休宁和婺源等地方分布的传统村落,是我国现存传统聚落保存面积最大、保护最为完整的以及最具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的区域之一[2]。古徽州传统村落作为徽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徽文化长期以来的物质形态和精神内核,是彰显地域特色的符号和标识,是传统村落文化的一张名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乡村振兴战略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更加需要树立文化自信。古徽州传统村落是乡村的乡土建筑与乡土文化的综合载体,蕴含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生态关系。古徽州传承村落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传承古徽州传统村落文化是树立文化自信的关键举措,能有效提升古徽州传统村落文化软实力和生命力,是深入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

1.2 古徽州传统村落文化具有凝聚精神力量、提供智力支持的作用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城乡融合、协调推进、产业融合、文化守护和改革创新的国家战略,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文化的功能和作用,通过宣传动员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凝聚人心、整合力量。而古徽州传统村落文化基因中有着天然的凝聚力优势。迁入古徽州的中原士族为了宗族的生存与发展,通过修谱明系等活动,逐渐形成和发展了一套治理宗族的族规家法,并使之作为徽州村落宗族社会的“生活指南”,维系和保持宗族群体的认同感与组织性,巩固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另外,古徽州对读书与教育的重视是徽州古村落保持或提升宗族社会地位的重要方式。古徽州作为“朱子阙里”,素有“东南邹鲁”之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力军是在地村民。保护和传承古徽州传统村落有利于延续良好的教育文化氛围,而教育文化有助于提高当地村民的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养和专业生产技能,为培养乡村振兴专业人才和智力资源打下坚实基础。

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古徽州传统村落文化面临的主要困境

2.1 古徽州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和传承主体缺失

在我国城乡二元体制背景下,城乡之间巨大的发展差距导致农村人口不断外流,造成传统村落保护与传承内部主体缺失。农村人口特别是优质人才与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3],导致古徽州传统村落文化缺少传承创新主体,后继者面临断层。如何将受古徽州传统文化教育培养起来的村民精英和青年骨干留下来,避免传统村落文化传承的可持续性遭受严重影响,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古徽州传承村落文化面临的一大挑战。

2.2 古徽州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和传承客体凋零

古徽州传统村落的民俗节庆、传统戏曲、特色庙会、民间传说等民间艺术是构成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客体。但是,现代生活理念导致传统文化格局失序,传承客体面临中断。人们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旅行、在线聊天、刷短视频、打游戏等活动上,传统文化正在远离大家[4]。如今,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失传、后继无人的困境,如砖雕、木雕,因为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其独特的精致性、耗时性,同时已有的传承人因为缺乏市场保护,传承环境十分艰辛[5]。

2.3 传统村落过度依赖旅游开发,发展与保护不协调

发展旅游是带动部分传统村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保护与传承传统村落文化的一种特殊方式。但是,近年来由于缺少合理规划和有效管理,部分古徽州传统村落面临过度依赖旅游开发的不良趋势,仅仅注重经济价值的最大化,而忽视了传统村落的文化价值。传统村落过分商业化,造成经济发展与文化保护失衡。如何把握好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的“度”,如何充分利用乡村振兴这一战略契机,拓展旅游之外的新手段、新渠道,成为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和传承的破题关键。

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古徽州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和传承路径

3.1 以产业振兴为核心,缓解传统村落空心化困境

产业兴则乡村兴,乡村兴则文化兴。以农业为基础,由政府牵头,引进龙头企业,采取“龍头企业+农户”发展模式,形成规模化、立体化产业模式,并加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发展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提高乡村产业整体竞争力,吸引外出村民返乡就业。同时,当地各级政府应给予传统村落最大限度的创业帮扶政策,营造良好的传统村落创业环境,鼓励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业,从而逐步解决传统村落人口和产业空心化问题[1]。此外,当地政府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落人居环境,为村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引导村民返乡生活。

3.2 加强文化创意产品研发,跳出“伪复兴”陷阱

因乡村旅游兴起形成的传统村落“伪复兴”使得物质形式与精神内涵分离,不利于传统文化生命力的激活与延续[1]。因此,为摆脱传统乡村旅游的发展局限,应加强具有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延续传承村落文化生命力。古徽州地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产品创作取之不尽的创意资源宝库。通过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一方面可保证传统文化的传承,平衡传统村落旅游淡旺季带来的弊端;另一方面,以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促使传统村落回归生活,构建稳定的村落关系,维护传统村落的文化空间[1]。

3.3 构建保护与制度体系,建立传统村落文化人才队伍

人才是文化建设的核心要素,地方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乡土文化能人[4]。一方面,当地政府要发挥带头作用,构建古徽州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和传承制度体系,做好顶层设计工作,为保护和传承人才队伍的组建做好制度保障;另一方面,鼓励民间传承人成立古徽州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和传承学会,企业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协会等民间组织,依靠传承人的“传帮带”力量,发挥企业相互协作、抱团取暖的资源整合优势,建立一支服务于古徽州传承村落文化保护和传承的专业人才队伍。

3.4 发挥教育引导功能,培养广泛的群众基础

提高广大村民对古徽州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和传承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引导村民自觉行动,发动公众积极参与,是拓展保护、挖掘、传承、创新渠道的必要举措。对此,应充分发挥古徽州地区教育底蕴深厚的优势,一方面要提高当地村民的教育水平,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发挥集体智慧;另一方面要加强青少年对传统村落文化的学习,建议中小学增设传统村落文化户外研学、非物质文化走进课堂等实践活动,依托专业人才队伍,培养小小传承人。通过汇集公众的力量和持续培养新生力量,为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和传承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志芳.切勿让传统村落失去文化生命力[J].人民论坛,2019(8):138-139.

[2]綦少华,李晓琼.旅游业背景下的徽州古村落保护与可持续性发展研究[C]//2012年4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2.

[3]包家官.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村官助力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眼睛[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2):120-122.

[4]聂盛珍.乡村振兴视域下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研究[J].乡村科技,2019(21):21-23.

[5]朱倩.探究古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J].魅力中国,2016(4):193.

猜你喜欢

保护传承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