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视角下民办高校教育扶贫路径

2020-04-20程波

乡村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教育扶贫精准扶贫民办高校

程波

[摘 要] 当前,我国政府大力推进扶贫工作,要求经济发展较好的地方对其他贫苦的地方进行支援扶贫,以此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的。高等院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教育基地,对实际的扶贫工作有着巨大的影响,理应参与我国的扶贫工作。教育扶贫作为高校扶贫的重要方式,推动着我国实际扶贫工作的开展,大大提高了扶贫质量。但是,在教育扶贫工作的开展中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基于此,本文首先对教育扶贫进行简要说明,随后对民办高校开展教育扶贫对我国扶贫工作的重大意义进行分析,接着结合我国教育扶贫现状说明民办高校教育扶贫存在的问题,最后详细阐述我国民办高校教育扶贫的路径。

[关键词] 精准扶贫;民办高校;教育扶贫

[中图分类号] F323.8;G649.2 [文献标识碼]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01-50-2

1 教育扶贫概述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贫困人口多,贫困分布广,贫困程度深,因此扶贫一直党和政府的重要工作。“扶贫先扶智”决定了教育扶贫的基础性地位,“治贫先治愚”决定了教育扶贫的先导性功能,“脱贫防返贫”决定了教育扶贫的根本性作用。教育扶贫作为扶智的关键手段,能对扶贫地区产生深远的影响,使贫苦群众具有发展的本领和能力,而不是靠其他外在条件进行发展,能达到自我积累的效果,会有一定的代际传递关系,保证贫苦地区的群众一代比一代生活得更加富足,保证脱贫攻坚的稳定性和长远性。民办高校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及人才资源,能大大推动教育扶贫工作的开展,因此教育扶贫与民办高校之间密不可分。过去我国在扶贫道路上走了很多弯路,出现扶贫质量不佳的现象,一味进行产业扶贫、资金扶贫,虽然凸显了短期的扶贫效果,但是没有获得长远的扶贫效果。这就进一步凸显了教育扶贫的重要意义,应大大支持和贯彻教育扶贫。

2 民办高校开展教育扶贫对我国扶贫工作的重大意义

2.1 针对性调整民办高校科研方向

相关民办高校到扶贫地区开展教育扶贫工作,能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能提高民办高校的科研能力及实践应用能力。教育扶贫不可能是远程进行扶贫,一定要到实际的扶贫地区进行调查,才能针对性地开展扶贫工作。因此,相关民办高校的学生、教师及科研人员往往会深入实际社会发展中,让其自身得到实际锻炼,将过去在课堂上进行的科研教学内容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社会建设中,能为科研人员及相关人才带来一定的实践经验。另外,在实际的扶贫工作中会不断遇到新的问题和挑战,相关学生、教师及科研人员通过解决相关问题而提高其能力,带来新的研究方向和机会,为之后的科学研究提供机遇,大大推动我国研究工作的进步。而且民办高校科研人员及相关人才在开展扶贫工作时,将自身所学应用到实际,能为原本贫苦的群众带来希望,也能让知识分子及专业人才收获荣誉,实现个人的真正价值[1]。

2.2 借助国家扶贫政策,积极落实民办高校教育扶贫工作

扶贫工作一直是我国发展中的重点,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更是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目前扶贫已成为政治工作、经济发展的核心。而且国家发展战略要求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因此,相关工作人员更应落实扶贫政策和方针,以达到预期的发展效果,实现脱贫,解决区域性贫困问题。而教育扶贫作为扶贫工作中的一项方针和措施,能极大程度地减少贫困地区的群众受到该地区地域因素的影响,从心智、思维上达到脱贫效果,让其走出贫困地区,甚至能反哺家乡、建设家乡,为家乡发展贡献巨大的力量[2]。在今后的实际扶贫工作中,我们首先应大力动员社会力量和社会人员,让其重视扶贫工作;其次应坚持扶贫和扶智同等重视、输血和造血同时进行;最后应积极贯彻相关政府单位、中央执行的扶贫工作政策,达到预期的扶贫效果。

3 民办高校教育扶贫存在的问题

3.1 一部分民办高校扶贫工作功利性较为明显

当前,我国民办高校教育扶贫缺乏较深的扶贫思维,只是一味地进行不平等的供给,不是平等进行帮助,对未来的扶贫工作也没有达到预期的影响效果,只是短期进行输血式扶贫。这样短期的消极扶贫没有从根本上提升当地群众的自我生产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及自我建设能力。经过短期扶贫之后,相关“脱贫”的人民群众一段时间后会重返回过去的贫困状况,导致当地贫困群众一致认为该扶贫方式的实施只是较为简单的表面工作,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让他们脱离贫困状态。而民办高校在每年暑假会进行“三下乡”扶贫工作,这类扶贫工作多是相关高校辅导员及相关教师带领较为优秀及具有管理能力的学生进行短期的扶贫工作,这样的工作时间短、影响力小,难以带来巨大的、深远的影响。此外,在进行“三下乡”等扶贫工作时,许多学生并不是单纯地进行扶贫工作,其到扶贫地方没有干实事。并且一些学生对工作环境抱有鄙夷态度,没有将工作重心放在脱贫攻坚工作上,其功利心较为严重和明显。

3.2 思想扶贫力度有待提高

在实际开展扶贫工作时,大多数民办高校只是一味进行物资输送、经济帮助等,没有将真正的扶贫工作纳入实际工作中,缺乏长期性和有效性,没有开展思想扶贫工作。此外,由于相关扶贫部门对发展物资管理严格,要求每年都需在物资输送、经济帮助上有一定的提升,以经济帮助、物质输送作为扶贫工作的标准。但实际上,造成该地群众贫困的原因是多样化的,有的是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部分地区交通不便,造成商业交流减少,而经济来源多是靠自身的区域建设,因此长期下去易出现贫困现象。但是,其最为根本的原因是精神上的贫困,大多数贫困群众缺乏相关知识,没有自信、缺乏自尊,掌握的社会本领少,没有获取社会财富的能力。这样的思想贫困难以根除、难以消灭,而民办高校教育扶贫对改善该现象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应大力支持和贯彻落实民办高校教育扶贫。

4 我国民办高校教育扶贫路径

4.1 借助专业优势推动扶贫工作

民办高校具有很多不同的学科和专业,而且不同院校具有不同的优势。基于这样的民办高校发展状况,政府部门应引起重视,将其与不同扶贫区域相结合,形成针对性的扶贫模式。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学校、不同师资力量、不同科研能力采取不同的扶贫方式,尽可能地发挥民办高校自身的优势与特点,大大提升实际扶贫质量及效果。基于此,相关民办高校教育扶贫工作负责人,首先应分析自身大学的特点,看其究竟属于研究性学校还是实践性学校。其次,应对该学校的优势学科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各个学科、专业的扶贫方式,让其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在为学生提供一个教学平台的同时达到预期的扶贫效果[3]。

4.2 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思想扶贫

在实际的扶贫工作中,思想扶贫相较于经济扶贫具有明显的长久性及影响力,能从根本上为群众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帮助。并且通过长期的思想教育,能大大提升贫困群众的自我学习能力,为贫困群众创造财富带来条件和基础,推动其创造力和发展积极性的提高[4]。另外,应向贫困群众贯彻艰苦奋斗、踏实苦干的精神,让其勤于思考,不要安于现状,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对此,相关工作部门及民办高校在开展扶贫工作时应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增强贫困群众对党和国家脱贫工作政策的认同感。

5 结语

当前,我国扶贫工作处于最后的冲刺阶段,相关工作人员应积极重视该项工作,并能贯彻国家的扶贫政策方针。而民办高校教育扶贫作为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在极大程度上推动我国扶贫工作质量的提高。但是,在实际的扶贫工作中却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针对性解决问题,不断推进我国民办高校教育扶贫工作稳步开展。

参考文献

[1]周涛,张春红.新时期高校精准扶贫的理论与实践路径探析:以太原师范学院为例[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115-118.

[2]朱賀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高校的教学实践探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1):5-7.

[3]吕苇,王海波.高校建档立卡精准扶贫家庭学生精准梳理工作模式探究:以江苏省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44):63-64.

[4]盛继前.高校共青团助力“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研究[J].湖北农机化,2019(20):14.

猜你喜欢

教育扶贫精准扶贫民办高校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育扶贫,助力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新时期特困地区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机遇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