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环境空间角度谈泸西县永宁乡城子村发展面临的困境

2020-04-20曾嘉悦

乡村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农耕文化传统村落发展困境

曾嘉悦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永宁乡城子村在当前城镇化、现代化高速发展进程中出现的病变,指出当前村落正面临发展的困境:乡土景观风貌被破坏、村落活力流失、农耕文化难以延续等。城子村要想实现良性发展、活态发展,需要转变僵硬的、套路式的发展理念。

[关键词] 传统村落;发展困境;景观风貌;村落活力;农耕文化

[中图分类号] F3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01-35-2

泸西县永宁乡城子村是位于滇东南深山僻静处的一座古村,这里有着国内现存最完整的土掌房群落,曾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本文从深层次剖析城子村在发展中面临的困境,试图对城子村的保护与开发找到切入点。

1 乡土景观风貌被破坏

乡土景观的构成要素包括村落(民房、聚落等)、农田(耕地、村头聚会地等)、道路、河流水系、树林及晾晒稻谷的架台等生活风景。城子村的乡土景观根据村落的外在表现形式和人的参与形式可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部分,城子村的土掌房群落及其背后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英雄人物等是最具有价值的人文景观,是宝贵的历史资源。

城子古村的土掌房民居历史久远,且均为土木结构,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损坏。随着现代化发展,村民对现代化、舒适的生活条件的追求却使土掌房的保护与传承面临巨大的挑战。有些村民认为土掌房代表贫穷和落后,居住条件较差,而现代的水泥砖瓦房居住更舒适,于是将原来的土掌房拆掉,在原宅基地上建起砖瓦房,造成现在古村中新老建筑穿插交替。改革开放后,为了更好地将古村整体保护下来,当地政府在城子古村对面隔河相望的山坡上建起新村,与老村中间隔了不到200 m的道路。但新村建设时缺少对城子古村整体风貌和传统文化的认知,新村的建筑物绝大多数都是水泥砖瓦房,一幢幢现代化的城镇小别墅与充满沧桑历史感的彝族土掌房隔河对峙,新村与老村形成截然不同的两种面貌,建筑外观、材料都与老村土掌房完全不同,严重破坏了村落的整体景观。

此外,城子古村的人文景观都集中在古村,较著名的有“小龙树二十四间房”“将军第”“昂土司府遗址”,游客来城子古村游览花费时间较少,不用几个小时就能游览完整个古村。过去城子古村最吸引国内外摄影爱好者前来拍摄的“玉米屋上垛,辣椒檐下挂”的独特景观也随着古村大量房门紧闭、人口外迁而消失[1]。

2 村落活力流失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许多村民逐渐离开这片祖先留传下来的古老村落,荫翳的田园风光下,许多旧屋被逐渐抛荒,人走房空加剧了村落衰败。笔者前往城子古村调研时发现,老村大量房屋门锁紧闭,村里几乎见不到年轻人,多是老年人和带着孩子的妇女,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只有过年才会回来。人口外流、人走屋空还使传统民居得不到修缮,最后变成废弃的空房、危房,不仅造成土地荒废,影响经济发展,还使原来依托于这样的建筑所拥有的一些传统生活方式、文化形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失去了承载的空间,村落的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也会随着人口的外流而逐渐消失。

3 经济发展与村落保护发生冲突

过去城子古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农业种植、畜牧业养殖和外出务工。自2013年城子村被选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当地开始发展旅游业,引进各项投资用于旅游开发建设,发展旅游业有效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致富,但也产生了由于利益纠纷导致的矛盾。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投资方为了尽可能多地开发旅游资源,采取了一些与保护传统村落目的相悖的建设行为,如强制收购村民耕地。政府收购老村土掌房民居改成客栈商店,而通过走访了解到,政府给予的经济补偿并不能支撑村民到新村建房,导致村民失去土掌房老屋,而获得的经济补偿却建不起新村的砖瓦房,致使现在依然有些村民因为补偿款低于心理价格而成了古村“钉子户”[2]。

4 生态环境恶劣

城子村外围有一条细长沟渠环村流过,村头还有一条中大河流。有些村民没有形成良好的水源保护意识,习惯性地随意向水源中排放生活、生产污水和废弃物,导致古村外围的沟渠内垃圾遍布、苍蝇乱飞。加之平时村民清洗衣物都是利用这两处水源,使用的肥皂、洗衣粉中含有有害的化学物质,致使村落公共水资源被污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中大河流中存在的生物极少。不仅如此,由于之前大量种植桉树,一些山坡地表斑秃,树种单一,生物多样性较少,给人一种荒凉之感。由于城子古村环境格局有限,如果为了发展旅游而不加限制地接待游客,一旦超过古村的环境承载量,也会给古村的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目前古村内的基础条件无法满足村民现代生活的需要,人畜混居的方式也不利于人体健康,古村道路随处可见牲畜粪便,村民生活环境的空气质量严重下降。

5 农耕文化难以延续

随着近年来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乡村旅游的兴起,受到外来文化的介入,古村民族传统价值观受到了冲击,当地村民渐渐淡化了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造成文化传承面临断代的威胁。城子古村最美的景观是人文景观,是城堡似的土掌房群落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景观。因为山多耕地少,智慧的城子先民将生活建筑与生产相结合,每家每户的屋顶就是一个可用于农业生产的晒台,屋顶中央有一个小孔是专门运输谷物的管道。村民剥下的玉米粒或其他粮食可以直接从场院上的小孔倒入,顺着管道进入屋内的粮仓。这样的生活与生产相结合的形式是村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是城子古村传统农耕文明的一個缩影。以前古村盛产玉米,到了秋收季节,村民在自家屋顶场院剥着玉米,家家户户的场院都能看到贮存着的、悬挂着的、散铺着的金灿灿的玉米,结合一级级向上的土掌房建筑,形成十分壮观、美丽的景观风景。现在因为村民外出打工和村民外迁,从事玉米种植的农户变少了,如今已经很难重复当年的壮观景象,农耕文化的传承变得十分困难。

参考文献

[1]王东,孙俊.滇东南彝族城子古村土掌房的环境审美探析[J].南方建筑,2012(5):91-95.

[2]朱石凤.云南省泸西县城子古村现代化变迁中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问题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6.

猜你喜欢

农耕文化传统村落发展困境
从农业谚语看壮泰民族的传统农耕文化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安全建设的新视角
宁夏回族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
大数据时代下免费手机软件盈利模式探讨
基建投资预算贴合工程造价控制阶梯化管理研究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方式初探
从“传统村落”项目申报看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民间美术是本我的放逐和情感的宣泄图式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文化旅游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