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下基层“三农”转型升级路径

2020-04-20周宜帆张天皓

乡村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三农河南省互联网+

周宜帆 张天皓

[摘 要] “互联网+”是当前我国最具亮点的经济发展新模式,农业作为我国传统产业,其受“互联网+”影响所发展出的新形式、新业态格外引人注目。同时,由于中国地域广阔,各县市地域情况各不相同,“互联网+三农”在不同区位条件下的转型现状与途径便具有极高的探究价值。本文以河南省为例,选取6个具有代表性的县市,采用实地调研的方法尝试探究“互联网+”时代下基层“三农”的转型升级路径,为其他地区“三农”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互联网+”;“三农”;河南省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01-20-2

河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河南省的“三农”转型发展是全国“三农”转型工作的重中之重。笔者选取6个县市(修武县、长葛市、禹州市、淮阳县、栾川县和社旗县)作为此次考察调研的样本,探究基层“三农”事业与“互联网+”结合的转型路径。

1 六县市“互联网+三农”发展现状

1.1 六县市“互联网+三农”发展取得的成績

六县市“互联网+三农”发展成绩如表1所示。

1.1.1 修武县。依托云台山这一大IP,修武县推进“云上云台山”战略,与高德地图合作,利用大数据,发展智慧旅游;采用“互联网+景区+民宿+扶贫”的策略,借助“互联网+游业”推进精准扶贫,修武县31个贫困山村实现整体脱贫。以位于云台山核心景区内的云台山镇为例,蓬勃发展的“互联网+旅游服务”,带动辖区内60%的行政村脱贫致富。

1.1.2 长葛市。长葛市靠近省会郑州市,区位条件优越,因而“互联网+三农”发展情况较好,形式多样。例如,师庄村是长葛市有名的金杏村,自互联网旅游预订平台兴起后,师庄村将乡村金杏游发布到携程、飞猪、去哪网等平台上,吸引了整个许昌市的游客;村中70%的农户开始经营农家乐、餐饮等行业,农户增收2倍以上。师庄村由传统农业村庄转型为特色旅游村。

长葛市互联网农业保险规模较大,在2019年猪瘟疫情下,参保养殖户的损失得到有效的控制。

1.1.3 禹州市。2018年,禹州市发放农业贷款1.2亿元,同时50%以上的乡镇完成了农田灌溉改革,利用大数据平台实现了农田智能化管理。禹州市是甘薯生产大县,22个乡镇每年的甘薯产量占河南省的1/2以上[1]。甘薯加工企业和农民对甘薯产业进行了农产品生产可视化改造,顾客扫描产品二维码可以查询甘薯从种植到加工的全部过程,并利用短视频平台进行网络营销,提高甘薯销量。目前,禹州市22个乡镇中18个乡镇的甘薯产业都进行了互联网改造,平均每户的甘薯制品销售额达30万元,每年增收5万~6万元,创造了著名的“五乡模式”。

1.1.4 淮阳县。本地拥有黑花生、獭兔等多个特色农产品,当地政府采取“合作社+电商”模式,电商企业与合作社签订包销协议,解决销路问题,并出台青年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现在淮阳县各乡镇都有大学生农业合作社的身影,种植黑花生,开展獭兔养殖,带动全村人口脱贫致富。借助“互联网+农业”产业转型,淮阳县在2019年5月正式脱贫摘帽,乡村空心化现状逐渐得到改善。

1.1.5 栾川县。栾川县地处豫西山区,旅游资源丰富,但山区面积广,是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借助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栾川县推出“互联网+旅游+农业”的转型战略,引进“互联网+民宿企业”进驻山村,将老街老房改造成新型度假小镇,村民入股参与度假区的经营,年收入8万~10万元。借助“互联网+”,栾川县实践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论,在2019年5月脱贫摘帽。

1.1.6 社旗县。该县开展高标准耕地建设,鼓励土地流转,社旗县农业合作社已有1 100多家,规模化种植大棚蔬菜、优质水果、花卉苗木以及发展养殖业,产品全部利用电商平台进行大宗销售,直接与大中城市超市对接。社旗县每年销售蔬菜、水果、中药材、粮食等农副产品40多个品种,全年平均销售额在1.2亿元以上。

1.2 “互联网+三农”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是乡村治安形势差。长葛市和禹州市在农田中设置的联网机井不同程度地遭到了破坏。不法分子剪断电缆取铜,当地村民自发组织的巡逻队与小偷发生过多次冲突,严重干扰了农村环境和生产活动。

二是基层自治组织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统筹村域经济转型的能力差,召集村民致富转型的任务往往落到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身上,村委会带动全村脱贫致富的能力不足。

三是受当地经济基础影响大,经济困难地区留不住劳动力和优秀人才,淮阳县每年外流人口达32万人。整个豫东地区高速公路的密度远远落后于豫西地区,交通成为“三农”转型发展的一大阻碍。

四是业态单一,不够丰富,缺乏创新意识。农业产业转型大多与电商平台相结合,大数据产业、云产业同农业转型结合的业态较少。

五是“互联网+”发展时间短,各地将“互联网+”与“三农”结合投资、推广力度较小,因而新型农业合作社覆盖广度不够,在各县呈现星星点点分布,制约了各地农民的参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产业链的形成。

六是乡村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大部分村庄的河流坑塘长年干涸,大量抽取地下水,6个县市已经难以找到自流泉;长葛等地乡镇企业众多,污染严重,躲避环保检查偷偷生产,废渣、废气和废水任意排放;禹州市开采煤矿使得不少地区成为采空区,地表水大量下渗,不少水库常年无水。

七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不容乐观,一些20世纪修建的灌溉水渠、分水闸和节制闸都已损坏严重,无法正常使用,使得滥采地下水的情况更加严重。

2 “互联网+三农”发展路径

由于各地具体情况不同,可进行发展的路径也就不同。总的来说,按照大致区位条件,可以将各县市归为三类:工业县、农业县和旅游县,三类县市“互联网+三农”发展路径泾渭分明。

2.1 发展与“互联网+”结合的现代旅游业

一是对传统旅游业进行改造,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将传统形式的农家乐改造为“互联网+民宿”。游客通过网络预订民宿,增加客源,提高服务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山区农业转型升级。

二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互联网物流,将零星的景区土特产销售转变为新式智能无人超市销售,给当地特色农产品提供更加广阔的销路。

三是整合各个景区,集中进行互联网改造,与大数据、云技术结合,建设智能“云上景区”,提供大量工作岗位,扩大消费需求,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2.2 开展与电商平台相结合的B2B集约化特色农产品生产

一是政府进行电商培训,对农民培训电商知识。

二是在耕地资源集中地区开展土地流转,鼓励开办各类农村合作社,变传统小农经济为集约化生产,吸引农民参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三是利用互联网电商平台进行农产品销售,与农产品需求方直接对接,自主掌握销售渠道,带动乡村农业向B2B规模农业转变。

2.3 结合大数据产业发展智慧农业

一是鼓励农民利用智能手机学习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利用互联网了解最新市场行情,及时调整生产,降低农业生产受到价格周期波动的影响。

二是加快进行高效农田建设,建设联网机井,改大水漫灌为喷灌,利用大数据记录农田耗水量,分析预测农作物长势和产量,提供灌溉量参考数据。

2.4 推广互联网农业保险和“三农”金融

一是宣传互联网农业保险,鼓励农户参保,在发生重大农业灾害时及时赔付农民损失,减轻灾害影响,促进生产恢复,提高基层农业生产的抗风险性,保障国民经济平稳发展。农户参保以后,牲畜死亡后必须利用二维码耳标上报获得赔付,防止被污染肉类流入市场,阻止疫情传播。

二是发挥互联网金融优势,精准获取农民贷款需求,提高放贷速度,及时支持农民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盘活农村经济,促进“互联网+农业”的发展。

2.5 塑造品牌,利用电商平台销售高附加值农产品

一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吸收农民参股,对初级农产品进行加工升级,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二是發挥经济优势,挖掘市场需求,打造符合当前民众消费需求和审美情趣的农产品品牌,利用品牌效应提高产品利润率。

三是利用电商平台,设置品牌旗舰网店,提高农产品销量,将高附加值农产品加工业打造为一个闭环,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河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河南统计年鉴201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三农河南省互联网+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赞分盐镇裕牛村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三农”热点
新阶段“三农”工作的新主线
试论棋例裁决难点
2013年度“三农人物”揭晓
杞人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