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2020-04-20孙婧睿

全国流通经济 2020年4期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应对策略商业银行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的不断融合,互联网金融这一新兴行业逐渐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并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业务和计算机技术的业务和技术层面的结合,给人们办理传统金融业务带来了许多便捷,但同时也对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产生了不容小觑的冲击。面对互联网金融在金融领域所占市场份额越来越大的现象,各商业银行如何应对这种冲击也逐渐成为热点话题。本文就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情况,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做出分析,同时尝试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影响;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F724.6;F832.33 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2096-3157(2020)04-0154-03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金融逐渐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它正在改变传统的金融业务模式,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金融行业相融合,是一种新的金融发展模式,它的出现对我国传统商业银行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因此商业银行应对此冲击做出解决对策,顺应时代发展,更好地服务客户。

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至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2005年前,商业银行将业务“搬”到网上,提供网上处理业务平台,金融行业互联网化。如1999年9月招商银行开通了自己的网站,启动中国首家网上银行一网通,金融电子服务从此进入了“一网通”时代。

第二阶段是指2005年~2011年,互联网支付、网络小额借贷、众筹等互联网金融平台逐渐进入人们生活。我国于2007年8月在上海成立首家P2P网络借贷平台,2011年5月18日人民银行正式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标志着我国互联网与金融结合开始从技术领域深入到金融业务领域。

第三阶段是指2011至今,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进入发展加速阶段。各大金融机构如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都在布局进军互联网金融行业,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众筹、互联网消费金融等各类新兴互联网金融业务也都蓬勃发展。如2013年6月,支付宝推出账户余额增值服务“余额宝”,同年7月挖财“信用卡管家”推出货币基金在线购买,8月微信推出微信支付,2014年3月,拉卡拉“手机收款宝”问世,使小微商户的收单业务步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互联网金融——信息化时代的代表,与互联网技术的特质相同,是面对广大小微客户群体的产业,面向客户群体广泛,可实现的业务链也较长。互联网金融以大数据为核心,大大减少了信息不对称问题,其主要服务对象为个人以及小微企业,形成广泛的客户基础。而我国商业银行因系统庞大导致操作繁琐,从而失去较多小微企业,减少了用户资源。不过互联网金融也拥有监督系统不完善、客户信息泄露等问题。但即便如此,互联网金融比传统金融高效、便捷的优点,仍让它成为了我国商业银行的“拦路虎”。目前为止,互联网金融的主要产业形态包括如下:

三、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主要影响

1.冲击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

(1)资产业务

商业银行的资产端业务,指银行合理运用其资源开展盈利业务,主要是银行将从储户及同业机构吸纳的资金投放于资产类业务如发放贷款或投资债券来获取收益的活动,主要类型包括贷款、同业资产、债券投资等,是银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互联网金融平台具有独立的网关,运用金融大数据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贷款所需资料少、门槛低、操作较简单、交易过程简单快捷等特点,极大地提高了业务操作效率,吸引了较多的小微企业和个体用户进行贷款,导致商业银行流失了部分客户,削弱了客户基础,缩小了银行的业务规模。根据数据统计,互联网金融平台的贷款规模在2018年12月底达到136万亿元,增速环比上月末和同比上年分别高出0.4%和0.8%,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快速发展,抢夺了大量原本属于商业银行的的存款业务,银行逐渐面临获取存款难的问题,影响了商业银行原有的信贷格局基础,进而可能威胁到银行的资产端业务。

(2)负债业务

商业银行的负债端业务是指从储户及同业机构客户获得资金,形成资金来源的业务,其中最主要的还是个人和对公存款业务,还包括同业拆借等同业业务。

随着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快速发展,人們的财富管理理念和习惯正逐渐发生着变化,人们根据互联网使用习惯而使用对应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因为银行跨行转账需要手续费,而第三方支付平台拥有免手续费、支付平台和电商平台进行绑定等优势,导致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及旗下的金融综合平台。这一趋势抢占了传统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虽然互联网支付平台需在银行开立银行账户进行存款,但互联网支付平台本身会沉淀大量资金,仍会不可避免地分流银行存款业务的资金来源。同时,随着互联网货币基金的发展,使商业银行降低了在金融市场中的竞争力。例如我国规模最大的货币基金余额宝,其收益率远高于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使具有投资目的的个体更偏向于将资金存于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减少了客户资源,导致存款资金大量流失,大大冲击了银行的负债业务。

(3)中间业务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指利息收入以外的业务,主要是银行在交易过程中提供中介服务或代理服务,并收取手续费,从而为银行带来非利息收入的业务。

互联网金融中第三方支付在客户可进行支付的同时,增加了许多个性化鲜明的服务,吸引了大量个体客户,抢占了市场份额。再者,互联网理财使客户投资渠道多样化,其许多理财产品进行多元化创新,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追捧,同时其运用大数据,减少信息不对称程度,可以更方便、透明地与客户进行租凭、融资等交易。并且其高效、便捷的操作、低成本等优点,冲击了传统金融模式,大大地提高了其在金融市场中的竞争力。虽然各家商业银行有许多理财产品,但其因服务效率相对互联网理财较低,操作流程繁琐,导致流失了许多客户资源,对需要客户黏性的中间业务造成冲击,迫使传统金融业升级与更新。

2.冲击商业银行的金融地位

(1)主导地位

商业银行是国内金融市场的重要机构,在我国金融市场上的影响力较大。但近些年来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扩张,开始威胁到商业银行在传统金融市场的老大哥地位,冲击了部分传统金融模式。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等互联网金融移动终端在许多地方普遍使用,逐渐代替信用卡、银行卡等支付工具,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及资金流动的灵活性。其无需填写纸质信息,低成本以及简单快捷的操作方式可以满足客户足不出户等快节奏生活方式的需求,削弱商业银行客户基础,抢占市场份额,动摇商业银行的主导地位。

(2)中介职能

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中担任中介职能,众多传统金融产品的代理销售业务几乎被我国商业银行所包揽。但如今第三方支付,互联网理财的普遍使用,打破了传统金融业务模式,削弱了商业银行的中介职能。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偏向于使用互联网支付进行交易,有些地区甚至不使用现金进行交易,直接导致银行中介业务的减少,再者互联网支付整合了银行卡支付方式、降低交易成本、提供增值服务的特点,积累了客户资源,增加“回头客”,使传统金融走下坡路。同时,其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大大减少了风险投资问题,为用户提供更个性化的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导致商业银行资金收入的减少,给商业银行中介地位造成冲击。

四、我国商业银行面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应对策略

1.融入互联网,与互联网金融平台合作,打造“一站式”金融平台

我国商业银行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应遵守新的进化法则,积极将其金融服务与互联网融合,打造网上银行,建立网络银行制度,探索互联网业务发展道路,将线上金融与线下交易深度融合,开设网上支付平台等网上金融平台。并与互联网金融平台合作,增加客户资源,尤其是个体客户及小微企业,促进与客户双方资源共享和渗透,给客户提供是参与共享价值的机会,减少运营成本和系统风险。同时,我国商业银行可与互联网金融平台共同打造“一站式”金融平台,将支付、融资、贷款等金融服务一体化。以弥补互联网金融涉及方面不全的缺点,与互联网金融平台合作共赢,实现产业升级,使收入平稳增长。同时充分发挥其资金管理优势,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打造全方位满足个人及小微企业的支付需求。打造模式多样化、服务效率高的网上银行,以增强客户黏性,扩大客户基础,坚决守住商业银行自身在金融市场中的份额及支付业务的主导地位。不仅如此,商业银行还可利用其外汇业务等优势,与海外银行合作,将线下丰富客户资源传导至网上银行。让我国商业银行在产业转型的潮流下,站稳脚跟,从容面对互联网带来的冲击。

2.健全信用制度,加强风险控制

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及客户信息安全尚不健全,我国商业银行应针对这一短板进行自身提升,加强风险管理工具,提高风险管理技术,建立健全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利用大数据广泛收集客户信息,进行数据积累,建立征信制度,创建“黑名单”。并监测贷款资金流动方向,防止出现虚假交易、骗贷套现等行为,减少信用风险。不仅如此,还应保护客户信息不被泄露,重视客户隐私,建立安全的网络交易环境,减少法律风险。同时推出信用衍生金融产品,吸引客户使用银行金融平台,增强客户黏性。

3.培养复合型人才,建立互联网技术团队

在“互联网+”的时代下,商业银行需培养复合型人才,才能从根本上減少体制弊端,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产业升级。同时,商业银行需要自主培养专业性强、高技术水平的互联网科技团队。使商业银行可运用大数据并结合客户的实际情况,提供相应的金融产品及个性化服务,为客户打造“量身定制”的金融方案,吸引更多的客户资源。

五、总结

我国商业银行在面对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冲击下,应更具针对性地服务于客户,以服务客户为中心,并将线下业务拓展到互联网平台,与互联网金融合作,发挥自己的特有优势,实现产业升级,在互联网时代下站稳脚跟。

参考文献:

[1]林玲.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金融经济,2015,(02):135~137.

[2]任玲,孙美凝.浅析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时代金融,2015,(17):110+115.

[3]邱峰.互联网金融冲击与商业银行应对[J].金融会计,2013,(11):45~49.

[4]张竞.互联网金融对传统融资模式的影响和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缓解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3,(16):360~360.

作者简介:孙婧睿,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南海实验高级中学学生。

猜你喜欢

互联网金融应对策略商业银行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