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男儿当有报国志

2020-04-17吴培身

山西教育·管理 2020年3期
关键词:碳纤维

吴培身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40年弹指一挥间。

如今我已是一名74岁的古稀老人,退休前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初中教师,从教41年,教过2000多名初中学生。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我教过的学生先后被大中专院校录取了350多人。在这些莘莘学子中不乏佼佼者,其中“三晋英才”、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副所长、碳纤维制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吕春祥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吕春祥出生在代县新高乡潘家庄村一个书香家庭,他父亲是代县一位颇有名气的小学教师。吕春祥童年时代,便受到了良好的家庭环境熏陶,在他初有记忆能力之时,父亲就教他学读汉语拼音字母;在他稍懂事后就常给他讲解古代启蒙读物《弟子规》和《三字经》中的道理,以及古人贤者勤学苦读成人成才的故事。诸如“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这些名句,7岁时的吕春祥即可倒背如流。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吕春祥从小便养成了渴求知识、刻苦读书、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

1978年秋,吕春祥由本村小学升入初中。当年11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中国社会的历史揭开了崭新的一页,全面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全国教育、科技大会相继召开,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作出了“知识分子是劳动者”“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长期以来压在教育、科技工作者头上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臭老九”的帽子被彻底摘除了。广大中小学教师精神振奋,教书育人,决心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急需的人才,迅速弥补十年“文革”造成的人才空缺。当时学校里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成就了吕春祥的初中学业,为他后来成为国家栋梁之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吕春祥升入初中时,在班级里年龄最小,个头矮,生性腼腆,从来不和同学嬉戏打闹。他渴求知识,专心学习,各门功课都能全面兼顾,知识掌握得既牢固又全面。在追求知识上有一股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劲头。无论文科还是理科,都做到了融会贯通。他聪明好学,有着超乎常人的记忆力。在作文指导课上我讲的内容,他可以准确把握要点,并能很好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之中。他善于独立思考,屡有创新思维,经常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有时他提出的问题,我也不能立即回答,还需查阅相关资料后才能给他解答。他这种渴求知识、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使我深有感触,觉得这孩子将来必成大器,当精心尽力培养。

恢复高考制度后,上级教育部门对学校教学工作要求特别严格,必须严格按照教育部颁发的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实施教学,学生的学习时间很紧张。当时农村初中校舍紧缺,所有学生都是走读。一日往返两次到校,不少宝贵的学習时间被消耗在路途上。吕春祥在这方面有诀窍,他善于利用时间,一日内往返学校和家中要走十几里路,他便利用这段时间背诵诗词典故。他身边常带着一个袖珍笔记本,上面记满了成语典故、古典诗词和优美片段,他边走边背,3年下来积累了许多词汇。因此他写的作文篇篇精彩。无论是议论文、记叙文,还是说明文、应用文,他都写得中心突出、表达得体,学校常常让师生传阅欣赏他的作文。吕春祥从不贪玩,不像有些孩子整天嬉戏打闹,不把学业当回事。课堂上他专心听讲,认真作笔记,偶尔有漏记或记不准的地方,课后还会找相关学科的老师进行核实。他特别喜欢阅读课外书籍,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令他爱不释手,《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中国古典名著都是他在课外挤时间读完的。即使课间10分钟的休息时间,他也要用来学习。在课间同学们嬉戏打闹,他却能闹中求静,专心读书。他这种崇尚科学、好学不倦的品质,我特别欣赏。

吕春祥从小就胸怀大志,决心成才报国,在学习上既勤奋又能吃苦。他的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早在初中时就已崭露头角。1979年,代县教育局为了促进教学,提高中考质量,举办了一次初中各学科竞赛,吕春祥名列全县初二年级的第2名。优异的学习成绩受到了学校师生的高度赞扬,但他总是谦虚自责,一贯认为自己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时刻激励自己努力攀登。

初三语文课本上节选了《孟子·告子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段,这篇课文令他神往,课前预习时便已背熟。在这段文字中,孟子从舜发迹于田间说起,接连举出胶鬲、管仲等6位出身微贱的杰出人物,借以说明大凡有所作为的人都需要有艰苦奋斗的过程。尤其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段话,对历代有志之士起了很大的鼓励作用,深刻启迪当代青年学子攻书莫畏难,在科学的道路上要勇于攀登。这段话令吕春祥确立了自己的人生观。他在日记中写道:这篇课文我读了很多次,常读常新,体会与日俱增。我要以之激励自己,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沿着这条既要“苦钻”,又需“勤奋”的学习之路,吕春祥从初中、高中到大学径直走下去,成为一名有为学子。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乡村联办初中居然飞出了“金凤凰”。1981年中考,吕春祥以优异的成绩一举考入省重点高中忻州一中。1984年高考,吕春祥从忻州一中顺利考入清华大学化工系高分子化工专业。

吕春祥求学期间,便养成了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优良作风,而这种作风正是科研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1990年,吕春祥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就职于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恰似如鱼得水,短短几年便脱颖而出,成为出类拔萃的青年科学家。吕春祥埋头二十年带领他的团队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一直致力于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炭质功能材料的研究,最终突破发达国家的技术与市场垄断壁垒,实现了尖端领域碳纤维的国产化,满足了我国关键领域的重大需求,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碳纤维生产核心技术的国家。

在2019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吕春祥向大会提出了两项重大建议:一是《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发展建议》,建议国家尽快启动“重点新材料研发及应用”2030重大专项工作,优先支持国产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技术研究;二是《关于对滹沱河流域中上游精准施策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的建议》。他还在代表委员通道上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吕春祥对自己从事的科研工作一丝不苟,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仍然是做事严谨、认真,力求专业,这种品质和作风实在是难能可贵,令人敬佩。

去年清明节后的一天,吕春祥托家人来探望了我,我感到非常高兴。当我亲眼目睹了国务院、中国科协、中科院以及山西省、委省政府等颁发给他的多枚奖状和证书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觉得此生不枉。尽管我一生扎根农村从事基础教育,但是也为国家培养高级专业人才尽过绵薄之力,为此很是欣慰。

本文到此就要收尾搁笔了,我愿春祥同学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希望他在研发碳纤维的科研实践中,继续发扬锲而不舍的精神,占领这个领域的世界制高点,为我泱泱中华以昂扬的雄姿屹立于世界东方而贡献力量。

(作者系代县一名退休教师)

猜你喜欢

碳纤维
张国良:让中国造碳纤维立足世界舞台
从国产碳纤维的处境谈碳纤维“全产业链”
“碳痴”张国良: 攀上碳纤维的珠穆朗玛峰
张国良:圆梦碳纤维“中国造”
“碳痴”张国良:攀上碳纤维的珠穆朗玛峰
豪赌碳纤维,宝马是认真的么?
全球首条大截面超高压碳纤维导线试验成功
国内外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碳纤维产业是否该冷静一下了?
我国碳纤维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