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个一”工程让教育更有温度

2020-04-17郝润瑛

山西教育·管理 2020年3期
关键词:五个一教研学校

郝润瑛

基于教育的逻辑起点思考教育,我们教育工作者是文化人,干的是文化事,站的是文化平台。在文化自信的新时代,既要培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栋梁之才,又要注重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既要培养能传承中华经典文化中“致知、格物、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有根之人,又要培养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核心素养的时代新人。

那么,一个学校的文化,就会成为一个学校师生的精神价值和集体人格。所以站在教育的逻辑起点思考教育,文化立校,以文化人,做有温度的教育,是我对教育的思考和行动,可用“五个一”工程来概述,即把握一个“魂”、贯穿一条“线”、彰显一个“特色”、形成一个“体系”、取得一点“成就”。

一、把握一个“魂”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即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坚持“五育”并举,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生发展奠基。

二、贯穿一条“线”

围绕回归教育的逻辑起点,即“文化立校,文化强校,以文化人,做有温度的教育”这一条主线,努力办老百姓满意的品牌学校。我校从理念文化、环境文化、视觉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形成特色,一以贯之,一脉相承,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和具体可操作的流程模块,实现了薄弱学校的华丽转身。

三、彰显一个“特色”

第一阶段:2009—2014年第一个五年规划期,“智乐文化”在桥西“扎了根”。

根据桥西小学的现状和对历史积淀的挖掘,可谓是上下求索、思想碰撞,探索研讨出适合桥西小学发展定位的文化理念,即以“智乐”为核心的校园精神。

智,上为知,下为日。知为知晓,天下诸事,无不知晓;心底无私,光明磊落。在儒家文化体系中,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是“仁、义、礼、智、信”“五常”之一,也是孟子“智仁勇”三达德之一。智慧,是为人者、为师者、为学生者一生的美好追求。

乐,为丝,为竹,为乐,为器,快乐之意。孟子说:“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三晋文化的源远流长,是智也是乐。汾河流域人文的豁达包容,是智也是乐。这样的集体人格应该在学校文化中定格和传承。

基于这些逻辑思考,我校确立了以“智乐”为核心的校园精神,和“让智慧照亮精彩人生”的校训,形成了“健康、智慧、快乐”的校风,“乐在课堂、快乐教学、我教我乐”的教风,“乐在校园、快乐学习、我学我乐”的学风。把学校办成“学生向往、家长满意、社会赞誉”的智乐校园,成为桥西小学人的共同愿景。这一阶段学校初步架构起“四大板块,十个抓手”的“洋葱型”文化模型。

四、形成一個“体系”

第二阶段:2015—2019年第二个五年规划期,“智乐文化”在桥西“开了花”。

学校于2015年被评为首批太原市特色小学示范校,在“智乐文化”根系上不断生长、壮大、研究、实践,形成“四大板块、十个抓手”的文化体系,用以指导学校整体工作。

第一板块,智乐教研。

落实点、线、面三位一体的校本教研。以点促线,以线促面,促进组内研讨、学科研讨,形成“网状式、交互式”的教研文化,并申报了国家级子课题“点、线、面三位一体教研文化的策略研究”。

提出并践行“432”备课、授课模式。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研讨探究出“432”教学模式,从课前、课中、课后规范教师教学行为。“4”是指课前4备,即从“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四个方面入手;“3”是课中三个关注点,即“关注教学目标、关注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生成”;“2”是课后两个维度的反思,即教师的得与失、学生的得与失。老师们集体备课,电子教案的设计就用“432”模式开展,授课用“432”思维教学,评课议课也用“432”方法点评研讨。

“梯队建设”和“组内行动”创新教科研工作。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促进老师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增强了团队意识和凝聚力。搭建了“智囊梯队”“中流梯队”和“希望梯队”。

“面”上的公开教研活动,以梯队为平台进行。开展“展示杯”“提高杯”“成长杯”的“三杯”竞赛教学活动。“线”上的教学活动,以学科组、年级组为单位开展,进行“青蓝工程”结对子,形成团队合力和教研氛围。用集体智慧由“面”到“线”再到“点”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由名校长工作室牵头,承担国家级课题“平等思维,教师职业幸福之道的研究”;以“中流梯队”为主,承担国家级子课题“点线面三位一体校本教研策略研究”,省级指令性课题“小学生主题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市级一般规划课题“小学智乐教育特色的实践研究”,区级招标课题“生命课堂中小学生有效阅读的策略研究”,以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

第二板块,生命课堂。

生命课堂的内涵是发展生命、优学优教、价值引领、养成习惯。其核心是“激扬生命活力,促进生命发展”,其抓手是“五爱五会”,其模板是15个微课研究,如“三听”“两说”“三读”“三问”等在“点、线、面”的教研中加以行动研究。

创新“生命课堂五博士”评价方式。学校创新制作“博士贴”,即“听博士”“说博士”“读博士”“写博士”“想博士”,老师们在课堂上用以激励评价学生,并且形成阶梯式的评价体系,由“五博士”逐渐晋升为“五星少年”,再晋升为“文明标兵”,最后晋升为学校“美德少年”和“五星少年”“新时代好少年”。通过评价正向引导、正面发展,形成良好的风气。

第三板块,德育养成。

行为养成习惯12条。从早晨到晚上的一日常规中确定了12条养成习惯,并编写成“三字歌”张贴在每个班的教室里,利用每周一次的班会课强化学生的行为养成习惯。

“五乐养成”成常态。淤清晨———乐读。校本教材《读书常伴乐无穷》分为“经典浸润稚子心”“最是诗词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三个板块,每年级一册,成为学生晨诵、乐读的载体。于中午———乐写。提倡“认真是一种能力”,中午认真研读校本教材《认真写字》,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盂下午———乐听。下午利用“红领巾广播站”收听励志故事、美文美篇,激励学生积极健康向上成长。榆课间———宣誓。上午课间操的时间组织学生诵读“学生誓词”,增强学生爱校如家的责任意识。虞放学———乐诵。放学期间组织学生在路队中背诵经典诗词。

“五星评价”树正风。每个班级每两周评选一次“五星少年”,即“学习之星”“纪律之星”“安全之星”“礼仪之星”“卫生之星”。张贴在班级文化宣传栏里,让小明星就在同学们身边诞生,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风气。“五星评价”是在“五博士”评价的基础上产生的,形成阶梯式评价体系,是由课堂到班级,由班级到校级递进。

第四板块,社团活动。

节日活动系列化。学校开展读书节、写字节、体育节、艺术节、实践周、传统文化节等系列活动,通过活动育人、实践育人,让学生全面发展。

社团活动课程化。学校开展了文学、音乐、美术、体育、表演、科技等30余个社团活动,合唱、舞蹈、绘画、书法已成为传统保留社团,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得多项荣誉。古筝、葫芦丝、竹笛、黑管、萨克斯、小号、长号等为学生打下一技之长的基础;烘焙、机器人、单片机、闪电记忆等社团创新学生思维方式;京剧、语言表演、英语剧社团让学生体验表演的魅力。社团活动促进学生多元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我校社团活动开创了万柏林区教育社团活动的先河,在我校举行了“社团活动现场会”之后,兄弟学校社团活动也相继蓬勃发展起来。

五、取得一点“成就”

第三阶段:2017年—2019年,“智乐文化”在桥西“结了果”。

在文化立校、特色发展的根系上形成了桥西“智乐文化”体系。学校经历了百校兴学、标准化建设、均衡化发展、品质发展提档升级(2016年—2019年)后,发生了几大变化。

一是外显形象的变化,由3层3260平方米的旧教学楼到6层近1万平方米的新教学楼,宽敞明亮。

二是人數上的变化,学生人数由500多人上升到1500多人,老师人数由38人上升到116人。

三是功能科室齐全,设施设备先进,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是学生行为习惯和综合素养的变化,给学校带来活力。

五是教师团队提升的变化,由38人的队伍,到116人的教学团队,成为学校的核心。近年来,省级、市级、区级教学能手和名师逐年增加。

六是老百姓口碑上的变化,居民区、社区就近选择学校,不再过河上学。优质公平的教育让老百姓越来越认可。

在全体师生的努力下,学校取得了一点“成就”,先后荣获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中国软式棒垒球实验学校、山西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山西省消防安全教育示范校、太原市首批特色小学示范校、太原市首批教育科研基地校、太原市传统文化基地校、太原市平安校园等荣誉。

(作者系太原市万柏林区桥西小学校长)

猜你喜欢

五个一教研学校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做好民族工作“五个一”工程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大好局面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五个一”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学校推介
长宁县“五个一”打造智慧城市
重庆实施扶贫攻坚“五个一”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