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叶诗文 她回来了

2020-04-16仓运海

ELLE世界时装之苑 2020年2期
关键词:混合泳泳池世锦赛

仓运海

水下是个寂静的世界,没有人,没有声音,没有空间和时间的概念。人进入水下,也像是从空间与时间中逃逸。这种寂静,叶诗文再熟悉不过了。冬训就要开始,水下训练每天两堂课,每堂课的训练量是7000米到8000米。在长距离训练中,有时候太静太孤独了,叶诗文会在脑海里给自己放几首歌。

去年,叶诗文从清华休学,回到国家队训练,全力备战2020东京奥运会。时隔7年,在伦敦奥运会上惊艳亮相的天才少女小叶子回来了。这7年中,她面对的是另一种寂静:掌声消失的寂静,镜头之外的寂静,更衣室角落的寂静,渐渐被大众遗忘的寂静。

有篇报道记录了这样一个寂静的瞬间:2019年5月的晚上,葉诗文和朋友在北京前门闲逛,看到蜡像馆门口是自己的蜡像,想进去合个影,保安却没有放行,他没认出面前的这位就是蜡像原型奥运冠军叶诗文。叶诗文只好隔着玻璃门,让朋友给她拍了张照片。

这次回归,一开始也是悄无声息的。没有跟任何人商量,叶诗文自己做出了复出的决定。重新开始训练时,在泳池边,叶诗文才告诉教练徐国义自己是休了学来的。徐指导当时甚至有点生气,他以为叶诗文是觉得学业太重,为了逃避才做出这样的选择。

“你为什么要休学?你的学业怎么办?”“等到奥运会结束了再去读。”“奥运会能够参加就行(获得参赛资格)。”“既然我要参加,肯定要全力以赴。”叶诗文说。

2019年韩国光州世锦赛,看到叶诗文的名字出现在参赛名单上,人们惊喜又惊讶。而现在,大家都在等待她在东京奥运会上亮相:这次回来,她到底能走多远?

每天我都会不停地告诉自己我是最强大的,我一定可以坚持下来,我还可以更快。

为了什么而游

决定回归之前,叶诗文在清华宿舍看了雅加达亚运会的比赛直播,中国游泳队出现了很多小运动员。看到他们,叶诗文想到了当年的自己,希望他们出成绩的同时,能够注意到伤病和心态的问题。

她很想对7年前堕入至暗时刻的自己说,放轻松,不要背上太多的包袱。“前些年总是在想不要辜负教练,不要辜负父母,也不要辜负喜欢我的人。”想得太多就想不起来那个最核心的东西:我到底为了什么而游。

为了什么而游呢?

小时候叶诗文开始游泳是因为很喜欢水,更喜欢在水里赢。为了激励小朋友,市体校的训练每天都会有小比赛,教练随便指两个人PK,赢了有小奖品。叶诗文几乎每次都赢。

10岁以前,还在市体校游泳的时候,父亲会给叶诗文看一些菲尔普斯的比赛视频激励她。训练结束回家的路上,叶诗文坐在爸爸电动车的后座,会很兴奋地跟爸爸分享今天的进度。“我说你猜猜我今天几百米游了几秒,他就会猜,每次我都比他猜的成绩还要再快一点,他就会特别开心。”

但在就要决定进省队的前一天,爸爸找她谈了一次:你想好没有,你到底要不要去省队?

叶诗文觉得很奇怪:“我们都已经坚持了六七年的训练了,为什么这么问?为什么要放弃?”

父亲说,你进了省队之后就没有退路了。

父亲考虑的是女儿真正进入专业训练后,如果练不出来,被退回来就要再重新去读书,那时可能会很受折磨很辛苦。

“他说你想好没有,你去了就没有退路了。我说我要去。”

犹豫是成年人的技能,孩子心里的空间窄一点,只放得进一件事情。那时叶诗文的心里只有游泳。游下去,越游越远,越游越好。

人总会长大,走出去后才发现世界这么大,恶意与善意交错,强者与弱者随时互换位置。进省队后,叶诗文从市体校游得最快的女生变成了省队里最慢的那个,每天拖在后面,当时省队的教练只注意成绩最好的几个人。

期望多高,失望就有多大。叶诗文在省队浑浑噩噩过了一年,直到有一天教练对她说你再这个样子,我就把你退回去。那时她猛然惊醒,想起父亲的犹豫和当时自己的坚定。

从那时起,她每天都给自己设定一个小目标:今天要跟上前面那个男生,做到了;明天要尽量多跟几百米,又做到了……年龄小,成绩涨得飞快。现在想起来都是“一下子”就达标,“一下子”变得特别有自信,然后就是进入全国前八,全国前三,拿到了全国冠军。

极高的高山,极低的低谷

“从我拿了全国冠军之后,下一个目标就是亚洲冠军,然后是世界冠军,奥运冠军。这一路上,基本上我都是第一次参加比赛就拿到了冠军,确实走得比较顺。”

女子400米混合泳的世界纪录至今仍是叶诗文的4分28秒43。创下纪录的伦敦奥运会,她游到自己都被吓了一跳。出水后,叶诗文与隔壁泳道的队友拥抱,对队友说再也不报400米混这个项目了,太累了。队友说,你怎么可能不游,世界纪录都是你的。她一下没反应过来,再一看,才发现破世界纪录了。

那年叶诗文16岁,出道即巅峰,闪耀世界的天才少女。那一年,叶诗文在全世界的注视下大放异彩,一举拿下女子200米混合泳、400米混合泳的奥运金牌;同年国际泳联短池游泳世锦赛,又以2分04秒64夺得女子200米个人混合泳冠军,成为中国游泳史上首位奥运会、长池世锦赛、短池世锦赛和亚运会的冠军全满贯选手。

但荣耀来得太快,走得也太快了。

没过多久,叶诗文在国际大赛中接连失利。一年后的巴塞罗那世锦赛,叶诗文两个主项颗粒无收;2016年里约奥运会,400米混没能进入决赛,200米混仅获第8。大家都在说,天才少女原来只是昙花一现。

外界有太多声音和猜测,有说是能力问题,有说是发育期的体重问题。但叶诗文心里清楚,这跟体重、跟发育没什么关系,以数据来看预赛和半决赛的成绩跟伦敦奥运会时的预赛、半决赛的成绩没有差太多,能力上并没有太大的问题,就是心态出了问题。

她说400米混的比赛每次游完仰泳到蛙泳、200米到300米之间那一百米,简直是太恐怖了。叶诗文不擅长仰泳,已经很累的时候想到后面还有200米,这时一旦被对手拉开一点距离,她就会全盘崩溃。

“那个时候我觉得我应该一直处于第一,就不能接受对手比我快。”叶诗文说。只有拿到第一才算是正常发挥,其他的结果都是失败,是污点,是不能被原谅的。

比赛中非常想坚持下去,但就是没法说服自己打消消极念头。也许这种体会没人能真正感同身受。经历梦魇后,叶诗文不愿意接受这个结果,也不愿意检讨自己的问题。到后来,就不得不去接受一场又一场更大的失败。就这样,漫长的低谷期开始了。

艰难的回归

2017年全运会结束后,在徐国义教练的坚持下,叶诗文去了清华读书。之前四五年的低谷期,徐国义看到叶诗文已经对泳池的环境和比赛的氛围麻木了,希望她能换个环境,彻底放松一下。

叶诗文在清华大学法学院过上了与之前只有训练、比賽、康复的生活完全不一样的人生。跟所有大学生一样,她每天骑着自行车去上课,去图书馆喝咖啡,闷在宿舍里背书,为考试头疼。校园生活刚开始的时候,叶诗文感到自己特别自由,简直是“放飞自我”。但没多久,她就认识到原来自己是这么想念、这么热爱游泳。

在清华的那一年,很多人都在清华游泳馆看到过叶诗文。他们先是看到有个人在深水区游得飞快,等这人上岸了才看清楚是叶诗文。回到宿舍,叶诗文会找各种游泳比赛的直播来看,每次看比赛都非常渴望能与队友一起去赛场上拼搏。之前别人压在她身上和她自己背在身上的成绩、光环、冠军,都无所谓了。她只想回到泳池,能回去游泳就是最幸福的事了。

决定要休学的前几天,她跟父亲通了个电话,告知他自己的决定。父亲也是不支持,“他希望我能够好好规划之后的人生,把重心放在学习上”。叶诗文说,决定复出的时候,她就已经做好了准备:任何糟糕的结果,我都可以接受。

这种觉悟甚至与勇气无关,它纯粹出于本能。因为任何糟糕的结果带来的痛苦都不会比离开泳池的痛苦更多。在水里人是最放松的“。现在一天不下水,我会觉得好难受。一跳到水里肌肉都放松下来,整个心情也都放松下来了。”

“我每一天都在想,要赶紧把学分修完,赶紧回到泳池去训练、去拼搏。”

在学校里,在岸上的时候,叶诗文已经思考了很多重回泳池的新解法。四五年中对混合泳项目的恐惧,或许可以通过换项解决?混合不行,蛙泳行不行呢?蛙泳的技术要求更高,但对体能的要求没有混合泳那么高。叶诗文结合自己的身体状态决定从蛙泳开始恢复。

恢复训练的前3个月,基础训练量的三分之一叶诗文都完成不了。“我一开始完全跟不上,就会特别绝望,甚至怀疑回到泳池的决定。”

教练、父母、朋友,所有人都对这次复出不看好,也不抱信心。人们都说竞技体育是年轻人的赛场,出名要趁早,成年就下场。但事实并非如此,匈牙利女子游泳运动员霍斯祖27岁还在打破奥运会纪录,今年30岁仍制霸短池。

江东子弟多才俊

霍斯祖是叶诗文的老对手,伦敦与里约两届奥运会上,她们俩相互压制,都曾给对方带来致命打击。叶诗文非常敬佩霍斯祖,敬佩她内心的强大,30岁时还能在大赛中兼很多项目。“听说她每天训练9小时,我每天只训练5个多小时,在这一点上面我就不得不服她。”

17岁时没做到的事,24岁还能做到吗?叶诗文觉得可以。没人鼓励她,她就自己鼓励自己,“每一天我都不停地暗示自己,告诉自己我是最强大的,我一定可以坚持下来,我还可以更快。”叶诗文再一次通过每天树立小目标来重建信心,就像小时候在省队一样。

这时的叶诗文不再是当年进省队时,除了游泳什么也没见过,除了获胜什么也没经历过的小孩子了。在世界闯了一圈,有一件事始终没变:除了游泳以外,她对人生没有其他“规划”。

伦敦奥运会结束后,有记者问她准备练到几岁,叶诗文说要练到游不动为止。“我一直都这么想,在我运动生涯任何一个阶段,你问我这个问题,我都会这么回答。”

今年的韩国光州世锦赛,400米混合泳比赛全程,她没有一丝意志力上的动摇,最终以4分32秒07获得亚军,重新站上了领奖台。冠军是霍斯祖,没关系。叶诗文说,这是她最享受的一场比赛。

叶诗文从来就是野心勃勃的运动员。时间回到2010年,迪拜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刚满14岁的叶诗文第一次参加国际大赛。200米混和400米混,叶诗文拿了两块银牌,气得不行。“就输了零点几秒,特别懊恼。”赛后镜头拍到她时,叶诗文站在角落砸泳帽。

10年后的叶诗文,还是和当年一样,很想要赢,想赢得不得了。同时,她再也不怕输了。

她才23岁。在这个年纪,普通人刚走出大学、步入社会,对未来充满蓬勃的希望,是再好不过的年纪。与更年轻时相比,23岁的叶诗文意志更加坚定,思维更加开阔,而饱满的热情仍在。这是她获得的,时间的礼物。

猜你喜欢

混合泳泳池世锦赛
星问答
如何成为泳池里最抢镜的小学生
林丹世锦赛止步次轮
最多观众的世锦赛伦敦田径世锦赛10天卖票70.5万张
泳池派对
杀人的泳池
泳池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