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理论研究综述

2020-04-14杨斌朱平王雪张飞杨树江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20年2期
关键词:运行模式运行机制绩效评价

杨斌 朱平 王雪 张飞 杨树江

【摘 要】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培育中小企业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发展区域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我国越来越重视其发展。然而,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整体上依然存在问题。因此,文章对国内科技企业孵化器研究理论进行系统的梳理与分析。基于研究可知: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行模式主要有3种,孵化器运行机制主要有4种,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主要有5类。通过研究,为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丰富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理论研究内容。

【关键词】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行模式;运行机制;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F27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0)02-0007-05

0 引言

20世纪50年代,美国人乔·曼库首次提出了科技企业孵化器(简称孵化器)的概念,世界上第一家企业孵化器于1959年在纽约成立,并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美国开始快速发展,进而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发展。中国为发展高技术产业、促进科学技术转移,制订并实施了“火炬计划”,科技企业孵化器是“火炬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1987年,中国第一家孵化器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成立,孵化器建设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开启了迅速发展的里程。至今,全国孵化器总数约4 000家,在孵科技型中小企业17万~18万家,累计毕业企业约11万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约1万家,占全国高新技术企业的8.2%。拥有有效知识产权约30万项,其中发明专利约5万项,占全国有效发明专利数的2.5%,2017新增发明专利授权2.1万项,占年度全国发明专利授权数的5%[1]。

我国企业孵化器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整体上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没有形成较好的盈利模式[2]、专业化和社会化服务不足[3]、发展定位不明确[4]、管理与运营的人才队伍存在结构性不合理[5]、基础理论研究上存在不足[6]等。因此,系统地梳理与分析企业孵化器研究理论,可进一步了解孵化器学术研究发展现状,为我国孵化器发展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帮助解决孵化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推进孵化器理论研究进展。

1 研究背景

企业孵化器(Business Incubator或Innovation Center)是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组织[7],欧洲多称为企业创新中心,中国多称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随着企业孵化市场的发展,企业孵化器有科技企业孵化器、技术孵化器、孵化中心、创新中心、科学园区、研究园区、企业中心、技术中心、科学中心、创新与发展中心等多种提法。企业孵化器是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的基地,是创业者的摇篮,是培育企业家的象牙塔[8]。企业孵化器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国家及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基地[9],从企业开创初期到实现经营,为创业者提供涵盖企业研发、生产、经营、办公、科研和生产等软件和硬件的服务,为企业提供注册、财务管理、年度审计、项目评估、资金申请、政策咨询、投资顾问、成果鉴定、档案管理、人才培训、市场推广等软件服务和实验场所、生产厂房、通信、网络与办公等方面的共享设施等硬件服务,减少新创企业的成本,降低被市场淘汰的风险,保障新创企业创立成功。将拥有发展前景、缺乏创业资金和经验的新创企业孵化为能够经得起激烈竞争考验的企业。

企业孵化器作为发展区域经济的有效政策工具[10],具有振兴地方经济、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促进研究成果商品化及实现科学技术向生产实践转移的作用[11],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催化剂,甚至被认为是“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扩大导致了新经济的产生和发展”[12],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13]。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企业孵化器将对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14]。

美国等发达国家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理论研究较为深入,理论体系相对成熟完善。中国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理论研究和发展实践起步较晚,理论研究方面主要研究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运作模式、影响因素、效应分析和孵化功能等内容,较少进行系统的企业孵化器的理论研究分析,理论研究有待于加强。基于国内学者对企业孵化器理论研究基础,本文根据孵化器的产生、运行和运行效果逻辑思维,从企业孵化器产生和发展的理论依据、运作模式、运行机制、效应分析等方面系统地分析企业孵化器研究理论,以丰富我国企业孵化器理论研究。

2 企业孵化器产生和发展的理论依据

企业孵化器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学者从专业分工理论、生命周期理论等视角解释企业孵化器产生和发展的必然性。

2.1 专业分工理论

竞争和分工是市场的必要法则,企业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降低创业风险,必须根据自己的绝对优势进行分工和生产,生产核心业务的专业化产品,将那些与竞争优势和技术能力不相适应生产活动转包给其他专业企业。按照专业分工理论,企业孵化器负责入孵企业的其他活动,入孵企业负责核心业务[8]。入孵企业发挥在科技项目、创意,实施该创意的技术能力和市场敏锐性的优势,企业孵化器充分利用其社会关系和社会形象、丰富的管理经验、创业环境方面的优势为入孵企业服务,弥补入孵企业在生产、经营场地、市场开发、管理经验、融资、办公、社会信用度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与企业孵化器可以形成互补,实现“1+1>2”的社会、经济效益。此外,企业孵化器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具有競争力[15],为入孵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提升企业孵化器的市场竞争力,这是企业孵化器应对专业分工的必然选择。

2.2 生命周期理论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企业就像一个生命体,存在幼稚期[16],当企业处于幼稚期时,最需要孵化器为其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促使企业成长[8],否则将极易夭折。企业孵化器之所以能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原因之一是企业存在生命周期[17]。

2.3 其他相关理论

学者范玉珍[8]从经济规模理论,刘艳莉[17]从企业创业理论、区位优势理论和产业群理论,李洪勇[15]从区域创新理论,王宜淼[18]从增长极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解释了企业孵化器产生和发展必然性。王希良[19]认为与企业孵化器密切相关、影响较大的理论主要有国家创新体系、服务管理理论、绩效管理理论。

3 企业孵化器运行模式

企业孵化器有相应的运行模式,运行模式主要体現在企业孵化器的管理上。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孵化器面临着专业化、产业化、国际化等挑战,如何持续发挥企业孵化器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还没有一个现成的运行模式可供遵循[20],而事业机制管理形态下企业孵化器存在诸多不足[21]。因此,研究企业孵化器运作模式可为孵化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企业孵化器运行模式是指在孵化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行为模式[22],是各级管理者按照孵化流程系统地安排组织机构设置、孵化资源配置、孵化服务开发和业务流程再造等,并据以此进行以提供孵化技术服务为主的系列运行范式[6],包含建设方式、对在孵企业的服务方式、经营管理方式、演变历程等元素[23],内容包括企业孵化器单位性质、组织结构、服务体系等[24]。从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周期和需要方面划分,企业孵化器可分为中介型、政府主导型、风险投资型、公司型、巿场推进型和战略合作型6种模式[25]。从运营模式方面划分,可以分为非营利型孵化器(完全事业型、事业企业型)和营利型企业型孵化器[26]。基于已有孵化器运行模式的不足和缺点,学者建议成立政府支持、企业投资合作建立企业孵化器的运行模式[27]。典型的企业孵化器运行模式有政府主导的事业型、政府主导的公司制和民间资本主导的公司制3种[22]。

3.1 政府主导的事业化运行模式

政府事业型孵化器是以政府主导的事业单位化运行模式的孵化器,诞生在我国企业孵化器发展的初期(1987—1997年)。主导方是政府部门或者准政府部门,政府部门为企业孵化器提供资金、宣传、人才、信誉、政策等支持。大多数是政府机构或政府派出机构的附属品,大部分是高新技术开发区管辖下或政府科技管理部门的一个事业单位,延伸政府的职能和服务,帮助吸引、培育、服务企业。管理层大多由政府指派,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在创建和发展中起了主导作用。

3.2 政府主导的企业化运行模式

企业孵化器的运营和发展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为解决企业孵化器仅靠政府支持的资金不足的问题,出现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司制的企业孵化器和对已有的以政府主导的企业孵化器进行公司化改制,该类孵化器是以政府主导的企业化运行模式经营。政府部门是主要投资者,行政上隶属于区科技局或区管委会,带有事业单位的色彩。孵化器由政府采取企业化的方式管理或是托管给某个国有企业,采用企业化运行模式经营和事业单位机制模式管理。政府提供部分资金建立企业孵化器,财政拨付基建资金、日常运营费用及作为配套的孵化资金。企业孵化器运营后,通过经营服务以最终实现收支平衡。该类企业孵化器拥有政策宣传、企业调研、信息沟通的职能,是政府服务中小型科技企业的一个窗口单位。

3.3 民间资本主导的企业化运行模式

事业机制企业孵化器运行模式存在诸多不足,企业化运作模式逐渐成为企业孵化器运行模式主要发展方向,民间资本主导的企业化运行模式孵化器是“市场规则”下的产物。民间资本主导的企业化运行孵化器采用的是个人、企业等多种投资主体相结合的方式,或者设立专项孵化基金。投资主体多元化,实现资源多方面综合性利用,减少了委托和代理关系带来的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发生,产权清晰。它是一种以盈利为目标的企业孵化器机构,采用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完全按企业方式经营运作,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制度安排完善。经营资本来源于建立企业孵化器的投资,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财务利润最大化和股东利益最大化是企业孵化器经营的目的,孵化培育成功的创新企业是经营手段。

4 企业孵化器运行机制

企业孵化器要实现运行,必须有相应的运行机制,运行机制是为了协调与入孵企业的关系而设置的规定。虽然我国企业孵化器总体上发展较好,但在孵化器运行过程也中暴露出许多问题[28],因此研究孵化器运行机制理论可指导企业孵化器的运行,对企业孵化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孵化器的运行机制体现了构成企业孵化器的要素之间及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联系方式、原理、关系及功能[29]。用于维系孵化器和孵化企业的关系,作用是有机地联系企业孵化器各个部分协调运行,为入户企业提供孵化技术服务。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孵化器运行机制内涵也有新的发展[15],主要包括入孵选择机制、培育和孵化机制、毕业机制、激励机制、收益机制(盈利机制)、风险投融资制等。

4.1 入孵选择机制

孵化器的入孵选择机制是孵化过程的开始,企业孵化器和创业企业之间就企业的入孵问题所建立的一种相互关联关系、互动方式[17]、沟通交流机制[30]。入孵选择机制内容一般包括入孵信息交流、入孵企业初审、提交申请或商业计划书、对企业进行评估、进驻签约和企业进驻接受孵化等。

4.2 培育和孵化机制

培育机制是企业孵化器运行的核心机制[31],在企业孵化器运行过程中,为培育和孵化中小企业,运用和整合其内外部各种资源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联系和运行机理[17],是促进入孵企业成长的手段及方法[30]。培育和孵化机制的内容包括基础业务服务、办公场所和相应的办公设施、代理服务、企业发展支持服务、人力资源服务、政策咨询、政策支持服务、信息服务、投融资服务、科技研发服务、中介服务、推荐孵化企业、生活服务等服务及其对应服务体系。

4.3 毕业退出机制

毕业退出机制是就在孵企业出孵退出问题所建立的一种相互关联关系和互动方式。在孵企业经过孵化,达到毕业标准或在孵化期间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应该及时出孵[30]。毕业退出机制内容主要包括在孵企业的毕业标准、毕业企业退出的方式、不合格企业的淘汰机制、毕业企业的跟踪管理及对应的服务体系。

4.4 企业孵化器的盈利机制

盈利机制是孵企业与孵化器就孵化技术服务而建立的一种利益分配关系。盈利机制可满足企业孵化器正常运作、发展和壮大的资金需求,内容主要包括投资收益机制、种子基金分配机制、有偿服务机制、房租和设施合理租赁费机制等。

5 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

企业孵化器绩效可以反映不同运行模式和运行机制的孵化器的运行效果,评价企业孵化器绩效,可帮助管理企业孵化器。企业孵化器事业的发展,需要对孵化器的绩效水平进行评价[17]。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是国际性的难题,没有统一的理论和方法。我国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研究相对滞后[32],研究的深度、广度还有待深入[12]。学者运用DEA模型法、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主观权数法等模型建立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估模型,以能力评价为主导、以孵化效果为导向、以孵化能力与效果的综合评价为导向、以孵化能力与效益为综合导向、以能力和效果等多方面为导向对企业孵化器绩效进行评价[34,38]。

5.1 以能力评价为主导的评价

孵化服务能力反映企业孵化器员工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孵化服务能力越高,在孵企业的满意度越高,企业孵化器整体绩效越高。徐菱涓[14]基于PCA要素模型从财务、过程、政治、服务和社会绩效5部分对企业孵化器绩效进行评价研究。殷亚文[35]以培训资源、信息资源和引导资源为指标,运用AMOSI17.0软件建立初始的结构方程模型,通过研究企业孵化器的综合能力和网络能力评价专业孵化器绩效。

5.2 以孵化效果为导向的评价

孵化效果主要体现在对在孵企业的孵化成长状况上,数据包络分析法(DEA)被广泛用于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估研究。以创业导师人数、全体职工人数、孵化器场地面积和孵化基金总额为投入指标,以孵化器总收入、累计毕业企业数、在孵企业人数和获批知识产权数为产出指标,李跃[22]和蒙桦[36]研究分析不同企业孵化器运行模式的绩效。杜娟[6]选取投入的场地面积、在职员工数等5个投入指标,选取孵化器总收入、在孵企业数等7个产出指标评价孵化器运行效率。王宜淼[18]以资金、人力和基础设施为投入指标,以在孵企业规模、在孵企业科技创新和孵化器收入为产出指标对23家哈尔滨市科技孵化器企业的绩效进行分析。

5.3 以孵化能力与效果为导向的评价

学者通过研究孵化能力与孵化效果的关系,研究企业孵化器绩效。贾蓓妮[37]应用层次分析法(AHP法),以孵化器占地面积、基础设施投入额、自有资金总额、种子基金综合员工素质结构、企业孵化成功率、科技成果转化率等9个指标为指标评价分析孵化器绩效。陈红[38]把平衡计分卡引入孵化器,从财务、客户、内部业务、学习与成长4个方面评价孵化器的经营效绩。

5.4 以孵化能力与效益为综合导向的评价

学者通过研究孵化能力与孵化效益的关系,研究企业孵化器绩效。刘艳莉[17]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孵化器基础服务条件、孵化器外部环境、孵化器的运营管理和社会贡献4个方面对孵化器绩效进行评价研究。陈绪长采用变异系数法从孵化器的服务能力、企业经营绩效、社会效益3个方面对孵化器的绩效进行评价[30]。

5.5 以能力、效果等多方面为导向的评价

学者还从企业孵化器的其他方面评价孵化器绩效,周东锋[32]以经济、效率、效果和质量为指标建立“3E+Q”模型对孵化器绩效进行评价研究。

6 结语

经过对我国企业孵化器理论的梳理可知,由于市场存在专业分工,企业和产品存在生命周期,以及一些其他的社会、市场规则和规律,所以企业孵化器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企业孵化器早期的运营主要是以政府主导的事业化运行模式,随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产生政府主导的企业化运行模式和民间资本主导的企业化运行模式,企业化运行模式的企业孵化器运行效率更高,能更加高效地孵化中小科技企业。企业孵化器运行机制主要有入孵选择机制、培育和孵化机制、毕业退出机制和盈利机制。学者对企业孵化器的评价主要以能力评价为主导,以孵化效果为导向,以孵化能力与效果为导向,以孵化能力与效益为综合导向,以能力、效果等多方面為导向5种孵化器绩效评价方式。根据我国企业孵化器研究理论,企业化运行模式的孵化器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入孵机制有待发展,应该建立标准统一的企业孵化器评价方法和标准。进行企业孵化器理论研究,可进一步规范企业孵化器发展,更好地为入孵企业服务,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参 考 文 献

[1]于悦.《中国创业孵化发展报告2018》——“国家创新调查制度系列报告”[EB/OL].https://www.sohu.com/a/

238661568_785179,2018-07-01.

[2]叶永刚,龚伟.中国孵化器融资体系研究、设计与实施——金融工程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应用[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3]高岩,张慧霞.济南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状况的调查与研究[J].山东经济,2007,1(1):132-138.

[4]刘开,唐文娟,罗银云.湖南省科技中介服务发展现状及其发展建议[J].科技与经济,2009,22(2):21-24.

[5]周建华.企业孵化器网络构建与绩效评价研究——以长沙市企业孵化器网络为例[D].长沙:中南大学,2011.

[6]杜娟.基于生态观的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行模式及效率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4.

[7]叶文,卢强.我国企业孵化器建设与发展浅析[J].改革与战略,2000(5):58-63.

[8]范玉珍.企业孵化器运行机制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7.

[9]郭芳,师刚,张建民,等.浅析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现状及十三五新趋势[J].科技创新导报,2017(19):249-252.

[10]科技部.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05-20(6).

[11]瞿群臻.美国孵化器发展经验及我国的启示[J].工业技术经济,2006(5):5-7.

[12]徐菱涓,刘宁晖.科技企业孵化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关联机理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1):31-35.

[13]张思琴.江西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能力评价体系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6.

[14]徐菱涓.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与实证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

[15]李洪勇.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孵化器经营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0.

[16]黄宏斌,翟淑萍,陈静楠.企业生命周期、融资方式与融资约束——基于投资者情绪调节效应的研究[J].金融研究,2016(7):96-112.

[17]刘艳莉.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系统运行机制与绩效评价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

[18]王宜淼.哈尔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7.

[19]王希良.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2.

[20]易淼.中国企业孵化器管理模式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4.

[21]郝靖涛.企业孵化器企业化运行模式研究——以江西高技术产业发展公司孵化器为例[D].南昌:南昌大学,2009.

[22]李跃.安徽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运行模式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2.

[23]王伟,成吉斌.企业孵化器营运模式选择及策略分析[J].商业时代,2009(26):49-50.

[24]张洁慧.苏北地区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器基地运行模式比较研究[J].商业经濟,2018(10):111-112.

[25]金加林,李玲,刘喜华.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器模式的比较选择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4,22(3):24-

26.

[26]何国杰,周继军.成长中的广东珠海高科技成果产业化示范基地——我国孵化器经营模式实证分析[J].广东省风险投资,2002(6):36-39.

[27]吴新河.孵化器运行模式研究:以KMIP孵化创新中心为案例[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1.

[28]李雷霆.农业企业孵化器运行机制及效用评价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1.

[29]郝利,类淑霞.我国农业企业孵化器运行机制的理论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7):31-32

[30]陈绪长.湖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绩效评价及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31]程艳.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运行机制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4.

[32]周东锋.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的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0.

[33]陈红.G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指标体系的改进[D].厦门:厦门大学,2014.

[34]张建军.常州高新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评价体系构建及对策研究[D].合肥:安徽财经大学,2017.

[35]殷亚文.专业孵化器绩效的实证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5.

[36]蒙桦.西安经开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行模式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

[37]贾蓓妮.应用基于投入-产出理念的AHP法评价孵化器绩效[J].科研管理,2009(S1):184-189.

[38]陈红.G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指标体系的改进[D].厦门:厦门大学,2014.

猜你喜欢

运行模式运行机制绩效评价
在线家庭教育支持服务体系的构建、运行与保障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对财政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探讨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探索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于问责的困境与出路
开放实验室的思考与实践
政治生态视域下我国政协协商民主的创新对策探讨
新余广电新媒体的探索与实践
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运行模式与市场结构
高职土建类专业产教创深度融合机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