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课堂

2020-04-14杨黎琴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思维活动有效课堂思维能力

杨黎琴

【摘要】课堂是开展教学工作的主要阵地,要落实新课标就必须在课堂内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探讨.

【关键词】有效课堂,思维能力,思维活动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推行10年后,中国教育日益走向国际化和现代化的新时期.而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提高大部分是在课堂内完成的.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有利于提高人的推理、想象和创造等方面的能力.在落实新课标方面,应把着眼点放在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上.如何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跑”起来.笔者结合实例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情境——思维的运动场

课堂教学,不仅应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良好的情境,往往能为学生的思维创设运动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从而产生学习的热情.情境的创设可以源于学生的生活,是学生喜闻乐见,经常在他们身边发生的事.

案例:在教学“小数乘整数”时,笔者将例题融入日常活动中,通过谈话方式呈现新的情境:“同学们喜欢吃麦当劳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喜欢.”“那你们知道一个汉堡包多少钱吗?”“9.8元.”“现在杨老师准备购买4个汉堡包(同时出现实物图),你能帮我算一算一共得准备多少钱吗?”

通过师生谈话,把学生亲身经历的问题抽象成了数学问题,学生面对如此熟悉的教学情境,学生的各种感官处于兴奋状,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让学生置身其中,对探究新的知识产生巨大动力,学生的思维在“运动场”上驰骋、跳跃.

二、问题——思维的第一起跑线

陶行知老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可见,问题是知之始.而小学生的独立性较差,他们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看到什么就想到什么.教师在教学中提出一些有价值的,特别是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引起儿童认知的不平衡,从而启动思维,推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案例:在教学“小数除以整数”时,笔者出示例题:甲、乙两地相距36千米,一辆汽车以每小时48千米的速度从甲地驶往乙地,需要多少小时?学生已掌握其中的等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但在实际做题中,个别学生往往会列出“48÷36”的算式,而解决这个问题的突破口就在“36÷48”,不会除?怎么办?于是笔者提出了一个个小问题.

师: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要求什么?

生:已知路程36千米,速度是每小时48千米,要求时间.

师: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

生(异口同声):除法.

师:那36÷48和48÷36到底哪个对呢?

生:这道题要求的是时间,所以是用路程÷速度=时间,36÷48对.

师:说得有道理,那48÷36又是怎么回事呢?

生:……

就这样,整堂课在一个个问题中进行着,其实,学习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再产生新问题的过程.在上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产生了冲突,引发解决问题的强烈需要,并不断地伴有新问题产生:“碰到被除数不够商,怎么办?”“怎样才能使被除数大小不变,继续除下去?”让学生的思维随着问题的产生一次次从新的起跑线上起跑.

三、激励——思维的加油站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也不能忽视教师的引导.学生有时会突发奇想,有时,学生有价值的想法连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教师要把握激励的时机,及时恰当地表扬学生,让他们的思维“起跑”后,通过自身的情境体验,为启动的思维加油,从而在愉悦的数学学习中体验、享受学习的成功.

案例:在教学“小数乘小数”时,笔者让学生读完书上的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后便问:“同学们懂得了什么?”大多数学生都是按照书上的内容给大家讲述.接着有名学生说:“如果小数末尾有0的要化简.”这部分内容是书上没有的,但学生会结合以前的知识理解学习内容,显示了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因此,笔者鼓励这名学生说:“你很会抓住知识之间的联系,这种学习知识的方法非常好.”课后,这名学生告诉笔者,听了笔者的话后,他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四、交流——思维的第二起跑线

交流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主动与他人交换意见,感受同伴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自己已有的学习结果进行反思,从而达到思维的碰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每名学生提供交流与表现的机会,通过对问题的讨论、争辩,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的第二起跑线,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和价值.

案例:教学“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出示例题:0.32×403.

师:这道题,可以简便算吗?同学们有什么好方法?小组交流.

教室里立刻响起热烈的交谈,激烈的讨论声,不一会,许多学生纷纷举起了手.

生1:我是把403看成(400+3),运用乘法分配律0.32×400加上0.32×3计算比较简便.

生2:我是把0.32折成(0.8×0.4),再乘403,运用乘法结合率0.8×(0.4×403),我觉得用口算我也可以使计算简便.

生3:我是把0.32折成(0.3+0.02),运用乘法分配律0.3×403加上0.02×403使计算简便.

……

这堂课笔者没有只满足于讲清算法,学生能模仿例题中的算法进行正确计算,而是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该怎样算,没有用一种固定的算法去制约学生,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交流,在交流中体会算理、算法,从而使思维进入第二起跑线.

總之,在课堂上,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要给学生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归还他们问的权利,让他们自主地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快乐地交流、探索学习,在这样的课堂上让学生的思维跑起来,让思维飞得更高更远.

猜你喜欢

思维活动有效课堂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活动的深度备课略论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高中生物教学时如何提升学生质疑能力
高校英语教学中有效课堂评价策略的建构
洗去浮华,回归本真
扬琴演奏的心理境界与思维活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