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对高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理解和培养

2020-04-14周建魁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高中数学培养核心素养

周建魁

【摘要】首先,对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理解应从单个知识点到知识模块(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其次,教无定法,但要贯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如何培养核心素养,教师教学需做到以下五点: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把握学生认知的过程,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与教师交流、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让学生在思考和交流中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理解知识的本质,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思维的经验,形成和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最后对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特征三个方面做了阐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培养,核心素养

一、对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理解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定义数学核心素养为:具有数学基本特征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首先,我们要认识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有关,是对培养人的描述: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数学的眼光是指:数学抽象(符号意识、数感),直观想象(几何直观、空间想象能力),保证数学的一般性.数学思维是指逻辑推理能力、数学运算能力,保证数学的严谨性.数学语言是指数学模型(模型思想)、数据分析(数据分析观念),保证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数学抽象,包括数感和符号意识,是指舍去事物的一切物理属性,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思维过程,包括:从数量与数量关系、图形与图形关系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从事物的具体背景中抽象出一般规律和结构,用数学符号或者数学术语予以表征(概念内涵).

数学抽象是数学的基本思想,是形成理性思维的重要基础,反映了数学的本质特征,贯穿在数学的产生、发展、应用的过程中.数学抽象使得数学成为高度概括、表达准确、结论一般、有序多级的系统(学科价值).

其次,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在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命题、方法和体系,运用数学抽象的思维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把握事物的本质,积累从具体到抽象的活动经验,养成在日常生活和实践中一般性思考问题的习惯,运用数学抽象的思维方式思考并解决问题(学生表现).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教师必须有很高的数学素养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作为言传身教之人,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既扮演了学科的探路者,又扮演了学科的行路人和领路人.在整个过程中,要时刻地了解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哪些,作为数学教师的核心素养又有哪些.不仅要求教师通过数学观点、数学思维、数学方法来观察、分析、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而且要求教师具备正确的数学逻辑思维、善于数学教学观察、习惯数学建模、注重变式教学的能力.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师的数学素养,需大力地支持、鼓励、响应教师参加各种课堂研究活动,如微课堂、聚焦课堂、达标课堂等,真正实现对学生价值的有效引领.

(二)引导学生形成数学素养

1.引领学生分析问题.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突出数学思想的引领,即对数学情境进行分析、简化,从而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认知结构,实现知识的条件化、结构化、自动化,来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能力.高中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由于与初中课程的差异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导致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深度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即解决问题欠条理性、逻辑性.为了精准、高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整理思维过程、分析数学方法、总结解题思想,使学生的思维条理化、清晰化、准确化.

2.引领学生做好思维回顾.结合数学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从思维策略上进行回顾,使学生通过反思来掌握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为了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通过现场解题来促进学生对学习方法的熟练掌握,同时必须引导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认真检验和反思,并认真分析具体方法中所包含的数学的基本思想,对不同的方法进行对比、加工,从中帮助学生提炼出比较合理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反思、总结、归纳,让学生寻找解题过程中在思想方法、思维策略上存在的差异,体验数学思维对解题的指导作用,形成自我评价模式.

3.引领学生学会推广引申.解决问题后,再重新剖析问题的实质,可以使学生比较轻松地抓住问题的关键和本质,在解决一个或者几个问题后,抛砖引玉,启发学生进行联想,从中挖掘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问题的一般规律,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生活学习中,数学情境存在差异,但内在本质往往是相通的,學会推广引领,方能让学生真正拥有数学素养来解决问题.

三、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特征

根据国内外对数学核心素养的研究,有国内学者提炼总结了数学核心素养的特征,即综合性、阶段性和持久性.

综合性是指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数学思考和数学态度等的综合体现.数学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是表现,数学思考是手段,数学态度则是最终目标.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除了要运用计算、推理、想象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外,还要思考用什么样的方式解决数学问题,思考用什么样的思路解答问题,这就是一种综合能力.数学核心素养依托于数学的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外化于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形成正确的数学态度.

阶段性是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表现为不同层次水平、不同阶段.对同一个数学问题,不同年级的学生会采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理解水平及思维的复杂程度会随着年纪和知识水平的不同而不同,从而形成不同水平与阶段的数学核心素养.

持久性是指数学核心素养伴随着学生的进一步学习,以及将来走向生活和工作的历程.每个人在其工作生活中都会有意识地运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包括数学问题和数学以外的问题,这就是数学核心素养持久性的基本体现.数学学习并不是一项即时性的活动,而是一项持久活动,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数学核心素养才是数学学习的终极目的,令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程晨.浅谈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情感读本,2017(14):41.

[2]芦淑娟.高中数学学科素养的内涵及教学指导[J].文理导航(中旬),2017(3):24.

猜你喜欢

高中数学培养核心素养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