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的有效性

2020-04-14周义斌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动手操作有效性小学数学

周义斌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人们对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要求越来越高.教学模式也需要推陈出新,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数学是一门很抽象的学科,小学作为学生数学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显得尤为重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由传统走向开放势在必行.开放式教学模式从培养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入手,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动手操作,有效性

数学是一门集实践性、科学性、规律性于一体的学科.需要用到归纳演绎思维才能提炼出准确的定理、公式.而实践是通往真理的桥梁.小学生只有通过亲自动手实践,才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发现其中的奥秘,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这门学科,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一、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障碍和壁垒

(一)小学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有待发掘

无论教学模式如何改变,教师永远是课堂的推动者和主导者,把握着课堂的走向,决定着课堂的效率.一位教师能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一堂课的教学效果.然而就目前来看,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都缺乏创新课堂模式的意识,固守成规,严格按照教材内容进行口述讲解,忽略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忘记了教育的初衷,没有意识到课堂教学的实质是有朝一日能夠学以致用.

(二)学校对小学数学实践能力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学校把握着教学模式的整体方向,一个学校是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会对应什么样的教学模式.虽然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目前仍有许多小学以应试教育为主,把答案的正确与否与考试成绩的高低作为衡量学生成绩好坏的唯一标准.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大多数小学教师都将教材作为唯一的教学工具,一遇到实践课堂能删则删,剥夺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机会.

二、动手操作能力对小学数学教学意义重大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是发现真理的唯一途径,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小学生大多是好动的,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激起孩子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索能力,也能够更好地加深知识记忆,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把握正确的实践操作方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合作实践机会,引导学生自发动手操作

在课堂上如若单纯讲解教材内容,学生很可能因为枯燥而没有学习兴趣,失去学习耐心,难以达到预期学习效果.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大到建筑测量,小到买两支铅笔.倘若将生活融入课堂,在课堂上为学生们创设生活情境,能起到很好的激励效果,让学生自发地动手操作.比如,在教学生认识人民币时,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假设每个小组内开个甜品店,个别组员扮演老板,剩下的组员扮演顾客,让他们计算一节课时间的收入.小学生大脑非常活跃,积极性很高,他们在纸上画出冰激凌、热狗、蛋糕、冷饮等常见食品,以及一元、两元、五元、十元的纸币,有的同学甚至画了VIP卡.然后把这些东西用小剪刀一一剪下,模仿真实情境,他们的甜品店就这样如火如荼地开了.一天下来,所有学生都对人民币有了清晰的认识,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实践情境,提升动手操作有效性

小学生贪玩,在课堂上往往很难集中注意力.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应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自觉主动回归课堂,在轻松、有趣的环境中,完成相应的学习内容.比如,在教学认识钟表的时候,可以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素材,首先用多媒体课件讲解其中的原理,然后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知识的形成过程包括看、听、拨、讲,学生的好奇心得到了强烈的满足,对知识的感悟也更加深刻.不仅学生形成了对时间观念的认识,而且教师也丰富了教学经验.又如,在学习正方形边长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火柴棍摆拼,有助于正确理解边长公式.在学习初步认识三角形、正方形的面积关系时,可以用折纸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体会面积的内涵.

(三)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

随着新教育理念的深入,学校不再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开始注重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小学生要从小培养自信心,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互动中,要及时肯定孩子们的动手操作成果,给予积极的评价,还可以建立一定的奖励机制.奖励的评价标准不应以结果的正确与否为依据,而应该以学生的动手操作参与度为依据.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更有助于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动手操作实践过程中,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四)把课堂交给学生,注重动手操作后的总结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上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严格按照教材教学.新型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生的体验,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促使每名学生个性化发展.在动手实践过后,学生必定会有这样那样的疑问,这就需要多给学生发言机会,让他们针对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集思广益,学生解决不了的疑问由教师统一解答.在这样轻松和谐、自主创新的课堂氛围下,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大胆说出自己的动手操作体验,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自主创新意识,提升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的有效性.

四、结 语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他们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方式,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致,摆正学习心态,真正成为数学知识的实践者,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探索数学中蕴藏的真理.这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然会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祝秀琴.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论述[J].学周刊,2017(6):115-116.

[2]黄燕.大爱教育: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J].新课程(综合版),2017(11):67-68.

[3]连标钱.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J].学苑教育,2018(4):57.

猜你喜欢

动手操作有效性小学数学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