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转课堂”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研究

2020-04-14崔慧杰梁医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数学

崔慧杰 梁医

【摘要】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职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中职教育的课程之一,数学课程的学习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运用数学的能力.为了有效提升中职数学教学的效果,当前提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其显著优势,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进而实现教学环境的改善,使得教学的效果得以显著提升.本文正是基于此,详细论述了“翻转课堂”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案例.

【关键词】翻转课堂,数学,教学模式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组织形式,“翻转课堂”对中职数学教学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当前的教学理念,即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教学的前提和基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当前的实践环节,已经显示了一定的突出优势,本文正是基于此现状,就中职数学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实际案例的探究.

一、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模式的可行性

(一)“翻转课堂”模式对数学课堂教学有着特殊吸引力

作为一种以严谨和准确著称的学科,数学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计算思维的准确性,由于学科的层次化较为明显,使得数学学科的知识点进行划分和归类较为容易.基于此特点,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前对数学课程的知识点进行分解,并就一些重点进行提示学习.当然,数学教师也可以就数学概念进行实例的讲解,借助实例进行由浅入深的讲解,使得学生的思考和理解不断加深.借助于典型题型等方式,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密切交流,这使得“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具体的实践环节极具吸引力,有助于教学顺利地开展[1].

(二)数学学科的特性为“翻转课堂”模式的实施提供了可能

作为职业教育中的一种,我国的中职教育旨在培养优秀的职业技能人才.这使得中职教育的学生在文化课上基础较差,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由于大量公式和定义的存在,使得学生有畏难情绪.加之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师作为课堂的主角,往往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都是自己,而学生往往缺乏独立思考的时间,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较低,因此,思考问题的深度较差,且没有联系实际情况,难以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去.这些存在的问题都可以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得以解决,“翻转课堂”模式提倡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投入更多的经历进行自主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思考,进而培养了自己的数学素养,这种交互过程同时也不断強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翻转课堂”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当前主要的实践过程包括“体验参与—概念探索—意义建构—展示应用”上,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拓展训练—巩固练习—学以致用—反思优化”等阶段旨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及实际应用,提升数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本文以“等比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作为讨论的实际案例.

(一)课前学习、反馈

1.教师在学习平台上发布任务、相关学习资料

首先,数学教师根据数学教学安排将任务发布在学习平台上,伴随发布的还有引导学习的导学案和学习视频,学生可以在课程学习前进行浏览了解学习的知识点有哪些.其中针对导学案,教师应该使其尽可能地系统化、条理化,使得学生可以层层深入,保证知识点的学习循序渐进.笔者在“等比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的教学中分别就“等比数列的概念”“典型题”“生活案例”等内容进行视频的发布.在每个视频中主要介绍一到两个知识点,并结合一个具体的题型进行知识的讲解.

2.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及时反馈

数学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单单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公式、定理,而是要在生活中积极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进而对问题进行提炼,运用数学思想进行解决.在充分学习了学习平台上教师上传的相关资料,包括学习导引教案、任务书和微视频等,学生需要完成课前的相关作业[2].针对本文提出的应用案例,在学习平台上学习了关于“等比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的相关视频和资料后,学生可能会遇到下列的一些数学问题:① 所谓等比数列就是后一项与前一项的比值恒定,② 公比可以大于零,也可以小于零.

(二)课上探究、内化

1.教师梳理问题,集中讲授

中职数学教师结合学生在课前的学习情况,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进行分析后,可以对存在争议较多的知识点进行集中的讲解,对个别的问题可以进行私下的单个讲解.笔者结合课前中职学生对“等比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的学习情况,在课堂上提出了以下几个较为典型的问题,以供学生来进行讨论,进而加深对等比数列的理解.问题为:① 等比数列的概念需要保证的前提条件有哪些?② 如何用数学语言来表示等比数列的概念?③ 等比数列中等比如何进行定义和计算?

2.学生分组合作,积极探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到中职数学教学中,在课前需要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而在课堂之上,则需要学生积极思考和谈论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协助团队的集思广益进行解答.通常数学课堂进行学生的分组一般考虑5~6人为最佳,具体分组的依据主要有学生在课堂上的位置、性格和成绩上的互补等.当然,具体的教学环节需要进行灵活的小组划分.除了教师点名指派外,小组可以结合组员自己的特点对自己兴趣较为浓厚的问题进行解答或者进行补充评价等.如此的小组学习过程,可以使学生不全面的知识理解,在讨论中不断完善,使得对数学知识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加深了对“等比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的理解.

(三)课后反思、提升

作为数学学习的重要一环,课后学习对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进行延伸拓展非常重要.结合自己的学习状况,学生可以对课堂上的问题进行收集,对答案进行整理,梳理后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方法能力,并借助内化的能力尝试去解决实际问题.笔者在“等比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的教学中,布置了相关的课外题:观察生活,举出3个等比数列的实例.

【参考文献】

[1]王晓婷.“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案例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6(3):39-44.

[2]武云.翻转课堂模式在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2017(3):104-105.

猜你喜欢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数学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