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架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的应用

2020-04-13王宇峰

小学时代·下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支架式学习效果支架

王宇峰

一、“支架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和设计中的常见模式

“支架式”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的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法。“支架式”教学法在设计中常见的模式有五种,分别是范例式支架、问题式支架、建议式支架、谈话式支架和思维导图式支架。目前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比较多的是问题式支架。

二、“支架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的应用及分析

1.搭建结构支架,激活知识储备。在英语课堂开始阶段,教师应该由浅到深,逐步指引学生、帮助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英语知识进行回忆和整理,根据英语知识之间存在的联系,通过新旧知识点进行连接,进而让学生形成一个知识网络,既能够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也能让原有的旧知识与新知识相互融合,促使学生在开展英语课堂学习时,能够主动去学习、挖掘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欲望。

【第一个教学片段】

教师首先通过让学生听一首本单元的歌曲唤起学生的旧知,然后通过free talk的方式和学生讨论已学句型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s?为引出本堂课的目标句型What are you going to do?做铺垫。

课堂教学实录:

T: I like the film The Wandering Earth. Do you like films?What film do you like?I often go to a cinema to see a film. Do you often go to the cinema, too?

T: 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s?

T: Now I know something about you. Do you want to know something about me?

2.紧贴文本内容,创设真实情境。语境在形成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情境,教师应根据英语课堂中不同的文本内容给学生创造不同的语境。语言环境是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最重要方式,比如说常见的情景语境、情感语境、文化语境等。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学习个性等,挖掘生活与教材中存在的切合点。

【第二个教学片段】

教师在对话教学中,首先引入自己的周末生活让学生产生共鳴,通过创设学生们熟悉的语境以及热衷的游玩地点——罗蒙环球城,使学生产生带入感。在此过程中引出了本堂课的重要知识点——将来时态。

课堂教学实录:

T: What do I often do on the weekends?

T: What about this weekend?Can you guess?What will I do?

T: Ha, I will play in the Romon-U Park. I am going to ...

T: We are going to play in the Romon-U park. I think it must be interesting. I cant wait.

教师和学生一起对将来时态进行了演绎推出,即will=be going to。因为有了教师的语境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操练目标句型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weekend?Im going to ...

3.注重效果评价,促成能力提升。在“支架式”教学法实施过程中要非常重视课堂评价的作用。《英语课程标准》倡导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在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时,应考虑到学习效果的评价,分别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成员对于该学生的评价。而评价内容则包括了学生在实际学习时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本次作业中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贡献、小组是否达到了本次学习的目标。可以以多种形式开展评价,比如进行问卷调查。教师也可以利用最直观的方式,以及练习题来考查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的学习效果。教师应给予学生语境,要求语境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意义。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给予一定的批评或奖励,让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促使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升。

三、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使用“支架式”教学法的启示

1.确定学生的学习能力。由于不同班级学生的生源质量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在开展英语教学时,教师应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再科学地对“支架”进行设置:(1)在接近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有所拔高,设置过高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2)警惕“支架”设置过度,过度会导致学生兴味索然,但也不能过少,过少则不能达成教学目标。

2.注重营造互动环境,提升学生潜在能力。“支架式”教学要求教师注重营造积极的互动环境。教师可以营造一个互动环境,在营造互动环境中教师通过搭建支架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让学生主动学习新的知识,也可以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或展示,教师逐步退出,让学生自主去分析该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以及语言表述能力。教师还应在当前提高个人素养,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重视每一个学生所蕴含的差异性。

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支架式”教学是一项复杂的行为,这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1)重视教学理论的积累,在实际教学课堂上摸索检验。(2)重视每个学生的个人特点。

“支架式”教学法的目的在于通过搭建支架,使学生逐渐学会自主构建语言和独立运用语言。因此,独立思考非常重要,只有在必要时教师加以介入,相机搭建支架,提供相关“支援”;相反,只有教师及时拆除支架和相机撤出,将任务转交给学生,让学生逐步形成独立思考、自主构建语言和运用语言,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丽春.支架式教学设计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6(02):36-37.

[3]黄桑晶.支架式教学设计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J].中国农村教育,2017(09):35-37.

猜你喜欢

支架式学习效果支架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莲心宝宝有话说
心脏支架有寿命吗
提供教学支架,突破教学难点
初中数学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高中化学课程“支架式”教学设计原则与教学模式应用
“支架式”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实践策略
iBed Tablet Stand平板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