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研究

2020-04-13张艳华

小学时代·下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分层教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张艳华

【摘  要】  目前,民族性、时代性、科学性是我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三个基本核心点,而人文素养、自主学习、责任意识、实践创新、科学精神、审美能力则是当前学生发展的六大核心素养。本文以小学数学分层教学为分析对象,对核心素养下如何提升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效果进行阐述,以期为发展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并在这一基础上提升数学核心素养贡献一臂之力。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分层教学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也逐步更新。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加大以生为本的教育力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一个全新的提升。

一、核心素养理念与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关系

随着教育理念的日臻完善,对小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应逐步摆脱传统层面的,单纯地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唯一考核学生学习能力标准的做法。毕竟,一名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还涵盖许多其他方面的因素,比如学习态度、自主学习能力、对学习方法的突破创新等方面。因此,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应以核心素养为基本立足点,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全面稳定的提升。分层教学法在这一大背景模式下应运而生。分层教学法的主旨在于对学生的整体核心素养,以及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进行提升。这是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一定差异性,而运用同一种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这无论是从整体层面还是从个体层面,都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而分层教学这种模式可以有效避免因教师采取统一教学计划导致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无法完全理解教师的授课内容,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又无法完全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的状况。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利用分层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的綜合性学习能力得以提升,相应地也会使自身的核心学习素养得以提升。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法展开

1.根据学生特点依据个性分组

对于分层教学而言,教师首先应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因素进行分析和综合考量,在这一基础上才可以将分层教学模式进行有效展开。分层教学应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可以采取A、B、C、D四个组别展开进行,A组为优秀组,组内成员在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素养,以此类推,学习能力等逐步走低的学生,则分别在B、C、D三个组别。这种教学模式并不是将学生区别对待,而是为了使学生可以在自身层面有一个更稳定的提升。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合理的学习方法,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比如分层次采取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温习三部曲。对于A、B组的学生来说,可以在课前预习中掌握较多的知识点,这样会为下一步的课堂学习扫清道路;而对于C、D组的学生而言,则可以在课后温习过程中,对不懂的知识点进行进一步学习,同时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对认知盲点向教师请教。这种分层次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可以使学生更快掌握适合自我的学习方法,增强自我意识,提升核心素养。

例如,学生甲和乙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均较强,这样就可以毫无悬念地被分到A组,而对学生丙和丁来说,前者的学习能力较强,但创新能力较弱,而后者的创新能力较强,但学习自主性较弱,因此由于上述原因制约,就不会被分在A组,而是应分在B组。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教师根据每个组别学生学习能力的弱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引导。

2.按照层次制订不同教学计划

分层教学的核心点在于将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分组式教学,然后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每个层次组别学生的相关弱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引导,因此可以分层次地对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进行提升。比如在D组学生中,有三名创新思维相对较差的学生,有两名逻辑思维较差的学生,有四名基础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根据这三大缺口,制订出完善细致的教学计划,对D组中每一类别的学生进行强化性提升引导,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短板得到有效补齐。

以《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为例,教师可以对A组学生的教学中,制订较为复杂的教学计划,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完成数字较大、难度较高的加减法计算问题。这会更快提升A组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而对于B组学生来说,本组学生比A组学生具有这样或那样的短板,比如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分析问题的能力欠缺、学习能力较强但课堂上注意力不能完全集中等。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每名学生不同的不足之处,对其短板进行有计划性的教学引导。比如,对于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来说,在教授本节课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部分的内容进行巩固。比如在做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过程中,首先将万以内的数字进行温习,然后再对加减法的算术进行温习,再对这两个基本点有了充足的认知后,自然就会对万以内加减法的运算能力有一个基础性的提升。而对于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C、D组学生来说,教师讲授本节课知识点内容时则应速度放慢,并让学生将本节课的认知盲点以及涉及到本知识层面的相关知识逐一逐条地提出来,教师对这些疑问进行细致讲解,直到所有学生都对此没有疑问为止。

3.动态观察目标层次合理调整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利用分层教学可以使每名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都可以有一个较为明显的提升,同时还可以相应地提升自身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思考问题的角度也会得到升华,这些都是提升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分层教学中所说的分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果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教师就会以此作为衡量依据,将其进行组别升级。也就是说,D组的学生可以升级到C组、C组的学生可以升级到B组、B组的学生可以升级到A组。这种可调的层次组别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在班级内形成一种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每一个组别的学生都会有一个希望,想让自身的组别有一个提升。比如D组想升级为C组、C组想升级到B、B组想升级到A组,而A组的学生会想办法保住自己的组别。因此,这种分层教学法也在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动力,这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以及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都有一个显著的效果。

以《长方形和正方形》为例,这一类的图形问题,较比单纯的数字问题的确具有一定难度。因此,对于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C、D组学生来说,教师则应对其从基础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理论概念上进行引导,接下来再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以及衍生的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等进行引导。而且,教师对这两个层面学生的教学引导一定要以鼓励为原则,这样会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学生一旦在教师的积极争取引导下,掌握了数学学习的技巧,就是俗话所说的开窍了,就会在数学学习的能力方面有一个质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大背景下对小学数学教学采取分层教育模式,可以使不同层面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一个较大提升,同时也会激发学生的良性竞争意识,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关乎于六大基础性核心素养的能力,如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责任意识等,都会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发兰.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探究[J].亚太教育,2019(08):107.

[2]洪玲霞.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5):123-124.

[3]刘爱萍.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2):262.

猜你喜欢

分层教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