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剪纸活动实施初探

2020-04-13陈海燕

小学时代·下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剪纸幼儿教学

陈海燕

【摘  要】  剪纸作为我国传统的一项艺术瑰宝,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性和创新表现力,可以有效激发儿童发现美、创造美的兴趣和潜能,利用各种方式鼓励和支持儿童自由大胆地以各种艺术形式表现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力,并由此提高他们自由表现表达的技巧和能力。剪纸教学作为幼儿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我园特色课程中的一部分,在幼儿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

【关键词】  幼儿;剪纸;教学;步骤

剪纸是我国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是一项手脑并用的实践活动,具有单纯、明快、装饰强的艺术特色和简练生动、形态夸张、表现大胆的艺术造型特点,可以较好地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劳全面发展。幼儿想象能力强,又富于创造力,将剪纸活动融入幼儿的教学中,不仅能锻炼幼儿双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幼儿的耐心和细心,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还能让幼儿了解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在全球文化不断融合的今天,让幼儿学习剪纸这一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艺术,有助于幼儿体会其中的文化精神内涵,激发其对民间传统技艺和文化的兴趣,从而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我国的非遗艺术,振奋民族的精神。因此,在幼儿园实施有效的剪纸教学活动,是幼儿园艺术教育体系中必不可少的课程活动,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一、幼儿剪纸活动的目标设定

根据剪纸教学特点以及大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动手能力,结合课程内容,我们将剪纸活动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三个方面。

1.通过剪纸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幼儿通过观察认识世界,幼儿的观察力决定着他们的认识水平。剪纸活动的题材都来源与生活,来源于大自然。在创作剪纸作品时,就需要引导幼儿从周围与生活中去发现,去观察。

2.通过剪纸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剪纸活动中,幼儿通过折、画、抓、握、捏、剪、拉等动作,锻炼幼儿手部小肌肉精细动作的发展。实践活动中,幼儿敢动、敢画、敢想、敢剪,激发了幼儿的自信心,并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通过剪纸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根据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支持幼儿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而剪纸艺术,真正是每一幅作品都不一样,都是独立的个体,通过尝试创造新图形,猜想新图案。

二、幼儿剪纸活动的主要原则

1.内容的趣味性。剪纸活动旨在加深幼儿对剪纸艺术的了解和美的感受,引导幼儿在看、听等多感官的欣赏中将眼睛看到的内容内化为自己对美的理解。剪纸活动不单单是动手操作,更是欣赏美、感受美的心灵旅程活动,既要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又要富有趣味性。我们的做法是园内环境中有很多剪纸元素的装饰:传统文化长廊的窗帘、掛饰,教室里的窗花,楼梯间的十二生肖挂饰,大门厅玻璃上的年画等。让剪纸元素在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见,使幼儿发现、探索、学习的兴趣被有效地激发出来。

2.材料的丰富性。剪纸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任何符合剪纸构成要素的材料都可以用于组织剪纸活动。因此,幼儿园剪纸活动的材料选择上,更突出就近取材,树叶、报纸、不织布、棉布类、印花纸、双面打印纸、单面纸等。幼儿创造性地用打孔机、压花器按压出细小的图案,幼儿主动探索的兴趣得以激发,创造性和独立构思能力也得到了有效培养。

三、幼儿剪纸活动的实施步骤

针对幼儿开展的剪纸活动,结合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六折团花》这一实例,对其教学步骤进行了合理的安排。

1.课前的教学准备阶段。物质准备:每名幼儿两张红色打印纸、一张白色硬卡纸、铅笔、剪刀、固体胶等。

技能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能够注意到作品中疏密关系、阴阳关系、材料的特性等,对剪纸的基本技能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与掌握。

情感准备:课前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的展示,如窗花、雪花的展示,激发幼儿对剪纸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愿望。

2.课中的教学实施阶段。根据教学需要,可以把活动分成视频引题、趣味游戏、教师示范、幼儿探索、集体操作等五个环节。

(1)视频引题。选用的是“腾讯视频”里的《超简单的剪窗花方法》,让幼儿对窗花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这个环节的设置是为了引导幼儿进入新奇的剪纸世界,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诱发幼儿的剪纸兴趣。

(2)游戏激趣。为了使幼儿更积极、自主地接受六折剪纸的相关技能和知识,在活动教学中,以幼儿和正方形共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思考对折的方法及长边对折或短边对折,引导幼儿观察对折再对折后,体验对折一次为两折,对折两次为四折,对折三次为八折。让幼儿欣赏与体验对折的神奇之处,以此来巩固幼儿制作的兴趣,并能进一步为幼儿创作多折剪纸提供方法。

(3)教师示范。示范讲解法,是剪纸活动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它能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大班幼儿已具备了一些单张剪纸、徒手剪花、二方连续剪纸的基础能力。因此,教师在示范过程中不用过多地去强调作品的规范性或准确性,而是把剪纸活动过程中的难点操作给幼儿看,让他们习得相关操作的技巧和规则。

(4)幼儿探索。在教给幼儿技巧的同时,把思维的主动权交给幼儿。待幼儿对剪纸的挖、剪有了更深的印象后,设置一个“你设计我操作”的小环节,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讨论,进一步发挥出幼儿的想象力和提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5)集体操作。操作法是幼儿任一创作活动中常用的学法之一,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和技巧。幼儿将心里预设的图案,分解成简单的图形,画的时候左边画什么进来,右边剩多少不要画,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剪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幼儿通过个别操作的尝试验证想法,通过实践积累经验。在剪纸的过程中,可以时常查看剪出来的图形和原来预设图案之间的区别,再次做新的尝试,在一张六折团花中用多种元素构成,丰富了团花的设计感。

3.课后的教学评价与展示。教学评价和展示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最后一个重要阶段。教师可以通过作品墙的设置,集所有作品于一墙。这一活动的展示是通过将六折团花作品贴于硬卡纸两面,串联每个人的作品进行展示的。此环节有效地突出了每个幼儿的作品,以幼儿为主题,鼓励幼儿欣赏、关注同伴的作品,也实现了成果指导和评价部分,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总体来说,幼儿剪纸活动的安排,必须严格地遵循新《纲要》提出的“组织与实施中的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不仅符合大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动手能力,更是促进幼儿全方位发展的良好手段。一是学习剪纸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幼儿的精细动作正处于发展阶段,需要一定强度、一定难度的活动来促进它更好发育,使用剪刀剪纸正好符合这一需求。剪纸需要手脑配合、全神贯注,使幼儿的手部灵活性、手眼协调性大幅提高,促进幼儿大脑发育。二是提升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同颜色、形状、性能的材料,能够开阔幼儿的眼界和知识面,培养幼儿的美感,而且剪纸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自主发挥的空间,提高想象力和思维创造的能力。三是提高幼儿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思维和技能的训练,培养出幼儿动脑思考、动手操作以及与同伴交流等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意识,在他们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也能通过思考和努力进行解决。四是培养幼儿美好的品格。剪纸是一项传统的美的艺术,内容优美、活泼、乐观,通过剪纸对幼儿产生艺术熏陶,剪纸中的故事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观念,学到好习惯、好品质。

总之,剪纸艺术是幼儿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形式,是传统艺术在幼儿教育领域生根发芽的良好途径。幼儿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自由美好的艺术天地,让他们去发现、去思考、去创造,去成为祖国明天最美的花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乔晓光.空花——剪纸研究与创作[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10.

[3]赵希岗.新剪纸[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剪纸幼儿教学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大嘴蛙学剪纸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手工剪纸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剪纸
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