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阅读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利剑

2020-04-13王广成

小学时代·下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阅读小学数学

王广成

【摘  要】  对于小学生来说,如果想要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阅读力的提高是必不可少的,阅读力不仅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数学素养中的不可缺少的部分。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确认学生阅读的方法、阅读的时间等教学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力,让阅读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利剑。

【关键词】  阅读;小学数学;学习利剑

数学中与阅读息息相关的就是学生的读题能力和解题能力。如果学生的阅读能力不高,就有可能会“会错意”,不仅难以找到题目中所包含的线索,也会找错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从而造成解题失误。因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了数学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一、当下数学阅读教学的现状

当下数学阅读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原因:第一,学生和老师对于阅读的意识较为淡薄。不仅很多小学生不注重阅读,也有不少数学老师认为阅读是语文老师的分内之事,和数学教学没有过多的联系。因此,在课堂上并不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导致学生在课下的解题能力较为薄弱。第二,信息化时代的全面来临为教学开拓了新的教学途径。很多老师都体会到了互联网的便捷、快速的特点,因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老师会选择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进行教学,将传统的以书本为载体的教学方式淘汰。学生和书本之间的接触变少了,那么学生阅读书本的机会也随之减小,从而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为了解决这个现状,数学老师必须找到合适的阅读方法,将其贯穿在数学课堂之中,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

1.学会全面阅读,检索题目信息

全面阅读要求学生把整道题目看完整,明白题目的意思,审清题目的要求。很多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且最终也没有算出正确的答案,就是因为他漏掉了题目中的某个关键的信息。如果学生能够学会全面阅读,就可以有效地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全面阅读不仅需要学生把题干读完整,学生也要阅读题目的问题,有时学生可以从题目的问法中得到不少的启发。例如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节的教学,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学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于是,老师就出了这样一道数学题目:现有一个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长为8厘米,宽为5厘米,如果长方形的长增加3厘米,那么周长将增加多少厘米?有的同学还是这样计算的:(8+3)×2+5×2=32cm;还有的同学是这样计算的:3×2=6cm。为何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很显然是对于题目的理解不同。第一位同学计算的是长方形的长增加了之后的长方形周长,题目应该是周长增加到多少厘米?而第二位同学算的是周长增加了多少厘米。由于正长方形的宽并没有改变,所以周长的改变量就是长方形的长的改变量。长方形总共有两条长,所以总共增加了6cm。两位同学之所以理解不同,就在于一个“到”字的差别。如果学生不采取全面阅读、仔细阅读的方法,就有可能会犯第一位同学所犯的错误。

2.找准关键字句,锁定解题线索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同学都会遇到题干较长的题目,很多同学一开始读题就产生畏难心理。其实并不意味着每一句都是有用的信息,学生要学会把一个较长的题干中的有用信息检索出来,把这个题干进行化简。这也是一种阅读能力的表现。

找准关键字句,锁定解题线索,能够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和解题质量。例如,有这样一道典型的小学应用题:8辆卡车共运送480箱苹果,照这样计算,再增加2辆卡车,一共可以运苹果多少箱?这道题目的关键句是“8辆卡车共运送480箱苹果”和“再增加2辆卡车”。从第一个关键句出发,可以算出一辆车运送多少箱苹果。然后用总的车辆数乘以一辆车运送的苹果箱数就可以求出运算的总数。具体的解答过程为:480÷8=60(箱),60×(8+2)=600(箱)。从第二个关键句出发,多了两辆车,是原来车辆数的1/4,那么可以运送1/4×480=120(箱)。再加上原来的苹果箱数,就可以求出总的车辆运送的苹果箱数。具体的解答过程为,2/8=1/4,1/4×480=120(箱),120+480=600(箱)。学生从不同的解题线索入手,解题路径就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别。解题路径各有各的优势。第一种思路较为清晰,第二种运算较为简单。如果学生在解答这道题目的时候,没有去刻意地锁定题目中的关键信息。那么学生的思维就可能出现一些混乱,那么在计算的时候就容易出错。这种题目考查的就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要求。

3.注重观察对比,归纳解题方法

为了让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到阅读能力的重要性,老师在课堂上还可以开展一些对比活动,让同学们通过阅读去对比几个题目,找准题目之间的不同处和相同处,从而在阅读中归纳一些解题的方法,提高同学们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意识。例如,这道典型的例题:“小芳,小红和小丽去电子商城,小芳买了2个鼠标,小红买了3个可移动存储盘,小丽买了12张光盘。已知一个鼠标的价钱是50元,一张光盘的价格是4元,一个可移动存储盘的价钱是65元。(1)小丽比小红少用多少元?(2)小芳比小丽多用多少元?”这两个小问的问题只有一个字的差别。分别是“少”和“多”。“A花的钱比B花的钱少。”则说明A应该是减数,B应当是被减数。“A花的钱比B花的钱多。”则说明B是减数,A是被减数。如果将A、B的位置颠倒,就计算不出最终的答案。小丽比小红少用的钱为:3×65-12×4=147(元)。小芳比小丽多用的钱为2×50-4×12=52(元)。问法不同,解题的时候就存在一些微小的差别。于是,同学们就可以归纳出有关“多”字和“少”字的解题技巧。数学中常见的有“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老师可以有意识地整理出相关题目,让学生长期训练这种题目。那么学生的阅读能力会有所提高。通过仔细阅读题目能够快速地找到这道题目的最佳解决方法,让学生少绕几个弯子,对于学生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

4.开展课外阅读,做到学习延伸

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把提高阅读能力仅仅局限在课堂之上,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可能会打一些折扣。为了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老师可以建议学生在课后拓展课外阅读,进一步培养和巩固自己的数学阅读习惯。

当下有许多数学报刊都值得学生进行阅读,这些数学报刊的内容大多数和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能够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亲近数学,热爱数学。而且这些数学报刊与时俱进,增添了数学课本中没有的新内容,能够进一步的活化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阅读能力跟上学生整体数学能力的提高。比如在学习对称、平移和旋转之后,学生们已经学习和了解了一些有关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和特点。通过课外书籍的拓展,学生阅读了解到其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就可以归纳和总结有关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和结论。这有效地活跃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在今后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铺垫作用,促使学生今后通过阅读文字信息可以顺利地转化为脑海中的图像信息,从而清楚地了解圖形各个部位之间的位置特点和空间特点。为了帮助同学们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书籍,老师在教学完成之后可以给出相关的建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在课下开展这个活动。如果在学习上有一些问题或者是比较吃力的同学,还是建议专注于自己的数学课本,进一步地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总之,对于绝大部分的同学来说,数学这门学科存在一定的难度。老师在数学教学中注重阅读能力的提升,也是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接受这门学科,让阅读成为学生学习的利剑,增加学生的学习途径和学习方法,让学生对数学不再感到“迷茫”。

【参考文献】

[1]孟翠琳.让自我阅读变成数学学习的利剑——《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J].新课程小学,2015(16).

猜你喜欢

阅读小学数学
基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