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亲(外一篇)

2020-04-13梁敏

西部散文选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丰子恺姐姐母亲

梁敏

我的母亲,爸爸称她为“老赵”,乡亲们称她赵姐,我的堂、表兄弟姐妹称她四婶娘、四伯娘、四舅母、幺姨、幺姑,我和姐姐称她赵小姐。

我的母亲是个传统而又时尚的中国妇女。

她个子较矮,体型圆润,不过现在已不足100斤。每当我唠叨遗传她基因又矮又胖,她总是振振有词地说据她了解,全国60%都是和她一样的身材。

她皮肤很好,不过敏,凡是我和姐姐新买或是用不着的护肤品,她一准儿能用。

她爱看电视剧,特别是韩剧、港台生活剧,往往我们还在热烈地讨论剧情,她在旁边早已哭得稀里哗啦。

她擅长做菜,在老家开的农家乐,生意从开业一直就很火爆,但她因遗传咽炎吃不了辣椒。

她很注重服装搭配,知道全身上下绝不能超过3个色调,会穿吊带坎肩韩版潮流蛋糕裙,也会蹬着时髦长靴,还会每月自己动手把新增的白发染黑。

她喜欢别人称赞她年轻,她今年55岁,每每和她走在街上,很多人都会说我们是姐妹,为此,她乐呵不已,会笑得合不拢嘴。

开始提笔时,我的脑海里像放电影似的浮现我们从小到大关于她的影像。

母亲18岁就从开县远嫁给长她十五岁的爸爸,她是开县城里的富裕家庭出身,我无法准确得知,当时已是重点高中毕业生的她为什么会心甘情愿地嫁到遥远偏僻又穷困的城口。

听奶奶说,刚结婚的她,山路不会走,索桥不会过,几乎用爬的方式开始一步一步练习这些她之前生命里从没有走过的路和桥。她从头学的何止是这些?在家里受尽宠爱,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城口,她什么都没有,什么也不会。

新婚的她,没有蜜月,没有享福,因为和爷爷奶奶分家,连挡风遮雨的房子也没有一间,住的是用稻草搭起来的临时蜗居。奶奶讲,年过三十的爸爸大男子主义严重,不知怎么对妈好,再加上家里穷困,母亲又不会做家务,不会干农活,吵架、打架,是家常便饭。当时很多邻居甚至断言:梁老四家肯定很快要垮。

我无法想象处在那样的环境里,她是怎样捱过那些难熬的日子的?可能是有了姐姐的到来。结婚第二年,她怀上了姐姐,19岁的她,自己都还是孩子,是怎样度过妊娠期的?家里如此贫困潦倒的那会儿,妊娠期间,又是怎么补充营养的?

外婆没在身边照顾,自家姐妹也没在身边,奶奶育有8个子女,要照看偌大一个家庭,又怎么能腾出时间来照顾这个远嫁进来的四儿媳妇?这些我都不知道。只是在陪伴奶奶的日子从她凌乱的讲述中去慢慢想象。

金秋十月,她产下姐姐,没有奶水,双乳又发炎,差点切除。刚生下来的姐姐很爱哭,每晚必须要抱着、转着才能睡觉。

在漫长而平淡的时间里,母亲学会了用城口独有的灰儿坑,学会了用铁罐做饭,还养了一条过年猪,开始跟着同龄媳妇儿们一起做农活儿,播种,除草,秋收,备田……

姐姐2岁时,同样的金秋十月,母亲生下了我。

据说小时候的我很听话,不哭不闹,只要用手摸一下脸上的红胎记,瞬间就能笑得乐不可支。

但当时一直待在老家没出去闯荡的爸爸骨子里有着浓厚的重男轻女思想,头胎是女儿,他有初为人父的喜悦,第二胎还是女儿,他发火了。

母亲生产那天,他不在身边陪伴;母亲坐月子的时间,他也没在身边。我不知道爸妈之间感情总是不温不火是不是与这有关。但已经经历过生产的我,回想30多年前,母亲一个人拖着姐姐和刚出生的我的场景,此刻心口还仍然揪痛。

伴随着日复一日的穷困、争吵、打骂,特别是生产所受的冷遇,再加上外公外婆在开县急切地召唤,母亲带着我,不由分说地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母亲每次和我聊起这个事儿,她总是控制不住泪水,她说也许这一辈子最错的决定就是只带着我回了开县,让姐姐在那么长的日子都恨着她,以为自己是被母亲抛弃的可怜孩子,也造成她从小缺乏安全感。对此,我发表不了任何意见,我理解爸爸、姐姐和其他人对母亲的不理解,但站在母亲的立场,我又是如此理解她所谓“抛夫弃女”的举动。

母亲带着我回到了开县,外婆家所有人无与伦比地宠着我,从我能吃东西开始,每天必在煮猪食的大锅里煮1-2个鸡蛋。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我的小胳膊小腿儿变得如此结实,导致现在怎么运动怎么節食,总是圆滚滚胖乎乎,瘦不下去。

我不知道22岁的母亲是怎样带着我度过那两年的时光,只知道,在爸爸三哥的坚持下,发动力量,找准时机,历经周折,把我们带回了城口。

第一次听到这个桥段笑了很久,感觉像拍电视剧。但现在想来,年轻的母亲,那时是不是痛苦、挣扎、害怕、纠结……但不管她有怎样的不甘心,她终于还是带着我回到了城口。母亲说,快五岁的姐姐见着她已经不会叫母亲了,母亲瞬间泪如泉涌,也许就是从母亲走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她们母女俩十几年的心灵隔阂。

木已成舟,日子继续。已是两个女儿的母亲,变得坚强起来,她和生产队里的表婶表姑们一起下地拼命干活儿,回到家里,努力操持家务。

一年后,爸妈开始建新房,兴许是有了自己的房子,他们关系也开始变得融洽,对未来也渐渐憧憬。虽然依然缺吃少粮,但小日子总是算渐渐走入正轨。

转眼到了姐姐7岁,我5岁,爸爸在跟着村里的大部队到重庆打工,在一家建筑工地上当材料员,每月有几十块的收入,更让我们的小家变得充实起来。

母亲也已不再是19岁嫁进来的样子,她变得泼辣,坚强,勇敢,只是对姐姐和我,分外严厉,不准下河,不准爬树,不准走出我们家的小院子,不准到屋子外边的粪坑边玩,不准到幺奶奶家的鱼塘玩,放学不准在外面久留,不准和村里的男生捉迷藏玩游戏,要求我每次考试必须达到80分,期末考试必须达到前三名……诸如此类,已经想不起到底有好多不准,但现在回到老家,还能听到村里的老人说,他们最佩服的就是老赵教育孩子,能狠心打娃儿,据说那时各家教育孩子都会以我们家为榜样。

因为这些严格要求,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姐姐因为从小就致力于做老板自己赚钱不爱学习,她在母亲干农活时包揽了所有家务,而我,因为喜欢读书,成绩好,造成了从小就懒惰,不爱劳动,还常常欺负姐姐,把交给我的家务活拿给她干,自己偷着看动画片小人书。

慢慢的,我们长大了,我到县城最好的中学去读书,姐姐中学毕业外出打工。

这期间,母亲变得更加强悍,她会喂出两三条大肥猪,卖了供我们读书,会走村串户去各家收土鸡蛋转手卖掉赚取几毛钱的利润,还会去商店批发3毛钱的小零食再给各家卖出,得以满足我日渐增长的生活学习费用。

她也学会了吵架,农村妇女们之间的“传统”,张家长李家短,那个娇小羞涩美好的开县妹子,变得强悍泼辣起来,如果有人拿我们姐俩说事,鄙视母亲没有生儿子,母亲会粗着脖子说我家的女儿比哪个男儿都强。她学会了以前永远不可能接触的吵架语言,她的牙尖嘴利、泼辣强悍慢慢地在村里流传开。没人再欺负我们姐俩,也因此,造成了母亲刀子嘴豆腐心的性格,如果不是生活使然,谁说她不会继续是那个温柔如水的女子?

在新世纪来临的那年9月,我踏进了开县师范学校的门槛,母亲也做出了人生一重大决定:外出打工。要知道,那时的她,已经36岁,在众人看来,她怎么可能在沿海那些发达地方生活得下来?母亲说:她一定要出去,既是为了挣钱供我读书,更是为了陪伴姐姐,姐姐已经独自出门打工2年,小时候没有陪伴过她,现在是一定要出去的。

当母亲告诉我的时候,我第一念头是不同意,母亲怎么能离开我?母亲出去了,我怎么办?我不知道是不是爸爸悄悄把我高中的志愿修改成了师范,我被迫只能去师范念书,这事扰乱了她的心绪,还是别的原因,母亲坚决地踏上南下广东的列车,和我一样,开启全新的人生篇章。

之后的三年,每月我会在同样的日子收到150元或是200元不等的汇款单,那也是独自在外求学的我最开心的时刻。

可我不知道的是:初次到制衣廠里打工的母亲,是怎样省吃俭用,才能省下这些钱?晚上饿得咕咕叫,只有喝冷开水强忍饥饿,每天上工十几个小时,周末加班加点,只为了那几块钱的加班工资,从不敢上街买东西,第一次坐公交的窘态,在川流不息的车水马龙里,母亲她是否有过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绝望?她是否想过放弃?

但为了还在念师范的我,她坚持下来,她在自己的小寝室里,忍受着广东酷热的温度,躲避着生产组长的监督检查,自己煲汤做饭做菜,只为省下那些不必要的开支,也为了姐姐周末能过来尝到母亲做的饭菜。

和姐姐聊天时她曾回忆过那段她和母亲在外面的日子,她们母女俩依然有争吵,但在磕磕绊绊中,母女间的心更加贴近,隔阂也在逐渐地消散。

转眼到了毕业季,17岁的我,师范毕业即将投身大千社会之中,是否能有我一席之地?那年的暑假过得异常漫长而又短暂。

三年未归的母亲回来了,伴随着蝉鸣和酷热的夏风,我永远记得那个头发长长,穿着白体恤,青色长裤的母亲,突然站在我面前。

毕业后,我顺利地通过试讲面试考到一所离家很远的乡村小学担任语文教师,开始了人生第一份工作。母亲也在我成功就业后,继续回到深圳,她说,爸爸渐渐老去,要趁她在45岁前,多赚点钱,为我们姐妹俩提供了一点帮助。

我来不及想念母亲,开始了一年级班主任语文教师生涯,所有激情瞬间爆发,努力工作,认真教学,我也从毕业时的118斤,不到一学期骤降为98斤。付出得到了汇报,我的教学成绩十分显著,得到了领导、同事和学生家长的认可。

我的感情世界也一下子萌动,此刻回忆起,我仍想不出为什么那时会那么执拗,我拼了命地投入一场所有人反对的自以为是的爱情。

认识我的人,没一个人赞成,但心思敏感、性格执拗、母亲不在身边的我,怎么能听得进这些意见?

是,母亲还不知道,后来她终于知道了,正沉浸在爱情中的我不知道,听闻这个消息的她,差一点生命就定格在车轮之下,她伤心得差点发生重大车祸,我想:她一定是痛苦万分吧,她一定以为她出来打工没有陪伴我度过青春期,才会造成我有如此偏执的择偶观吧,她一定是觉得生不如死吧?

但她能怎么办,僵持一年,最终还是默许了,母亲似乎一夜间白头,苍老了,我不知道在那几年的每个夜晚,母亲是不是彻夜都会泪如泉涌,辗转反侧?但我渐渐明白不被家人祝福的爱情真的经不起世事考验。

四年后,我又和当初决定相爱一样,坚持而决绝地选择分手,孑然一人,此刻回忆那些时光,依然忍不住泪流,肆无忌惮地奔涌而出,在这个寂静的夜晚,酣畅淋漓的泪如雨下。

母亲用她的坚强和明智做了一个伟大的决定,她手里只有1万元现金,却四处筹款,坚持在县城繁华地段买下了一套100平米的商品房,她说如果我决定了要结束这段感情,在县城,不会变得无家可归。

之后,我调换工作,到了中学任教,从此和他成为陌路。

母亲再也不出去打工了,我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听母亲说,她出去打工几年,钱没赚到多少,生生的差点失去一个女儿。我当时不太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但现在明白,她肯定是自责的,她肯定是想如果她一直在我身边,也许我就会和所有女子一样,平稳美好地度过自己每一阶段的时光,教书,恋爱,结婚,生子,不会有这么多波折。

时间是疗伤的良药,在漫长的萎靡期后,我终于还是找回了当年工作的激情,继续全身心拼命地、努力地教学,为自己赢得了成绩和口碑。

2009年,我无心插柳地通过了面向全市的公开选拔乡镇领导干部考试,到更远的一个乡镇担任副乡长。这之中,母亲一直鼓励我,鼓励我去笔试,面试,给我打气,直到最后走马上任。那几年,我几乎已经很少看到她笑得如此开怀的样子,她知道自己这个女儿活过来了,未来也一定会活得更好。

慢慢的,日子变得正常起来,母亲又开始捣鼓很久以前做过的生意路子。在步行街摆地摊,推车卖水果,每天凌晨三四点去批发水果蔬菜,我也慢慢地适应了从学校到乡镇的转变。

这期间,爸爸回老家不打工了,姐姐嫁人生孩子,我们以为生活就这么继续平稳下去。但母亲又决定到重庆做家政当月嫂。说干就干的她,一个人出重庆,参加市里统一组织的培训,干净利落的她很得雇主的喜欢,从最开始的月薪2000元,慢慢涨到她离开时月薪11000元,而她,也从第一次南下打工的36岁,一直干到了已知天命的53岁。

生了女儿的姐姐,比我更能理解母亲的苦,她早已摒弃了年幼时母亲离她而去的隔阂,全身心经营自己的生意和小家。我也从当初那个自以为是、刁蛮任性的幺女逐渐成长、历练蜕变。

现在,我会带母亲一起,去做美容、SPA和足疗,陪她逛街买菜,和她聊天说家常,说我的工作,聊我的生活,谈我的未来打算,我试着为她染发,教她玩微信,陪她看韩剧,和她一起掉泪,一起嬉笑。

而今,停不下来的母亲又回到老家,拿出毕生积蓄,自己亲手设计,修建一幢三层小洋房,夏天开农家乐,迎接四面八方的老年人避暑纳凉,完成她年轻时的夙愿,其他时间给我带女儿。看着她每天开心的样子,听着她雀跃的声音,我很满足。

正因为有坚强伟大的母亲,我们在浑浊的社会摸爬滚打,虽然有辛苦、有伤心、有绝望、有气愤,都会勇敢地面对所有风吹雨打,坦然接受所有酸甜苦辣!我想不出除了“母亲,我爱你”这个词汇,还能够怎样表达自己的心情。

和天下所有的儿女一样,从来不敢想象有一天没有母亲的日子,哪怕只是想一想,都忍不住潸然淚下,祈望母亲永远年轻,一直健康。

唯如此,此生无虞!

——选自《重庆审计》2019年第4期

此生珍重

年底了,工作日益增多,适逢身体不适,下班后,蜷在沙发里看书发呆,感觉真是蹉跎了很多时光。

提笔前,脑海里突然闪过一幅画面和一个段子:《欢乐颂》里,曲筱绡受赵医生的影响,慢慢爱上阅读,躺在赵医生怀里,说这样的一句话:“我以前以为快乐是很多人一起闹腾,没想到安安静静读一本书,平平静静原来这么快乐。”

读书是一件辛苦的事,又是一件愉悦的事儿。读书是求知的理性选择,同时,读书又是人们内在自发的精神追求。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读书体验。有些书洋洋洒洒上百万字,我们可以在曲折反复中,和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读他人故事,流自己的眼泪,是一次风雨兼程的远行。

此刻,在很多地方都降雪降温的深冬的夜晚,窗外的寒风徐徐散去,孩子早已安然入睡,我和母亲围坐在暖和的电火炉前,桌上放着一杯温热的红糖姜茶,浓郁的香气氤氲开来,耳边萦绕着轻轻的萨克斯曲—《青鸟》,这样宁静舒适又温暖的夜,真是让人悸动。

又翻开这本薄薄的、已经有些年头的硬纸板书,忽然间,好像在心尖深处,悄然开出了一朵花。恩,是的,这是丰子恺的《此生多珍重》。

作为中国现代著名漫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和翻译家,丰子恺先生是一位在多方面都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虽然已去世四十余年,但无论是散文作品还是漫画,依旧为人们所热捧。在中国嘉德2017年春季拍卖会上,他创作的漫画《天气清和》创出新高,以130万元成交,其热度可见一斑。

丰子恺先生的漫画温馨有趣,写文章也是隽永易读。不管是画漫画还是写散文,他的作品内容都积极温暖,对于现代社会中在生活压力下倍感焦虑的人们,他的作品有着极好的精神抚慰作用。

著名作家郁达夫曾说:“人家只晓得丰先生的漫画入神,殊不知他的散文清幽玄妙。”

丰子恺的散文朴实自然,从琐碎平凡中流露出率真纯情,有一种朴实而又明亮的味道,是典型的随笔体散文。他的散文内容丰富,自然、艺术和儿童都是他观察世界的视角和出发点,也是他迥异于其他现代散文家的本真性情和独特个性的反映。

《此生多珍重》中收录的四十篇文章,文章内容分为五个部分:从此生多珍重中抒发赤子情深,爱人爱己;从故人依旧中怀念授业恩师与亲朋好友;从一花一世界中看到世间的情和理;从艺术人生中感悟艺术的魅力;从世间真相中参透人心。

在漫画和散文的交织中,我们看到了一代文学大师的人生态度和对世人后辈的寄语。

文章主题分为三类:第一类写孩童,丰子恺的散文有浓浓的怀旧色彩,尤其写他孩子点滴的文章更是深情感人,如《送阿宝出黄金时代》。第二类写身边事物,因其师从传奇人物李叔同,写身边事物的文章往往带有浓厚的禅意和哲理,如《梧桐树》《暂时脱离尘世》等。第三类是怀念故人的文章,如弘一法师、梅兰芳、夏丏尊等,让读者以独特的视角阅读“大师眼中的大师”,读来深情感人、催人泪下。

此外,全书还选取了丰子恺先生的71幅漫画,作品的主题包含了家庭生活、诗词名句、社会生活速写等,寥寥数笔便生动传神。

丰子恺的魅力不仅在于他的文章风格雅净、内涵深远,一如他的漫画那样朴素、深挚,更主要的是从他的作品中能看出他有一颗善良、博大、宽容和慈爱的心。

他的文章均取材于生活中的小事情,没有冗长的描绘,没有华丽的修饰语,却用一种平实细腻的文风,让琐碎的小事呈现出无穷的意蕴。

譬如《吃酒》,记述了他在上海、桐庐、杭州西湖等地吃酒的事,字里行间带有一种悠闲、洒脱、自由自在的风度。

《纳凉闲话》写的是在闷热的夏夜里,丰老纳凉时听见楼下三个人闲聊,他们从“天气真热”开始,一路聊到“香烟抽起来太费钱”“现在的杂志真多”“黄包车其实很赚钱”“买药还得医生开证明”……

在一般人看来,这些家长里短根本不会拿来做一篇文章,但是经丰老写出来,却非常有趣味。在他眼中,普通人聊天时那种漫不经心的节奏里,其实有着一番有趣的逻辑链条。

可以这样说,丰子恺是一位生活家,无论何时何地,他都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作为普通人的我们,能否成为丰子恺那样的生活家,其实很多时候取决于我们是否能永葆纯真、近似于童心的心态。

历经过幼年丧父、中年战乱、晚年动乱的丰子恺用一生的经历告诉我们,平静守住本心,珍重生活,我们终会对得起自己这一生。

也许,看完这本书,也会明白这样的道理,当我们像丰子恺一样叮嘱所爱的人好好生活时,也是对自己的劝慰和鼓励:努力过好这一生,就是对爱自己的人最好的回报。

此生多珍重,你我多珍重。百年很短,心情很长。愿君能读完这本书,能洞察世事,明了内心,给自己的人生选出一个满意的答案。

——选自《重庆审计》2018年第1期

猜你喜欢

丰子恺姐姐母亲
丰子恺漫画里的童年
丰子恺漫画里的童年
有 “画 ” 说丰子恺爷爷
给母亲的信
认识“黑”字
丰子恺漫画欣赏
悲惨世界
巧手姐姐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
娜子姐姐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