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劳动教育促进学生成长

2020-04-13黄菊

关键词:劳动教育现状分析高中

黄菊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和讨论了当前高中劳动教育中存在的三方面问题,并就此提出了班级劳动教育的三点优化对策,以期通过优化班级劳动教育,提高劳动教育的有效性,让劳动教育真正地为学生的成长赋能。

关键词:劳动教育,高中,班主任,现状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3-005-2

新时代,我们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冯颜利指出:“高度重视劳动与劳动教育有助于人们实现个性及能力的全面发展”[1]。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对学生身心成长的作用,能够为学生其他方面的成长赋能。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更应该重视劳动教育,改进劳动教育的方式方法,提高劳动教育的有效性,让劳动教育真正地为学生的成长赋能。

一、高中劳动教育现状分析

1.将劳动教育视作影响学业的因素

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更加重视学生学业上的发展,而忽视了学生在劳动观念和劳动技方面的发展。我们在与家长交流中会发现,一些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仅仅是“只要学习好,其他任何事都不用管”。而在班级管理方面,个别班主任也把劳动教育看成是影响学生学业的因素,甚至会为了增加学生学习的时间,牺牲学生参加劳动实践的机会。学生无法参加劳动实践,劳动教育也就无从谈起。这些错误的看法和做法让劳动教育逐渐被弱化、边缘化,难以起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

2.将劳动教育等同日常生活的劳动

“劳动教育”不同于普通劳动,除了应有的劳动实践之外,还应该赋予劳动实践以教育的意义,让学生在劳动中获得教育,收获成长。而现实却是,一些班主任将劳动教育等同于日常生活劳动,如“打扫教室卫生”“整理宿舍内务”“定期大扫除”等。这种看法,将导致劳动教育的简单化、僵硬化和低效化。通过日常生活劳动,的确可以锻炼学生日常劳动的能力,让学生“行动”起来,但是很难通过劳动让学生“情动”和“心动”,难以发挥劳动教育对学生身心发展深层次的作用,给予学生成长的动能。

3.将劳动教育当作“惩罚学生”的手段

在平常的班级管理中,劳动教育常常被当成是一项“体力活”,被一些班主任当成是一种“惩罚”学生的手段。每当学生行为发生偏差时,班主任就常常施以所谓的“劳动教育”——或者罚扫地,或者罚擦黑板,或者罚倒垃圾……这样,就把劳动教育与“劳动改造”划上了等号,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劳动的兴趣,发挥劳动的教育作用,还将劳动教育推至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学生一提劳动教育就是“色变”,认为惩罚将至,进而厌恶劳动,抗拒劳动。这种情况下,劳动教育自然会被弱化,难以起到为学生成长赋能的作用。

二、高中劳动教育的优化

1.丰富形式,点缀多彩生活

让劳动教育为成长赋能,班主任应当首先转变对劳动教育的偏见,重视劳动教育,把劳动作为积极的教育手段,努力促使学生乐于劳动,从劳动中体会快乐和成就感。这样的劳动教育在“行动”之中,也能够让学生随之“情动”,教育才会更加有效。

在具体实施时,班主任们可以尝试丰富劳动的形式,除了日常生活劳动,诸如大扫除、宿舍清洁之外,还可以在班中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劳动,体验生活。如制作科技模型、设计手抄报、布置展板、美化校园、志愿服务劳动等,这些劳动实践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乐趣,给枯燥的高中学习和生活添上多彩的一笔。

以志愿服务劳动为例,笔者所在的学校位处江南古镇景区之中,班主任可以利用古镇资源,带领学生做一些志愿服务劳动,如志愿引导、讲解,捡拾垃圾,回收水瓶纸板,给古镇增添一些装饰等,并给予相应的鼓励支持。

“劳动教育要帮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理解劳动。劳动是一种付出的过程,一种实践的过程,是面对真实问题的探索与解决的过程,是促进学生社会化的过程。”[2]这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在“行动”的同时,“脑”和“情”也随之而动。当劳动教育成为高中生活美好的点缀之后,学生随之也会“心动”,教育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2.锻炼能力,賦能个人成长

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常常强调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有一定难度的学习内容,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在对于学生实施劳动教育时,也应当精心设计劳动实践的方式和难度,尝试让劳动的难度处于维果斯基所说的“最近发展区”内。在这个最佳期限内进行的劳动教育才能够达到高效。

这里所说的“难度”不仅仅是体力上的难度,而是在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难度。班主任们可以将劳动教育与生活问题、科学实验、创作发明、探究课题等相结合,给予学生思考和锻炼的机会,培养学生实践创造的能力。如,将劳动教育与生活问题相结合,开展“生活整理”评比活动。要求每个同学都行动起来,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整理自己的书本和讲义,不仅要做到分门别类,做好标记,贴好标签,整齐美观,还要求归类方法适应平时的使用习惯,便于使用,最后要说明自己的整理方案的设计思路。看似一项简单的劳动评比活动,实则并不简单,其中包含了诸多劳动智慧,能够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学生要综合考虑整理方式、归类标准、使用习惯等等,还要积极动手、力求整齐美观,更要在不停的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整理方案。有趣、有挑战、有意义,动手、动脑、又动心,多方皆动,多方提高,收获成长。今后再遇到类似的生活问题,学生能够有一条解决实际问题的路径,就能够自主解决问题。我们的劳动教育不就应该这样——在劳动实践中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吗?

3.凝聚班级,打造良好班风

良好班风的形成有赖于班集体成员对集体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而这“三感”的形成与班主任对班级常规劳动的处理是密不可分的。当班级常规劳动成为一种“惩罚”学生的手段,被惩罚学生心怀不快,对集体自然难有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在班级管理中,为了提高班级凝聚力,班主任除了开展一些相关教育活动之外,也可以在完成班级常规劳动时,处理好分工,让学生协作完成,在协作中培养合作意识,凝聚班级核心,打造良好班风。

班主任们不妨尝试转变观念,将“惩罚”变成一种“服务”。当学生行为产生偏差,对班级造成不良影响时,不妨将主动权教给学生,问一问学生:“你的行为对班级造成了不良影响,辜负了所有同学的努力付出,你能够为大家做什么来弥补你的过失?”当学生完成相应的劳动,班主任不妨表扬一下学生。如此,将主动权交予学生,学生有了更多自主性,就很少会对劳动教育产生抵触心理。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班级劳动付出,并获得班主任和同学们的认可,自然会对班级产生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也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

总之,高中生课业负担重、压力大,加上劳动教育的特殊性,家长和老师们对劳动教育的重视不够。要想提高劳动教育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作用,让劳动教育为学生成长赋能,还需要班主任们根据实际情况,因地而异、因班而异、因人而异,精心设计,常督促、指导,尽可能地让劳动教育成为学生高中生活的点缀,成为学生锻炼能力、丰富生活的有效途径,让劳动教育成为凝聚班级、形成良好班风的助力。“其乐融融而不思归也”学生能够通过劳动教育获得乐趣、增长才干、凝聚班级,这就是劳动教育的高效境界。

[参考文献]

[1]冯颜利.为何要高度重视劳动与劳动教育[J].人民教育,2020(01).

[2]方凌雁.劳动教育的现状、问题和建议[J].人民教育,2020(01).

(作者单位:江苏省沙溪高级中学,江苏 太仓215400)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现状分析高中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