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锦溪古镇安静淳朴

2020-04-13易可编辑长歌

科学生活 2020年1期
关键词:锦溪古桥水乡

文/易可 编辑/长歌

为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2019年十月,我与知青好友相聚锦溪,共同想想熟悉的人、忆忆经历过的事、念念过去的情,让思绪随意飞扬。千年古镇锦溪是个低调的古镇,相比于周边的周庄和同里,锦溪更安静、更淳朴。古镇虽然面积不大,景点也不是很多,但远离闹市,无疑是一个放松心情的好去处。

民间博物馆之乡

属于苏州昆山市的锦溪,东临上海,距上海人民广场大约70千米。它是一个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素有“中国民间博物馆之乡”的美誉,留存诸多人文景观、古迹名胜和无数独具明、清特色的建筑。在1平方千米的镇区,三五步就是 一个博物馆、紫砂馆、美术馆、篆刻馆、奇石馆、根雕馆。一家家收藏馆,都开在民宅里。

形成独特的“桥文化”

锦溪,亦自古为文人骚客荟萃之地。南宋诗人吴文英,明人沈周、高启、文征明、祝允明、唐伯虎等都在此留下了诵景思物的千古诗文。

锦溪,因溪得名,湖荡密布,古桥联袂。有着“36顶桥,72只窑”美丽传说的古镇,桥梁密度,举世罕见,老镇区就有古桥36座,而且大多数古桥保存完好,桥柱、楹联、碑刻保存俱全,形成了锦溪独特的“桥文化”。锦溪全镇共有大小湖泊16个,河道238条,细水蜿蜒;水巷两边是一座座灰白古石桥,民居临水而筑,飞檐翘角的粉墙黛瓦浮影于湖面,辉映出一幅蛟龙卧于水底的动人水墨画。小镇不仅水路便捷,陆路交通同样很发达,水巷、河埠、拱桥、骑楼、廊坊、街市穿插错落。相比其他小桥流水人家的古镇,锦溪坐拥五保湖,风景相对大气一些。

锦溪古迹颇多,古有“锦溪八景”和“莲池八景”。大东厂遗址于1956年定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莲池禅院、通神道院、文昌阁、陈妃水冢、古河驳岸、古石拱桥等8处被列为昆山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古河驳岸和古窑址群落已申报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水乡人生活气息浓厚

和所有的水乡一样,锦溪并不大,河水从古镇中央穿过,于是沿着河水的左右两侧便成了主干道。从主干道向两边,是一条条纵深蜿蜒出去的小巷。与商业店铺林立的古镇周庄相比,锦溪商业气息少得多。古镇中住的大部分都是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水乡人,虽然有游客,但他们依然不紧不慢地过着自己的生活。于是,那些充满着生活滋味的咸菜缸、洗澡盆、萝卜干、洗衣砖,晾衣绳,汇聚成了江南小镇的风情。小河畔几个妇人在河里洗衣,水面泛起阵阵涟漪;看见河里一小船摇过,穿桥远去;一老妇弯着腰、摇着扇,努力地点燃煤饼炉。路过一商铺门口写着“修下水裤”,有些人不一定清楚这是什么意思,这可是水乡的特色,修补下河捕鱼的胶裤。古镇上的船娘每个人都会唱曲儿,流行歌曲、黄梅戏、昆曲都能唱上几句,她们的年龄基本都是50岁上下了,穿着统一蓝印花的布衫,戴着斗笠,整个小镇都回荡着她们的歌声,也算得上锦溪的一个特色景观。

锦溪代表建筑古莲桥

古莲桥是锦溪古镇的标志,据说是明代修建的,也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古建筑,可以说是江南独一无二的。古莲桥位于锦溪古镇入口处,许多游客到锦溪都会来这里拍照留念。古莲桥是一条长长的廊桥,横架于大湖与河道中间,水波之上一座古典飞檐造型的亭子连结起两侧长长的廊桥,亭廊上挂满了大红灯笼,灯随风动,飘摇之中,与倒映水中的廊亭一起尽显动静相宜之美。据说是明代修建的。虽然目前无法走上古莲桥,不过远观依然可以欣赏这独特的美。

古镇美食名不虚传

镇上吃食店遍布,土特产丰富,有长隆月饼、满台飞、酱汁肉(宏兴馆)、锦鲤、水红菱等值得品尝。最有名的是袜底酥,相传为南宋皇帝的宫廷厨师流传下来的,香酥可口,价格也实惠。

当天傍晚,我们来到当地的一家农家院,品尝了一顿地道的江南农家饭。小院干净而富有生活气息,屋前的廊子下放着盛满青菜的大笸箩,一进屋门,就看见了主人已经准备好的南瓜糯米糕和青团,都是当地最常见的小吃,有淡淡的南瓜甜香味,口感略有些咬劲,不至于太过松软而失去咀嚼的乐趣。

晚上入住古镇民宿,夜晚的古镇真安静啊,美美地睡了一觉。第二天早上去品尝奥灶面。奥灶面讲究“三烫”:面烫,捞面时不在温水中过水,而在沸水中过水;汤烫,配制好的面汤放在铁锅里,用余火焖煮,保持其温度;碗烫,碗洗净后,放在沸水中取用,不仅保暖,还消毒卫生。做奥灶面用的面条选用精白面加工的很细的面,下锅时紧下快捞,软硬适度。临出锅前还会在面上撒上一些香葱,点缀提味。我们点的是红油爆鱼面,面条细白,汤色酱红,味美至极。

猜你喜欢

锦溪古桥水乡
唱不尽水乡幸福多
梦里水乡画里藏
水乡哪里美
走古桥,做古桥,感受古桥文化魅力
古镇锦溪游记
金元明时期北京地区古桥研究概述
水乡的美,最美在人
鱼儿不上钩
锦溪是个有故事的地方
锦溪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