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每月“科学”流言榜

2020-04-13蝌蚪五线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信息中心编辑丙丁

科学生活 2020年1期
关键词:竹炭钢瓶液化气

文/蝌蚪五线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信息中心) 编辑/丙丁

“每月‘科学’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宣布,得到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技传播专业委员会、中国晚报科学编辑记者学会、上海科技传播协会、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所的支持。

1.拍完X光发现怀孕,孩子就不能要了

流言

X光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尤其是对孕妇、婴儿和胎儿。所以拍完X光后发现怀孕,孩子就不能要了,要及时流产。

真相

科学研究已经证实:X射线对于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哺乳动物和幼崽,甚至胚胎所产生的不良影响都是存在阈值的。无论是成人、胎儿,接受到的辐射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会有损伤。因此,不能离开辐射“剂量”来谈论损伤情况。

对于胎儿来讲,不同胎龄对应着不同的射线安全剂量。2017年,美国妇产科协会发布相关指南:妊娠0至2周,致畸剂量的阈值是50至100 mSv(毫西弗),主要影响是胎儿死亡;妊娠2至8周,致畸剂量阈值是200 mSv,主要影响是先天畸形;妊娠8至15周,致畸剂量阈值是60至310 mSv,主要影响是智力发育和畸形。所以,胎儿的最小影响剂量阈值是50 mSv,理论上只要不超过这个数值就是安全的。

一般情况下,一张普通胸片的辐射剂量是0.02 mSv,一张膝关节X射线是0.005 mSv,一个头部CT是2 mSv,一个胸部CT是8 mSv。显而易见,这些辐射剂量都在安全范围内。要达到50 mSv,相当于要连拍2 500次胸片,或者连做6次CT。

很多医院还会对接受检查的人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比如拍胸片时,会给受检查者戴上特制的铅帽、铅围领,并在腰部及以下围上沉重的铅围裙,避免使人体受到不必要的辐射。

2.“竹炭食物”可以排毒养颜

流言

竹炭可以吸附人体内有害物质,净化血液中的毒素,还有助于人体消化排泄、清洁肠道,有排毒养颜之功效。

真相

炭的吸附能力跟比表面积密切相关,每克物质所拥有的表面积被称为比表面积。大家熟悉的活性炭,就是炭经过进一步“活化”处理的产物。竹炭的比表面积一般在150一500平方米,也可以作为活性炭的原料。经过活化,竹炭的比表面积可以增加到1 000一2 000平方米甚至更高。

虽然竹炭本身有吸附作用,可以放置在居室或冰箱作为吸湿剂、除臭剂等,但竹炭的吸附性能与吸附人体内毒素的原理并不相同,所谓“吸附体内毒素”的功能并不可信,没有科学道理。

人体中的代谢产物,如尿素、尿酸等,在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是可以经过肾脏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的,少量进入肠道的,也会通过粪便排出身体。因此,只有在我们的肾脏出现问题,不能完成机体代谢产物的排出时,医生才会给患者使用医用的活性炭来吸附体内过多的代谢废物,从而减轻肾脏负担。对于正常人而言,竹炭、活性炭等作为一种异物,吞进胃里后会蠕动到肠道,基本上是原样排泄出来,不仅起不到好的作用,还会影响营养的吸收,引起消化不良、便秘等问题。

更需要指出的是,竹炭作为添加剂加入食品并不合法。竹炭不能作为食品原料,也未被列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不能作为合法添加剂使用。所以,“竹炭食品”其实是使用了未经国家允许的材料加工的食品,它在人体内的排毒等功能性作用和安全性还未得到科学有效的验证,消费者要谨慎对待。

3.孩子胖点儿好,可爱又壮实

流言

孩子还是胖点儿好,既可爱又壮实。

真相

孩子应该注意保持健康体重。看似可爱又壮实的“胖娃娃”,其实存在着威胁健康的重大隐患。

肥胖会降低儿童青少年肺功能,导致呼吸急促;还会影响心脏功能,使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加,长期以往心脏易因承受不住而导致衰竭。同时,肥胖儿童会出现运动速度、耐力、爆发力下降,活动受限制,在做剧烈运动时也容易受伤。

另外,如果儿童青少年时期的肥胖得不到及时纠正,有60%的可能性成年后仍然肥胖,这将增加成年后患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肿瘤等疾病的危险。

4.直系亲属间直接输血效果最佳

流言

需要用血的时候,最好找自己的直系亲属献血,因为血缘关系近,排异反应小,效果最佳。

真相

输血本质上属于移植的一种,由于亲属之间抗原的相似性较高,当受血者即宿主的免疫系统出现严重缺陷或受到抑制时,可能会对外来的直系亲属的相似淋巴细胞缺乏识别。此时,外来淋巴细胞就会“反客为主”,定居并增殖、攻击宿主自身的组织,引起致命性的并发症。这种并发症大多出现在输血后的7一14天,主要表现为皮疹、黄疸、腹泻等,当病情难以控制时,会迅速恶化,甚至感染致死。

因此,没有经过处理的直系亲属间的血液是不能随意相互输血使用的。献血和用血的人之间血缘关系越近,发生的概率越高,因此直系亲属之间相互输血这种情况应该尽量避免。

另外,夫妻间输血也要注意。一般情况下不建议丈夫给妻子输血,尤其是还没有生育的夫妇。如果妻子接受了丈夫的血液后,可能会产生针对丈夫血型抗原的IgG抗体。妻子怀孕妊娠时,这种抗体会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就有可能引发新生儿溶血病,严重时还可能导致新生儿死亡。

5.现有技术水平能满足癌症定期普查需求

流言

现有技术水平能满足癌症定期普查需求,普通人都需要定期进行癌症筛查,可以有效降低癌症死亡率。

真相

实际上,现有技术还不能满足癌症定期普查需求。目前来说,并非所有癌症都适合筛查,只有癌症高危人群接受适宜的癌症筛查才是最科学有效的。

癌症筛查为了达到最佳效果,需要首先对个体进行癌症风险评估,对被评估出的高风险者开展下一步的筛查,才是最科学有效的。值得注意的是,被评估出的高风险者只是代表其患某种或某几种癌症风险相对较高,而并非一定就会患癌。而低危者也并非一定不得癌,还是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必要时及时检查。

另外,并非所有癌症都适合筛查。目前国际上推荐适宜筛查的癌症和技术包括:低剂量螺旋CT筛查肺癌、大便潜血试验结合结肠镜筛查结直肠癌、B超结合乳腺X线筛查女性的乳腺癌、HPV联合细胞学检查筛查宫颈癌等。根据我国癌症流行特征,胃癌和食道癌等上消化道癌症也被专家认为可以通过胃镜检查降低死亡率,适合在我国上消化道癌高危人群中开展筛查。

6.液化气钢瓶着火一定要先灭火再关阀门

流言

燃气爆炸最大的误区就是立刻关阀门!一定要记住,是先灭火再关阀门!

真相

事实并非如此,千万不要被此流言误导。液化气钢瓶一旦着火,要根据现场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置措施。

在液化气钢瓶阀门完好的情况下,首选是关阀,阀门关了火就灭了。网上流传的“先灭火、后关阀,否则会回火导致爆炸”的情况,在液化气钢瓶着火时是不会发生的。只有在燃气管道着火时,如果快速关阀,会导致管道里压力快速下降,管道外面的压力比里面的压力大,才会把火压到管道里造成回火。消防员在处置燃气管道着火时,首先会慢慢把管道阀门关到最小状态,把火焰降到最小后,再关阀灭火。这样是为了防止回火。液化气钢瓶瓶体和瓶口较小,相对来说压力较小,不会产生压力差,而且液化气钢瓶里面的压力比外面大。

如果着火的液化气钢瓶的阀门损坏,可以不灭火,先把液化气钢瓶拎到空旷地带站立放置,再用水冷却瓶身,等待液化气燃烧完毕即可。烧着的液化气钢瓶如果在居民家中无法转移,可以先报警,撤至安全区,待消防处置结束,再送至专业的液化气站。

如果液化气钢瓶横向倒地燃烧,钢瓶容易被火焰加热,到达一定温度后,瓶内的液化气受热膨胀,瓶体容易发生物理爆炸。一定要注意,不要让燃烧的瓶体倒地。在无法预判和无处置能力的情况下,要第一时间拨打119报警电话,等待消防员到场处置。

7.“量子波动速读”可1分钟阅读10万字

流言

这是一种革命性的阅读方式,在量子波动速读过程中,你只需高速翻动书本(类似于洗扑克牌的速度),甚至不需完全翻开,就能理解书中内容,并复述出来!

真相

量子是能表现出某物质或物理量特性的最小单元,“量子波动”只是物理学上量子的一种状态。

所谓的“量子波动速读”,大概想包装的概念是:通过量子波动让头脑中产生动态影像,即通过物理学的概念让感知器官产生多维感受。

然而,量子波动或量子碰撞只能在巨大的“量子对撞机”中产生。单纯用手翻阅书本,根本不可能产生量子波动,所谓“量子波动速读”完全是异想天开。

据悉,不少地方都开设有量子波动速读等披着高科技外衣的全脑培训班,比如有的培训方宣称不仅可以“一目十行”,还能开发松果体——“松果体打开了,天眼就打开了,闭着眼睛也能看到书中的内容”。而当学生感觉“啥都没学到”时,培训方通常都会表示“学生年龄太大了,小孩儿送进来早的话,早就开天眼了”。

其实,松果体跟感知力没有关系。阅读速度受制于神经系统的传递速度,任何速读都得面对人的机体极限,上限不可超越。凡是吹嘘能超出上限提高阅读速度的,都是骗局。

实际上,真正的量子力学和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非常微弱,这些虚假概念和量子力学毫无关系,只是利用前沿科技炒作出来的各种营销宣传。

8.不穿秋裤会使人长胖

流言

暴露在寒冷环境中的腿部,会为了御寒而堆积脂肪,所以冬天不穿秋裤会发胖。

真相

事实上,适当的寒冷可以刺激人体新陈代谢,增加能量消耗,只要保持均衡饮食,不但不会增胖,反而有助于减肥。

人是恒温动物,正常生理活动要求人体核心体温应维持在37℃上下的一个狭窄范围内。体温的维持是身体产热与散热平衡的结果,当人处于寒冷环境中,身体失热加快,为了维持核心体温,必须对身体热量进行“开源节流”。

大量试验证明,低温暴露甚至仅轻度低温都会增加机体代谢率。比如,2002年的一项研究中,受试者在16℃环境比适温的22℃能量代谢显著增加,而且这种增加并不是体力活动(肌肉收缩)带来的,主要发生在受试者睡眠过程中,即基础代谢率的升高产生的。

然而,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虽然寒冷可以增加人体代谢率和能量消耗,但同时也会增加食欲和进食量。如果不进行饮食控制,体重反而有可能增加。另一方面,虽然人体皮下脂肪一个重要的生理功能是作为热交换的隔离层保存热量,但是局部脂肪的分布是不受环境温度影响的。

因此,称天气转冷,短期内因为不穿秋裤就会导致腿部脂肪堆积是没有道理的。

9.秋冬季蟑螂会自然消亡,不用灭蟑

流言

蟑螂在夏天最猖獗,进入秋冬季它们自然就死了,不用考虑灭蟑。

真相

在我国常年活跃的蟑螂主要有两种,一种体型较大的名为“美洲大蠊”,另一种体型较小的名叫“德国小蠊”,在下水道里更常见。

蟑螂的生命力特别顽强,不存在进入秋冬季就会自然死亡的情况。不过秋冬季节尤其是刚刚供暖后,是最佳的灭蟑时机,如果家庭或单位蟑螂密度高,可以趁机进行灭蟑。

蟑螂喜欢聚集在温暖、潮湿、食物丰富和多缝隙的场所,因此集中供暖后,蟑螂会向供暖设备“靠拢”。供暖前这段时间,蟑螂则容易聚集在冰箱、微波炉、烤箱、热水器等能够散热的电器后面。此外,厨房中因为食物丰富,也是蟑螂密度较高的场所。

即便在生存环境中没有食物时,蟑螂依靠啃点纸屑照样能够维持生命。因此,灭蟑是一项长期工程,居家灭蟑不需要等到最佳时机,随时发现随时消杀。

10.富氧水能补充氧气更加“营养”

流言

采取了“尖端锁氧技术”的富氧水,水中的含氧量更高,饮用以后更加健康,甚至有强身健体的功效。

真相

富氧水当中之所以富含氧气,是因为压强发生了改变,一旦打开瓶盖,压强恢复正常值,氧气又挥发到空气当中,所谓富氧水和普通饮用水的区别也就不大了。

即使富氧水中的氧气并未挥发,人体是否能通过口服饮用的方式补充氧气,目前在学术界尚无定论。流言中提出这种观点的日本医学家野山英世,实际上查无此人。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GB19298-2014)中明确指出“包装饮用水名称应当真实、科学,不得以水以外的一种或若干种成分来命名包装饮用水”。因此,目前市场上所谓的“富氢”“富氧”水,仅从包装上来看,也是不合格产品。

人体获得氧气的主要方式就是呼吸,在正常环境当中,健康的人通过呼吸,完全可以获得充足的氧气,没必要用富氧水等产品进行“补氧”。

猜你喜欢

竹炭钢瓶液化气
液化石油气钢瓶爆炸性质分析
液化气脱硫塔的设计与强化
竹炭绿植除甲醛 靠不靠谱?
液化气催化氧化脱硫醇的新一代催化剂
让竹炭帮我们去除甲醛
一种特气钢瓶防误拆装置以及特气钢瓶更换方法
钢瓶为什么涂成不同颜色
如何扑救石油液化气钢瓶火灾?
浅析液化气脱硫醇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