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荫城古镇空间形态初探

2020-04-11刘晓辉

山西建筑 2020年7期
关键词:主街集镇古镇

刘晓辉

(上海秦森园林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0000)

1 概述

古镇形态的演变,是个漫长的过程。在演变过程中,不同历史时期的居民为适应不同时期的社会及环境,做出了看似不拘束实则有秩序的变化与调整,正如荫城古镇的空间形态。明清时期,荫城古镇因铁艺铁贸的兴盛而迅速发展为以铁业为主的商业集镇,遗存下来的荫城古镇保存着明清时发展而成,并经民国局部调整后的格局及形态[1],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明清时期荫城古镇的社会生活核心及传统文化特点。

2 荫城古镇现状

荫城古镇位于山西省长治市长治县东南边缘荫城镇中南部,背靠熊山。由于现荫城镇在荫城古镇北侧选址兴建,古镇保存规模相对完整,古建筑数量较多。据统计,古镇现存(如图1所示)古民宅5 096间,特色院落18户,寺庙16座,旧戏台8座,旧城门7个,牌楼祠堂5个,门面店铺500余家[2],多为明清风格。但大部分的建筑存在木梁架腐朽缺失、墙体屋面损坏坍塌,装饰构建损坏缺失等问题,且建筑年久失修,暴雨、冰雹等自然因素也会导致建筑受到破坏。古镇现留存三条清明时期老街,分别为南北向的主街及两条东西向的圪廊,居民的日常活动也围绕其进行。但由于交通、防火安全等因素拓宽导致主街及圪廊两旁建筑立面整体破坏。综上所述,当地居民有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但由于缺乏专业性的指导导致古镇空间格局、肌理及历史建筑受到破坏,专业且有针对性的古镇保护与修复迫在眉睫[3]。

3 荫城古镇空间形态特点

3.1 选址

山西省多高山、大河阻隔,属山地形高原。由于地理、交通等因素,历史时期的山西大城镇多沿大河一侧,并选择地势相对平缓的山地间缓冲区分布,小城镇则沿大河支流一侧选址。荫城古镇选址与这一特点十分契合[4]:位于雄山北麓山势平缓地带,西邻陶清河、五龙山,东与浮山相望,北侧毗邻北河(见图2)。在三山的山谷之中,较为平坦的地形有利于房屋的搭建,为古镇的形成发展提供了条件;又有三水交汇,为居民的饮水提供了便利,水路交通也为商业的兴起提供了条件。

3.2 整体形态

从整体来看,荫城古镇建筑较为集中,整体呈块状,地势南高北低。由于西侧南侧山路相对陡峭,建筑基本分布于北、东两个方向。集镇西南方向仅有少数建筑呈带状沿道路分布,另有关公庙位于此街区西侧地势较高位置处,与其他建筑所在位置高差较大。由于东侧地势较为平缓,南侧地势较为陡峭,老东街东段的建筑沿道路分布,呈长条状。由此可见,荫城古镇空间形态的形成受地理因素影响较大。

古镇建筑密度较小的地方有3处,其一为主街与新东街、西街交互处,当地人称此处为“十字街”,其周围建筑包括铁器博物馆,电影院,商店等民国以后时期建筑;其二是观街与老东街交汇处,此处是民国时修建并且沿用至今的中心广场;其三是西街,此处是明代时古镇的主要道路之一,包含了自明代时遗留下来的商铺和驿站。由此,不难看出街道是古镇主要活动的载体,并且不同历史时期居民的生活都是围绕当时的古镇中的主要活动进行的。

3.3 道路结构

荫城古镇主道路网格为较为规整的鱼骨式(见图3)。道路层级主要分为主街、圪廊、巷道三个层级,主街与圪廊两侧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巷道,如“苏家巷”“李家巷”等。主街两侧林立着各式各样的生活服务设施:官厅、商铺、铁铺、广场等,主街不仅连接了整个古镇的空间,是古镇空间形态的主要展示面,也是古镇居民生活方式的主要体现。三条圪廊上不仅分布着民居,还分布着铁庄、驿站、寺庙等建筑,是主街到巷道的过渡。巷道是荫城古镇密度最大的线性空间,其周围民居密布,呈枝桠式遍布圪廊两侧。

荫城古镇道路网格在规整中透着自由。主街相对较直,但在部分节点发生弯折,圪廊曲折自由,形态各异的巷道,都与荫城古镇依山傍水的地理环境有极大的关联,产生了一种自然发展而成的道路结构。

3.4 公共空间

公共空间往往能够反映居民的精神需求和当时的社会文化。由于现存的荫城古镇保存了明、清、民国三个历史时期遗留下的公共场所,公共空间组成显得有些复杂,但其实不难看出其中规律:两条圪廊两侧的“天德老店”“义兴货栈”“永记铁庄”“元盛老店”等明清建筑,充分反映了当时的居民生活是以打铁、炼铁及往来铁货贸易为核心的;南侧圪廊西头的关公庙以及巷道中随处可见的关公庙,反映了清明时期居民的信仰,荫城古镇居民奉关公为财神,家家户户信奉关公侧面反映了当时商业贸易的兴盛;而民国时期居民的聚集活动主要是围绕主街进行的,主街两侧的电影院、卫生所、“剃头铺”以及现在仍被作为主要集会场所的广场等场所反映了民国及以后时期的居民的日常生活,此时集镇的主要活动侧面体现出了铁贸在此时的衰落。

3.5 街巷关系

3.5.1荫城古镇街巷尺度

经调研,目前荫城古镇主街宽度区间约为4.5 m~6.5 m;圪廊宽度区间约为3.5 m~6 m;巷道宽度不超过3 m;主街两侧建筑高度约3 m~7.5 m,圪廊两侧建筑高度约1.5 m(矮墙)~7.7 m。主街D/H值在0.67~1.3之间,整体感觉舒适,仅在部分节点有较强的空间封闭感;圪廊D/H在0.6~0.9之间,有较强空间封闭感(见图4)。

3.5.2断面形式

目前荫城古镇主街及圪廊断面形式较为常见的为一层或二层双坡檐建筑,二层较为常见,有腰檐,腰檐下为房间或走廊。但由于村子原有主街及圪廊较窄,不满足现代居民生活及建筑防火规范等要求,由后期人为进行拓宽,腰檐及原有道路之间的建筑立面被拆除。

4 结语

晋东南古村落、古集镇数量众多,荫城古镇作为保存规模较大、结构相对完整的晋东南商业集镇典型代表,对晋商文化及商业型集镇的研究具有较高的价值。本文从选址、整体形态、道路结构、公共空间、街巷关系五方面对荫城古镇空间形态做出了初步的探究。本文目前的探究是较浅的调查研究,对荫城古镇的空间形态的进一步探究,需要定向定量化的研究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为荫城古镇的保护修复提供一定的参考,使荫城古镇的特色风貌更好的存留。

猜你喜欢

主街集镇古镇
城镇化进程中集镇建设问题探析
古镇之旅
董集镇:守住文化的根脉
古镇——镇远古镇
第一次做饭
同里古镇
千年古镇
红四方与桥头集镇打造都市农技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