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戴嵩画牛》(统编本六上)教学设计

2020-04-10陈佳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多音字书画苏轼

陈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句,读懂文章大意,感受文言文简约凝练的语言特点。

3.学习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能用自己的话创造性地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4.领悟本文一事一理的写作方法,明白做事需向内行人请教的道理。

教学重点:

1.了解一般的文言文学习方法,通过注释、已有文言文基础,读懂文意。

2.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抓住关键句子,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板书解题知背景

1.师请一位同学读课题。板书课题。生读。

2.师:你在“书”字后作了停顿,说说你的理解。(这个故事是写戴嵩画牛的故事)

3.师:是的,戴嵩是唐代著名画家,他尤其擅于画牛和田园风光。课文说的牛就是戴嵩画的一幅传世佳作《斗牛图》,乾隆皇帝都为这幅画题过跋。因为这幅画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苏轼就把这个故事记录下来,这就叫作“书”。我们一起再读读课题。

(设计意图:课题的引入由学生的认知所决定,“书戴嵩画牛”究竟是什么意思?我通过学生朗读课题的停顿来判断学生的理解程度。知道了每个词的意思再连起来说一说整个课题的意思。)

二、自读自悟通文本

1.师:课文讲了什么事?请大家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并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2.出示第1自然段。

3.师:字字清晰,声声入耳,是不是把每个字读准了?我们看看这个字。

shù 数目 数量(名词 量词)

shǔ 计算(动词)

(重点讲解“数”这个多音字:小时候妈妈教我们数数,十个十个数,现在杜处士家的画可多了,要一百一百地数。所以这里读什么?)

4.出示第2自然段。

5.师:读得清脆、流利、响亮。这个“曝”也是个多音字,一读bào,一读pù。在这里指把东西放在太阳下暴晒,古人为了防止书画生虫发霉,经常要把书画拿出来晒一晒。

6.师:不错,读准了字音。通过预习课文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

今乃掉尾而斗。(尾巴是摆动的,松松散散。)

尾搐入两股间。(尾巴夹在两条腿之间)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耕作的事情应该问农民,织布的事情应该问婢女,这是不能更改的。)

7.师:重点词语理解了,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指名读)

8.师:我们一起来把课文读一读。

9.师:和我在《东坡题跋》这本书里看到的不太一样,哪儿不一样?(一个竖排版,一个横排版。)

小练笔:杭中有__________,好 __________,所宝以__________数。有__________,尤所爱,__________,常以自随。

(设计意图:三读文言文,目标只有一个:扫除障碍、理解意思、读通故事。弄明白“数”“曝”这两个多音字的意思并找出正确的读音,答疑学生在朗读中不懂的词义。变换形式朗读,就是为后面的课文学习做好铺垫,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再读文本思启示

1.师:看来真的读通读懂了课文。同学们,课文讲了杜处士和牧童两个人对这幅画的态度截然不同。

2.师:杜处士对待画的态度是怎样的?(尤所爱)从哪里读出杜处士尤所爱这幅画?

* 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 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师:读出杜处士的喜爱之情。

3.你从小到大一定也有很多喜爱的东西吧?什么是你尤所爱的?

仿照句子也来说一说你的同学最爱的那一样东西。

4.师:一天杜处士把他的宝贝书画拿出

来,边欣赏边晒晒太阳,其实也是要向街坊邻居们秀一秀,这时走过来一个小牧童,小牧童看到画后是什么反应?

5.师:笑的原因是什么?(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6.笑谁?(笑画、笑杜处士、笑戴嵩……)

7.师:听了一个放牛的小孩子这般嘲笑自己珍爱的书画,如果是你,你会有什么反应?(生气、愤怒)

气而__________之、愤而__________之。

愤而离之、怒而骂之、破口骂之、拂袖去之。

8.可文中却说:处士笑而然之。你同意吗?

9.小牧童到底说得对不对?看看书上怎么说的。

10.所以,戴嵩画得没有错,小牧童说得没错,他只是说出了他看到的一种情况。他的见解是有局限的,观察不全面。他只看到了斗牛的一种情况,还会有第二种,第三种。

11.所以,当时苏轼有一个结论: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苏轼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12.可是今天我们再来看这个道理,耕地当问农夫,南方的农民耕的是水田,北方的农民耕的是旱田,一样吗?纺织当问织女,织品还分好多种呢,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苏州的苏绣……绣蜀绣的不见得懂湘绣,会绣湘绣的不一定能懂苏绣,是不是?不可更改吗?咱们来改一改,改改标点。

古人云  耕当问奴  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13.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古有牧童问处士,今有咱们问(改)苏轼。长此以往,定会不一般啊!

(设计意图:最后一句话将全文的学习推向高潮。当时苏轼总结的道理是告诉人们:术业有专攻,实践出真知。但是今天再来看,这句话就值得推敲了。怎么推敲?换标点!思维的高峰是一步一个台阶地攀登,这里设计的思维阶梯,一步一步提升了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厚度。)

四、想想细节讲故事

老师给大家留个作业:把这个故事向你身边的人讲一讲。

1.我姓杜,人称杜处士,我读了不少书,可就是不愿意做官……

2.今天天氣真好!放牛去喽!还没出村子,我就看见……

3.我是东坡,游历到四川境内,恰巧看到……

(设计意图:设计讲故事是课后的一个作业。这个作业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讲述这个故事,既是在回忆故事,更是带着自己的理解,带着角色的意识在创造。)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

责任编辑 郝 帅

猜你喜欢

多音字书画苏轼
从善如流
苏轼错改菊花诗
苏轼吟诗赴宴
趣味多音字(二十二)
小小书画廓
你会读多音字吗?
趣味多音字(十七)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
多音字也能出糗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