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2020-04-10吴桂珍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37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吴桂珍

【摘要】数学素养指的是人受先天因素、后天因素、教育因素三者的影响,并在自身不斷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到的数学方面的品质、能力、知识等。当前,仍有部分小学数学教学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这对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不具益处。因此,应以新课标中对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为依托,对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改革

一、营造氛围,培养数感

数学的核心素养可以体现出数学的价值和本质,也就是说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和质量,进而使学生可以更深刻地透过现象看本质,体会到数学的内涵和意义。

教师可以利用营造氛围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引导,以此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而在数学核心素养中,首先需要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这会有助于其形成科学的直觉能力。所说的数感,指的是学生对数学的感知、感悟甚至感情,具体说来包括可以用多种方法来理解和表示数,并对数学运算结果做出合理解释。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从学生关心的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感。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并从中感受到数的内涵,体会数的作用。

以《公顷和平方千米》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对公顷和平方千米知识进行认知。

师:结合教材案例,哪位同学能说出1公顷具体有多大?

生甲:1公顷的面积大约是400赛道围起来那么大,而鸟巢占地面积为20公顷,那么20公顷就是20个400米赛道围起来那么大。

生乙:1公顷也可以是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而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0000平方米,也就是1公顷。

师:了解到了平方米与公顷的关系,同学们能不能想象一下1公顷有多大?

生丙:学校篮球场大约有30多平方米,那么1公顷大概有300多个篮球场那么大。

通过上述对公顷和平方千米知识的讲解,并引导学生对公顷数进行感知,这有效培养学生的数感,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二、改革方法,强化探究

提升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也包括强化小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其养成自动自觉学习数学知识的良好习惯。这首先应从改革数学教学方法入手,有一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旧沿用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引导,这种方法与当前数学核心素养教育模式下,生本教育理念具有相悖性。

教师应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使学生作为课堂的主角,而教师的作用则在于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式学习,从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对学习的探究意识。当然,这并不代表教师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教师就放手不管了,而是教师应发挥课堂前培养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在课后对学生的解疑进行解答,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对自身的认知盲点会有一个从认识到解决的过程,因此,会加深学生对其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最重要的是,在小学阶段这种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我学习能力。

以《认识钟表》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并启发学生对钟表进行自行认知,当然首先从教会学生认识时针分针秒针开始,比如,分针和秒针几乎一样长,而粗的是时针,细的是秒针,最长的就是分针,看时间主要看时针和分针。同时,时针停留在哪一个数字,相应的就会代表此刻的整点时间。而分针停留在哪一个数字,则其所对应的时间对小学生来说就会稍显复杂,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认知,数字1代表5分钟,数字2代表10分钟,数字3代表15分钟,以此类推每增加一个数字,相应的就会增加5分钟,直到分针转到数字12,就代表1个小时60分钟。然后分钟再继续转动,重新又转到数字1时,则代表不仅1个小时过去了,而且新一个小时的5分钟也过去了,这又是下一个小时的5分钟。而秒针在看时间方面基本不具有意义,它的意义在于可以表示钟表是否处于工作状态。相信教师讲授了上述内容,一定会激发其学生的探究心理,进而对本知识进行自主探究。

三、优化内容,灵活估算

在数学学科中,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分支就是估算,具体说来数学估算能力是指对数学问题的整体把握能力,以及对事物数量的直觉性判断。通常情况下,估算适用于去尾法、进一法、四舍五入法,或者直接对加法得数进行大概估算。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环节,教师应优化数学教学内容,并在这一基础上,注意对学生的估算意识进行培养,旨在提升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能力,以及提升学生对日常数字问题的灵活估算能力,从而达到提升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

以《三位数乘两位数》为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方案应为,首先引导学生可以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进行推断,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对乘法的估算方法进行掌握,并在实践中养成估算习惯。

首先,教师用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式,分别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接下来教师出题136×17,并引导学生对乘积进行大概估算,以此提升学生的估算能力。然后,教师应指名学生进行板书演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对于三位数乘两位数应分别先算和后算什么,如何写积,进而教师引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法则,通过这种推进式的教学引导,可以使学生对数学公式的产生有一个充分的认知。

四、结合实践,完善评价

数学知识虽然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但并不代表它与生活没有关联。相反,数学知识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生活中处处都会涉及到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环节,应该结合生活实践,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传授,这样会使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化,从而有助于学生对其进行理解,进而可以达到有效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同时,在考评方面,教师还应注重建立并完善对学生的评价机制,打破传统的单纯的以分数作为唯一标准,对学生进行评判的方式,取而代之的应是将学生的综合能力均划入到评比过程中。具体包括学生的日常表现,课后作业完成的质量,学习的进步程度等,而这才是对学生进行公平、客观评价的恰当方式。

五、结语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为基础学科,被更多的教育界人士所重视。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贯彻生本教育理念,不断提升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小学生对数字的感知能力,以及对算式的估算能力等,进而将提升小学生数学综合素养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徐宗军.关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生成的教学策略[J].名师在线,2020(04):23-24.

[2]崔仁芳.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20(04):146-147.

[3]魏海霞.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学周刊,2020(05):61.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