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评—改”小组互助式评改作文的实践探究

2020-04-10胡佩桦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37期
关键词:全班习作交流

胡佩桦

【摘要】“互动式”作文评改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很有意义,具有研究价值。笔者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经过三年的实践探究,总结出一套“‘导—评—改小组互助式作文评改”课堂模型和形成一套完整可操作的习作评改体系。

【关鍵词】互助式;作文评改;实践探究

近年来,“互动式”作文评改方式很流行。的确,这种作文评改方式一方面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打破“知识有限、经验有限”的限制。另一方面,学生也能在教师的指导、同伴的帮助下学习习作修改的方法技能。但这种“互动式”作文评改方式未能被广大教师应用。究其原因:1.教师担心学生知识经验有限,担心学生的评改质量不过关而不敢放手让学生改;2.课时紧,学生批改效率低,互助批改花费时间长。老师不愿意再花时间给学生堂上互助评改。针对这一不足,笔者提出了“导—评—改”小组互助式作文评改实践探究。

“导”是指教师的“导评要求”、示范引导和从旁指导。“评”指学生自主评改、小组交评以及全班师生共评。“改”指学生根据小组同学的评改修改自己的习作。

一、创设“‘导—评—改小组互助式作文评改”课堂模型

这个课堂模型也就是:教师导评范评—学生自评互评—小组交流讲评—师生交流共评—学生修改习作。具体来说就是,课前教师根据该次习作要求,列出相应评改要求。阅读全班习作一遍,选了两三本学生的习作为例,给学生示范如何按照评改要求评改;之后,学生小组交互评改;然后,小组长组织组员对每篇习作进行讲评反馈意见,并推出一篇典型习作在全班展示评改成果。全班交流时,其他学生倾听并对该篇典型习作的写作质量及评改质量发表意见,教师则从旁点评;最后,学生根据同学和老师的评改意见自主修改誊抄习作。

二、形成了一套完整可操作的习作评改体系

这套体系是从四年级到六年级螺旋上升的习作评改指导过程。

(一)起步阶段:佳句赏析,领悟评改方法。笔者从四年级开始实践,采取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聚焦一点,从赏析文中生动句子着手,以小见大,让学生领悟评改的基本操作的办法。也就是:理解评改要求——默读文章——圈圈画画——写批注或改正错误。所谓生动句子,对于写景类文章,主要指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对于记事写人类文章,指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细节描写;对于状物类文章,是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学会了评改佳句之后,在往后的习作则分别从错字病句修改、中心主旨审查、内容选材等方面逐步学习评改。

(二)提升阶段:从点到面、四人分工评改。到了四年级下学期,经过第一阶段的实践,逐点攻破之后就进入欣赏片段、审查主题、检查语言、升华内容等多方面评改阶段。这一阶段,以百灵鸟的能唱会歌、鹰王的王者至尊、啄木鸟的森林医生、鹦鹉能说会道作象征,让学生四人小组分工互相评改组里的每一篇习作。百灵鸟同学负责欣赏片段,要求朗读作文中的精彩片段,并说说看法。鹰王同学负责审查文章的中心和主要内容是否符合该次习作的要求。啄木鸟同学负责检查语言表达,把错字病句标点改正。鹦鹉同学负责美化升华文章,修改补充文中不够具体,不够生动,表达不清楚的地方。

(三)成型阶段:独立评+全方位评+交流讨论。进入高年段,学生的认知水平更高了,自主合作探索的能力更强了,老师可以由扶到放,放宽时间交流讨论,放权组长组织分工。笔者分三步走:第一步,制定“表格式导评标准”,为学生互改提供指引。

第二步,组长组织分工讨论,教师因生导评。组长安排分工——组员评改——组内交流——全班交流。教师先培训小组长安排评改分工、组织讨论、组织展示的能力,再把重点放在学困生的评改辅导上。

第三步,构建促进“组内互改,组间互比”的竞争机制,保障评改质量。1.在班级里设立“写作达人”“写作明星小组”的奖项,激发学生评改积极性;2.开通更多投稿渠道,鼓励学生投稿。如,广播站、校刊、其他刊物或习作交流平台,给学生寻找更多读者;3.编作文集,增强学生成功感。

三、实践探究的成果

1.有效落实了《语文课程标准》对习作修改的要求,补齐习作教学环节,攻克了习作修改难题。《语文课程标准》对习作的修改环节做出明确指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提高写作能力”。传统的课堂习作教学环节是习作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教师评讲反馈。传统的课堂直接跳过学生评改的环节,教师的批改代替学生的评改。教师评讲反馈代替学生的交流反馈。而本课题的习作教学环节是习作指导—学生写作—教师阅览,提出评改要求—学生自评互评—师生交流共评—学生修改。“学生自评互评”和“师生交流共评”环节,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

2.实现了习作教学的“三全两变”。三全:(1)学生全员参与习作评改;(2)学生全程参与习作评改过程,补上了习作评改这个缺失的一环;(3)综合实践全面训练。两变:(1)师生角色转变。变“教师主改”为“教师导改,学生主改”。以往教师是评改的主角,评改的主要任务是读文、写评语、打分,现在是制定导评要求、示范引领、从旁指引辅导,构建激励机制保障评改质量。而学生则由被动接受教师评改,变成评改的主角,他们自评、互评,交流反馈,大胆展示,共同促进;(2)评改课模式转变。变“教师宣读”为“学生讲评”。评改课课堂模式从以往单一的,教师选取几篇典型的作文在班里宣读,变成整堂课学生是主体,他们在互助评改中自主合作、共同提高。

3.有效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

语文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以及“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总共四个方面。

学生在阅读同学的习作,并从中收获别人行文构思的方法,选材立意的角度,优美的词句来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实现“语言的建构和运用”。学生在评改过程,根据老师提出的评改要求,审查同学的习作,反思自己的习作,这是“思维的发展和提升”过程。习作有了更多的读者,学生对写作兴趣、评改兴趣明显提升。学生互评互改、交流展示的语言实践训练使“审美的鉴赏和创造”能力显著提高。

猜你喜欢

全班习作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原因
凭什么第一是你的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习作展示
全班发言最积极的两个人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