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用教具学具,提升学生素养

2020-04-10苏运勇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37期
关键词:学具轴对称教具

苏运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去引导学生乐学和善学呢?这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责任。因此,要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去设计每一堂课,利用教师的智慧,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学,津津有味地学,最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运用教具、学具就是一种很好的办法,这样能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想得到、做得出。结合教学的实际,我在运用教具和学具方面作了以下的一些探索。

一、巧用教具学具,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如果课堂上运用了教具、学具,那么这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比较高,学习的注意力也更加集中,学习的氛围也很浓厚。这与小学生的特点相吻合,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集中的时间也很短,但是对新鲜的事物却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动手操作有着浓厚的兴趣,从而喜欢参与课堂。

例如,在《轴对称图形》这一教学中,提前一天布置实践预习这一课,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并把实物名称写下来,用剪纸的方式剪出轴对称图形。正式上课时,首先展示学生的剪纸,并出示一些精美的轴对称图案教具。通过展示,学生的目光都被吸引过来了,对这些精美的图案以及同学们的动手能力惊叹不已。通过这个过程,润物无声的渗透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让学生们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更加具体,接着,教师再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每个小组利用组内的彩纸和剪刀,分工合作,积极交流,剪出了许多五颜六色的轴对称图形,学生更加有成就感,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悄无声息中被击发,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学习效果自然也就好。

二、善用教具学具,提高解题能力

教科书中提供了许多社会生活的情境,将数学与生活更加紧密相关联系起来,体现了数学即生活的理念。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从数学中应用到生活常识,从而使数学问题具体化。但是生活情境化只跃然纸上对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是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结合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具、学具,这样可以让学生获得直观感性认识,从而有效地形成清晰的表象,加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就能够从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最终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学生能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

我们来看一道题:“一个长方体容器,底面长2分米,宽1.2分米,放入一块不规则铁块后水面升高了0.3分米,这块铁块的体积是多少?”从题目上看,铁块到底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不清楚,所以体积不能直接用公式求了,学生这时就会产生思维的火花,到底要用什么方法才能求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呢?给学生时间思考之后,有一些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但是大部分学生还无法理解,这时教师拿出教具进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考。学生通过观察,终于明白“上升0.3分米高的水的体积就是铁块的体积”。这样一来,原本摘不到的桃子教师给孩子们一个台阶却能摘到,这样会让学生很有成就感,同时较好地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活用教具学具,培养创新能力

学生除了要乐学,善学还需要活学,在解决问题中才会更具有创造性。根据学情,在教学过程中恰当使用教具学具,利用课堂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把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从而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长方体的表面积学习时,有这样一个的问题:“一个长方体包装盒,长8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做一个这样的包装盒至少要用多少纸板?”教师可以在提出问题时,借助教具展示,给学生观察,通过观察,学生根据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的结论,列出:8×5×2 + 8×3×2+5×3×2或(8×5+ 8×3+5×3)×2的算式。“还有别的计算方法吗?”再次展示教具给学生看。经过深入的思考,有学生想出了8×5×2 +(8 +5)×2×3这一特殊解法。教师在对学生新的解法给予肯定后可以继续提问:“这个算式如何而来?是否适用于求所有长方体的表面积?”学生通过学具实际操作后思考,对于这种解法的由来也是自然而然的理解,并对以后此类题目的应用也会得心应手。

四、妙用教具学具,培养操作能力

课堂上,除了可让学生画一画、剪一剪、量一量、还可以用小木棍、小积木等摆一摆、拼一拼,有助于學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教师让学生利用学具做实验来验证圆锥体积的公式,以加深公式的理解。实验的学具有:一个圆柱形容器、一个和圆柱同底等高的圆锥形容器以及一桶水。在做实验之前,让每一个学生都清楚实验要求、流程、目的,教师在教室内巡查,及时提醒操作不规范的小组,引导学生严格、正确地运用学具进行操作,让学生形成严谨的学习态度,真正把操作作为获取知识的手段。对于实验不成功的,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多鼓励孩子善于寻找原因。课堂妙用教具,不仅使学生在操作中获取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五、勤用教具学具,培养团队意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社会已经越来越注重团队的合作,个人只是团队中的一员。和谐融入团队是个人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调、合作共事的团体精神,显得愈加重要。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让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通过一些学具来测量圆的直径与周长的关系。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有的拿圆,有的拿直尺,有的看刻度,有的作记录,各司其职。在总结汇报中,教师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每个人都不是单独完成任务的,而是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合作交流,才得出的结论,是集体合作的结果。通过小组的合作,大大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具与学具,是连接数学知识和学生思维的纽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教具与学具,不仅可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增强学生对抽象知识的感知、理解和记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教具与学具的操作,可以让学生在操作中领悟,在实践中感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让学生乐学、善学、活学,最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猜你喜欢

学具轴对称教具
《轴对称》巩固练习
自制玩教具《拼拼乐》
以低成本学具助力初中生物学教学
“轴对称”复习点睛
利用学具构造一道几何反例图形
感受“轴对称”的洪荒之力
欣赏图形探索轴对称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