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送给生命的两份礼物

2020-04-10江志芳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37期
关键词:体魄运动精神

江志芳

2020年的春天,新冠病毒让我们的生活画风发生了突变,日子似乎比往年寂寥不少。在本该热闹喜庆的春节,我们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只能在云端进行“云拜年”和“云聚会”;本该是欢天喜地的“开学季”,我们却只能守着电脑,隔着屏幕和老师相见;本该约上三五好友去踏春,而我们却只能在困守屋内,“望春兴叹”……一切的转变似乎令人措手不及。无数个为我们奋斗在抗疫一线的“逆行者”仍在不懈奋斗,相信我们很快会迎来真正的春天。在迎接春天的路上,在闭门清修的日子,如何才能让生命变得更有价值呢?我想送两份礼物给大家:那就是阅读和运动。

第一份生命礼物:阅读

最近,“方舱医院”一位患者面戴口罩,半躺在病床上,捧着一本厚厚的书正在认真阅读的照片在网上热传。这张照片引发了无数的点赞,大家都认为这位“读书哥”是一股清流。著名作家毛姆有一句名言:“养成阅读的习惯等于为自己筑起一个避难所,几乎可以避免生命中所有的灾难。”在来势汹汹的病毒面前,身置陌生的医院环境之中,感到焦虑是正常的,但是这位“读书小哥”,他在嘈杂的环境中默默地阅读,却让人看到了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安然,他用阅读消解了疫情带来的嘈杂、紧张和恐惧,为自己筑起了一所精神的避难所。

在疫情面前,主动阅读,不仅能够让我们守护心灵的宁静,还能够让我们学会独立思考,保持清醒与独立。在纷繁的信息时代,关于疫情的消息每天都有很多很多。是谣言还是真相,很多人完全没有思考。于是乎,有人说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是美国发动的生化战;有人说饮酒可以防病毒;又有人说口罩喷酒精可以反复使用;还有人说双黄连有奇效……这期间出了许多的闹剧。其实,越是嘈杂越是紧张的时刻,我们越需要学会独立思考,保持清醒与独立。

作家龙应台在作品《亲爱的安德烈》中跟儿子安德烈说的那样:“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阅读是一个人的精神归属,从书房、书架、书单中能看见这个人的精神世界,能看到现在的他来自何处,未来的他走向何方。

在紧闭家门的日子里,在等待疫情过去的时间里,总会觉得无聊和空虚,同学们常会不由自主地拿起手机开始刷,尤其在特殊的“空中课堂”学习季,我们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也变多了。稍不控制,我们可能就会掉入电子产品的诱惑中。一位退休的教授在朋友圈感叹:“今天突然意识到,一天沉浸在阅读网上的疫情信息,有很多都是重复的,让人有过重的消耗感。”相信同学们都有和这位教授一样的感觉,那么这位教授是如何摆脱这种困局的呢?他的办法是,每天分早、中、晚看三次手机,每次十几二十分钟,其余时间都用来读书架上那些书。那些买来一直“没有时间”看的书,现在不是最好的机会吗?他用了“赎罪”这个词。以前买书不看是一种罪过,现在正是“赎罪”的良机。

这个时代,手机、平板等诸多电子产品已经成为了“潘多拉”的盒子,所以我们千万要警惕。在居家的日子,阅读,能够帮助我们克服时间的碎片化带来的虚无感,带我们抵挡无聊情绪的侵蚀,带我们去看远方的世界,充实我们的精神。我们要相信,阅读是最好的独处,文学是力与美的陪伴。

可能有同学又会问:读什么书呢?我建议,从兴趣入手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书架上未拆封的书入手吧,毕竟那是你曾经千挑万选带回家的。从经典入手吧,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书籍常蕴含着巨大的能量。也无需纠结怎么读,用你喜欢的方式读,批注式阅读,笔记式阅读,导图式阅读,和家人一起阅读……虽说阅读有方法,但也不能只靠方法。有时候,读得多了,自然懂了。在这个时候,我更希望大家放下枷锁,心无旁骛去阅读。读什么,怎么读,不如开始读。梁实秋曾说过:“读书,永远不恨其晚。晚,比永远不读强。”

第二份生命礼物: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能使人拥有健康的体魄,使人精神倍增,使人拥有乐观美好的人生!这个寒假很特殊,开学一延再延,寒假竟然要比暑假还长了……同学们居家生活学习,活动空间受限,活动次数减少。加之对疫情的担心,容易出现肥胖、体能下降、免疫力下降、视力不良及焦虑情绪。因此,在疫情防控期间,加强体育锻炼对大家身心健康尤为重要。

冲在疫情最前面的84岁高龄的钟南山,大家都不陌生,是什么能使他在这么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中能坚持下来,除了责任担当,也要有强健的体魄。钟南山爷爷从小就是体育健将,曾经在第一届全运会上,打破全国400米栏纪录。他年轻时热爱体育运动,并且常年保持运动的习惯,这使得钟南山即使84岁高龄身体却依然硬朗。他说:“锻炼就像吃饭一样,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要建立一种观念,就是要一辈子运动,这样才能享有比较好的生活质量。最大的成功就是健康地活着。”良好的体魄,是抵御疾病的前提,强大的免疫力是隔离病毒的有效保障,因此,同学们一定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坚持身体锻炼。运动孕育生命和活力,带来快乐和健康。生命只有一次,我们一定要珍惜。疫情当前,我们务必学会保护自己。作为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积极运动来面对这场“生命保卫战”呢?我们可以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像仰卧起坐、跳绳、呼啦圈、快速跑楼梯、抢板凳等生活化的锻炼方法简单易行。

运动除了强身健体,更是使一个人精神保持清新的最佳途径。最近方舱医院的广场舞、太极拳令很多人为之动容。自如的舞步、自信的笑容,让人们看到战胜病魔、阻击疫情的勇气和信心。先是医护人员带领着患者跳新疆舞、做广播操,后来是患者大爷教太极拳,患者大妈跳广场舞。因为医护人员知道适当的运动可以提高免疫力,知道舞蹈可以传递乐观开朗的力量.让患者保持好的心态,就已成功了一半。

德国诗人卢梭也说:“身体虚弱,它将永远不能培养有活力的灵魂和智慧。”2月27日,深圳市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在线教学有关工作的通知》以及《义务教育阶段教学托底课程课时与课表安排的补充说明》中都要求在线教学课程安排要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其中居家体育课由于受场地器材影响,建议由若干个5-10分钟的微运动课组成,能减少学生“久坐少动”,增加体质,预防近视,提高学习效率。所以同学们,在课间休息的时候,请离开电子屏幕,遵照统一指令,完成广播体操及眼保健操。就如谚语所说的“夏游泳,冬长跑,一年四季广播操”。

人类世界是一个交流合作的群体,未来的世界更离不开人与人的交流融合,将来你不管从事什么工作,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敢于面对挑战,善于交流合作的性格都将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因此,作为这些特质塑造形成基础的体育运动都不应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缺位,值得大家的重视。叔本华说:“没有人生活在过去,也没有人生活在未来,现在是生命确实占有的唯一形态。”那就让我们珍惜好现在,响应国家的号召,呆在家里,少出门,不添堵,不添乱,多阅读,多运动。毛主席说:“欲要文明其精神,必先野蛮其体魄。”野蛮体魄最好的就是运动健身,而文明精神,阅读是最容易做到的选择。

你的身体和精神永远需要健康来涵养,运动和阅读永远在路上,理应成为你一生的追求和爱好,请好好珍藏生命中这两份宝贵的礼物。让我们以充实的心灵、健壮的身体去迎接春天的到来。

猜你喜欢

体魄运动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十二生肖·牛
拿出精神
不正经运动范
大学体育与德育智育的关系研究
身体是“1”其他是“0”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