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与阅历

2020-04-10葛友权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真善美体悟论据

葛友权

“如果有天堂,一定是图书馆的模样。”博尔赫斯如是说。书籍为灯,伴人一生。生活阅历决定阅读所得,而阅读所得融进骨血,反之影响人以怎样的姿态阅尽世事万千。

诚如张潮之譬喻,不同人读书“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阅历”是“阅读”的基石。经历、体验、人生感悟,过往的种种使人在读书时带入了自己的主观体悟,产生不同的联想与感受。也正因此,“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鲁迅的戏言“同一部《红楼梦》,道学家看见淫,儒学家看见经,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也有了立锥之地。生活阅历决定阅读所得,“每个人在书中看见他自己”。

而阅读体悟,因“所行之路”“所爱之人”,又反过来成了阅历的一部分,塑造了人的气质、姿态、思想和精神,表现于人的一言一行和行为选择上。我们读了《飘》,感受到生活重担下“明天又是新的一天”的旷达,于是扬起笑脸面对前路的艰难险阻;我们读了《巴黎圣母院》,体悟到能掩盖丑陋外表的真善美的光辉,于是学会辨识真善美,以心灵对话;我们读了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感受到伟大灵魂“死后方生”的震撼,于是拷问内心深处,探寻人生意义。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融入阅历,塑造人的一生。

阅读与阅历,一为虚,一为实,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阅读岂可失之阅历?君不见,高铁上博士生占座,校园里复旦学生宿舍投毒,纵然读书万卷,没有良性的生活阅历,失去生活中心与心的对话、真实的生命体验,读的书、增长的知识才干反而会成为罪恶的助推手。君不见,天才少年入读大学无法自理被劝退,青少年耽于网络小说一蹶不振,读书并非要造就“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虚者需落于实处,将书中的人性洞察、知识积累、生命关照践行于生活。

阅历亦不可失之阅读。书上藏着几千年的文明密码、百代人的生活智慧,是万千的阅历汇聚的结晶,是比我们能用自己的双脚走完的更长的路。朱元璋“广囤粮,高筑墙”的智慧让华为海思打造“备胎”,挺过美国封锁;揠苗助长、塞翁失马等故事让我们在年少时便汲取了生活经验,少走弯路。

閱读与阅历,相辅相成,相互融合。从阅读中关照生命,在阅历中体悟人生,阅尽人生的精彩画卷。

评析

思维的深入与行文紧密结合,使文脉贯通、一气呵成,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文章以“起—承—转—合”为脉络展开思维,承接材料。起笔点明观点:“生活阅历决定阅读所得,而阅读所得融进骨血,反之影响人以怎样的姿态阅尽世事万千。”接着,承接总论点分述阅历深浅对阅读所得的影响,阅读体悟又成为人生阅历的一部分;进而翻转反向思考,没有阅读的阅历及失去阅读的阅历,二者皆不可取;最后文末以合述结尾。

每一分论点的论述过程,不但有翔实的论据加以证明,而且论据使用多为排例。值得借鉴的是,作者并没有将眼光仅仅局限于书本,而是一方面放眼观望现代社会、针砭时弊,一方面放眼国际热点事件,有对现状的反思,也有对传统文化的回顾。这样大开大合是大视野的体现,也是拥有大情怀的前提。

猜你喜欢

真善美体悟论据
萌宠
真善美伴我同行
寻找通向真善美的教育之路
懂,才能得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真善美,是我们一生的追求
习惯了真善美才能拒绝假恶丑
用好论据“四字诀”:准、新、精、美
解题中的数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