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小儿腹腔镜手术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2020-04-09谭国成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术后镇痛超声引导

谭国成

【摘要】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小儿腹腔镜手术术后镇痛中临床效果。方法:隨机选择50例于我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收治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小儿病患进行研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研究组给予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喉罩通气全麻,而对照组仅给予喉罩全麻,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患儿的瑞芬太尼用量少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患儿苏醒时间也短于对照组患儿,其中,研究组患儿瑞芬太尼总用量为(95.61±6.00)μg,对照组患儿为(145.03±7.62)μg。结论: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实施于小儿腹腔镜高位结扎术中可取得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渧;小儿腹腔镜手术;术后镇痛

【中图分类号】

R454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2095-6851(2020)04-216-0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挑选我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收治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50例小儿病患进行研究,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小组分别有患儿25例。其中,患儿年龄区间在6-13岁之间,平均年龄(8.11±1.26)岁,男患儿27例,女患儿23例,体质量13-33KG,平均体质量(36.33±6.09)KG,麻醉分级(ASA)Ⅰ-Ⅱ级。所有患儿术后各项辅助检查均正常,腹部穿刺皮肤未出现感染与破损现象,无认知功能障碍,无咳嗽、发热等上呼吸道感染问题,所有患儿家属均已经签署术后镇痛方案知情同意书。比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情况,差异不明显P>0.05,有对比价值。

1.2方法

50例患儿在进入手术室后均为其常规创建静脉通路,运用多功能监护仪对其心电图进行监测,同时监测脉搏、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面罩吸氧。静脉注射2mg/kg丙泊酚与2μg/kg芬太尼,在起效后静脉推注0.1mg/kg顺阿曲库铵,在患儿下颌松弛后为其插入喉罩。研究组患儿在超声引导下实施腹横肌平面阻滞(在S-NERCE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的指引下进行),运用6-13MHz线阵探头于患儿第12肋与髂嵴间腋前线水平侧腹壁加以扫描定位处理,定位成功后消毒铺无菌洞巾,经平面内进针于腹横肌与腹内斜肌于腹横肌与腹内斜肌间回抽无血后,再运用分离法将0.5mg/kg盐酸罗哌卡因(25%)注入进去,对侧给予相同方法进行阻滞处理。

对照组患儿在麻醉起效后直接置入喉罩,同时接入呼吸机,麻醉维持运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靶控输注,丙泊酚靶浓度维持4μg/ml,而瑞芬太尼靶浓度维持于2.5-5ng/L之间,在手术治疗期间不再追加肌松药物与芬太尼。

1.3评定方法对术中患儿的瑞芬太尼用量、停止注射药物至患儿苏醒时间加以记录,同时记录术后2小时、4小时以及8小时的VAS评分(疼痛神经模拟评分)。

1.4统计学方法研究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加以处理,本研究数据的计数资料以“x±s”来表示,运用“X2”对检测研究数据的数据差。若结果P显示<0.05时,即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对比意义。

2结果

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患儿的瑞芬太尼用量以及患儿苏醒时间,研究组患儿瑞芬太尼总用量为(95.61±6.00)μg,对照组患儿为(145.03±7.62)μg,研究组患儿的苏醒时间为(5.08±1.05)分钟,对照组患儿为(9.47±1.69),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比研究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术后2小时、4小时以及8小时的VAS评分,研究组患儿在术后2小时与4小时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而术后8小时的差异性小P>0.05,具体详情参见表1。

3讨论

手术镇痛效果能够有效缓解机体应激反应,帮助患者平稳度过围手术期。随着微创手术的推广使用,腹腔镜下小儿斜疝手术也受到了临床医师与患者的认可,此术式能一次性治疗两侧疝气,同时还具备切口小、恢复快、损伤小以及术后无疤痕的优点。而在行此类手术时往往需要人工气腹,这对于小儿病患的生理产生较大的干扰,所以需要给予深度麻醉,因手术时间较短,给予大剂镇静以及阿片类药物容易致使术后苏醒延迟以及呼吸抑制等问题,为此,建筑适宜的麻醉方式是相当有必要的,这也是小儿手术重点研究内容。下腹部皮肤具体上生殖股神经、骼腹股沟神经以及髂腹下神经等皮神经所支配,经对骼腹股沟神经与髂腹下神经的阻滞能够使下腹部区域达到麻醉效果,使疼痛得到有效缓解,从而满足手术与术后镇痛效果。在腹横肌与腹内斜肌间神经盘膜层注射局部麻醉药能够阻滞前腹壁神经,取得有效的腹壁镇痛效果,而以上腹壁阻滞法在临床中也被称之为腹横肌平面阻滞。

本研究中,研究组给予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喉罩通气全麻,而对照组仅给予喉罩全麻,对比研究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术后2小时、4小时以及8小时的VAS评分,研究组患儿在术后2小时与4小时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而术后8小时的差异性小P>0.05。

由上可见,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运用于小儿腹腔镜高位结扎术中可提升术后镇痛效果,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新建,林雁萍.B超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地佐辛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19):85-87.

[2]叶鹏,林燕玲,刘艳洁,俞増贵.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J].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2019,7(02):93-97.

[3]王颖,郭富全.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双侧腹直肌鞘阻滞联合羟考酮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06):966-968.

[4]汪飞燕,张卫花,邵雪泉,郑洪荣,占卫庆,王君.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老年患者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的镇痛效果[J].浙江医学,2018,40(23):2568-2570+2577.

[5]翁洪亮,范成云,王明敬,任永颖.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小儿腹腔镜手术术后镇痛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02):300-301.

猜你喜欢

术后镇痛超声引导
氯诺昔康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分析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肝脏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的效果分析
超声引导下不同硬化剂注射治疗肝囊肿的临床效果评价
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用于乳癌根治术后镇痛
超声引导臂丛上干单点注射复合颈浅丛阻滞在老年患者锁骨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
不同方式的镇痛方法对于老年髋部手术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不同麻醉方式对下肢骨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小剂量氯胺酮术后镇痛的临床使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