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院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探讨

2020-04-09肖霞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

肖霞

【摘要】

目的:分析、探讨医院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及质量控制对策。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检验科微生物室标本1000份,其中不合格有130份,对其分布特点、产生原因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分析结果提出质量控制对策,对检验科室标本管理进行加强管理。结果:血液标本、尿液标本、胸腔积液标本、痰液标本、粪便标本以及分泌物标本不合格率分别为11.82%、10.81%、16.51%、12.73%、12.64%、16.51%、13.00%。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有标本污染、取样操作不合格、条形码及标识错误、送检不及时、采血量不足五个原因,且标本污染占比较高。结论:加强医院微生物检验标本的管理,缩短检验时间,严格规范操作,有效控制检验质量。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不合格因素;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04-147-01

前言

医疗检验技术的发展使得检验水平不断提高,对增强临床医疗质量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其中微生物检验是医院常用于检测感染疾病致病菌情况,其不仅提高临床感染疾病的诊断率,也能避免抗生素药物的滥用[1-2]。但随着微生物检验的广泛普及,检验不规范与不合格的现象日趋严重,影响医师的诊治,还让患者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对此,为了提高医院微生物检验标本的合格率,加强微生物检验质量,需要针对微生物标本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加强管理,严格控制标本的操作质量[3]。本文对医院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质量控制对策,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检验科微生物室标本1000份作为研究样本,其中包括尿液、血液、粪便、胸腔积液、痰液、分泌物等來源的标本。

1.2方法由微生物室内3名及以上具备高检验资历的专业人员对1000例微生物标本进行严格的检查与记录,检查内容包括标本的采集方法、送检时间、外观状态等,记录不合格标本,对不合格的原因进行统计、整理与分析。

1.3观察指标统计所有样本中不合格标本份数,并分析不合格原因,记录不合格原因占比。

2结果

2.1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率

见表1,不合格标本130份,血液标本、尿液标本、胸腔积液标本、痰液标本、粪便标本以及分泌物标本不合格率分别为11.82%、10.81%、16.51%、12.73%、12.64%、16.51%、13.00%。

2.2微生物标本检验不合格原因见表2,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标本污染、送检不及时、取样操作不合格、条形码及标识错误、采血量不足,标本污染占比较高。在痰液标本中标本污染占35.10%;在尿液标本中标本污染占75.00%;在胸腔积液标本中标本污染占50.00%;在血液标本中标本污染占79.17%;在粪便标本中标本污染占54.44%;在分泌物标本中标本污染占55.56%。

3讨论

3.1原因分析尿液标本污染可能与留取方法有关,在收集标本前,未指导患者清洗外阴部或使用其他药物,女性月经未排净,从而使标本受到污染;其次留取尿液后,没有及时送至检验科,受到环境或温度的影响,导致标本污染[4]。胸腔积液标本留取较为复杂,其标本的颜色各有不同,有黄色、红色、黄绿色,容易与尿液标本、痰液标本混淆,导致工作人员贴错条形码[5]。血液标本留取量未得到精准测量,容易出现采血量不足的原因;采集标本前未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清洗与消毒,进而污染标本。分泌物标本可因检验人员操作不规范或临床经验不足进而导致标本污染。痰液标本留取方法较为繁杂,未与患者详细说明,容易出现取样不规范的情况,导致痰液与唾液相混合,工作人员未细心观察,也可将标本标识错误,造成标本不合格。

3.2质量控制度对策

(1)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由于部分工作人员缺乏临床经验,对检验合格意识较为淡薄,因此需要对工作人员定期组织检验操作与知识学习,增强工作人员的操作效率,避免失误,并增强提高标本合格率的意识。(2)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工作人员应培养主动与患者交流和沟通的意识,耐心指导和协助患者规范采集标本。工作人员还要不断反思自身的不足与失误,积极与医师交流、学习。(3)制定微生物标本处理流程图。由经验丰富的组长组织工作人员共同制作各来源微生物处理步骤,在每步步骤中用红色标注注意事项,减少操作失误。要求工作人员按照流程规范标准操作微生物标本,严格做好验收、评估与检验工作。不同来源的微生物标本需要采用不同颜色进行标识,再给予粘贴条形码,采集后需要分类收纳,避免出现标本混合情况。(4)定期统计和反馈标本不合格情况。对工作人员出现不合格标本情况进行记录,统计限定时间内的不合格发生率,分析原因,对该工作人员进行跟踪监督,提升个人操作质量。针对出现不合格标本一定要积极反馈,与医师进行沟通和解决。

综上所述,对医院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其不合格原因,加强对微生物标本的管理,严格监管和控制标本的操作,确保临床得到准确性高、可靠的检验结果。

参考文献:

[1]付燕美.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28):4101-4102.

[2]袁君君.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对应的质控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23):57-59.

[3]王乐.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04):237-238.

[4]孙海燕.探讨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5):293.

[5]廖晓林.医院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18,45(20):3785-3788.

猜你喜欢

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
浅谈机车总风缸的制作质量控制
浅谈在公路桥梁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控制
浅谈石灰土基层施工及质量控制
黄土路基台背回填的质量控制
妇科炎症感染中微生物检验方法的临床效果分析
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流行病学分布研究
微生物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质量控制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