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评估与可持续改进让建筑历久弥新

2020-04-08陈晓唐

建筑 2020年2期
关键词:角部新世界质感

文 / 陈晓唐

(作者系 BIAD北建院建筑设计(深圳)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前期策划与后评估研究中心主任)

图1 深圳新世界商务中心

深圳新世界商务中心建成伊始,在初次评优中,经过建筑回访(接近陈述式后评估),对当初设计理念的贯彻得出了反馈研判,初步实现了反馈客户的后评估短期价值。本次后评估,明确以调查式的层次进行(包括:回顾、计划、调研、分析、总结等工作阶段),并与之前的回访资料比对,证实了相关设计理念在经历多年使用考验后,仍对民众生活和建筑学具有贡献意义,并以“循证设计模式”梳理,为同类建筑设计资料库、设计标准和指导规范的更新提供一手资料。同时,梳理“可持续使用改进建议”,以促进建筑性能的持续提高和改善,延长建筑生命周期。因此,本次调查是后评估与竣工后初次评优的建筑回访关联、比对,共同实现了后评估的中、长期价值。通过使用后评估确认了新世界商务中心在使用 10余年后仍保持着良好的使用状态,仍按照初始的建筑策划及设计运行。

后评估成果之“循证设计模式”

模式1:建筑外部空间与所处城市环境的层次化园林过渡模式

原型实例:新世界商务中心的“水花园”(见图2)。

相关说明:建筑的外部空间的创作不仅涉及建筑自身需求,还关系着所处城市环境品质的提升。

应对问题:建筑外部空间设计如何立足城市环境,处理好单体建筑与城市环境的关系。一些单体建筑的主界面与城市环境之间要么布置以完全隔绝视线的绿篱高墙、要么排布嘈杂的地面停车场,缺乏自然、层次化的友好过渡界面。

图2 新世界商务中心的“水花园”

解决方案:建筑外部空间创作宜从多维角度分析,既关注单体建筑需求,也关注城市整体环境塑造,从多维角度探寻创新契机。在原型实例的新世界商务中心中,建筑外部空间创作采取了外高内低多层次的园林过渡策略,即:靠近城市人行道的外侧为城市环境提供了绿色“氧吧”的双排观赏型乔木林,靠近办公楼大堂落地玻璃的内侧营造了蓝色“冷岛”的瀑布水池。建筑师团队的基本立场是:用视觉通透并具有层次化的“水花园”,对福中路的整体城市环境进行新的品质提升;同时,也为高端写字楼大堂营造出远树近水、屏蔽开喧嚣车道的怡人水环境。水花园不仅在视觉景观上通过双排树植为写字楼大堂屏蔽了烦乱的车影,也在听觉景观上通过潺潺瀑布水声屏蔽了嘈杂的车声。

使用反馈:通过使用后评估问卷统计验证了绝大部分使用者对水花园营造的多层次环境品质评价较高。对使用者进行的访谈获悉:新世界商务中心的水花园对整体环境的品质提升令使用者印象深刻。无论是上班时在主入口大台阶行进中的步移景异,还是下班时在电梯厅出口处的驻足凝望,充满层次的水花园都给办公客户带来了愉悦的体验。

该模式原型实例所体现出的相关理论:花园城市理论。在目睹了工业化浪潮对自然的毁坏后,英国规划专家艾比尼泽·霍华德(Eb enezer Howard 1830~1928)于 1898年提出了“花园城市”的理论,中心思想是使人们能够生活在既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又有美好的自然环境的新型城市之中。“花园城市”追求的目标是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花园城市理论要求建筑师在进行城市中的建筑设计时,应特别处理好建筑外部空间的设计,使建筑外部空间不仅服务好建筑物的内在需求,也能为城市的生态环境做出有益贡献。

模式2:矩形高层建筑的拐角入口模式

原型实例:新世界商务中心的拐角入口“橄榄厅”(见图4)。

相关说明:一些位于道路交叉口的高层建筑主楼由于各种原因设计为矩形体量,同时需要设置面对街道交叉口的拐角入口。

应对问题:如何消减矩形主楼锐利角部对道路交叉口空间的压迫之感,如何处理在矩形主楼底部开设拐角入口的问题,如何处理高层主楼巨大尺度与入口门厅中小尺度的关系。

解决方案:矩形高层建筑的拐角入口宜进行特别创新,消减矩形主楼锐利角部对道路交叉口环境的逼迫感,化解高层主楼与入口近人尺度的矛盾,塑造具有建筑场所中心的标志性形象。在原型实例的新世界商务中心中,建筑师团队在矩形塔楼的临路口角部嵌入了具有极强场所性的“橄榄厅”入口,即:运用 2600块大小不同、角度各异的玻璃塑造出独特的标志性形象。入口“橄榄厅”一方面通过其玻璃鳞片塑造透明锥台的形体突变,成功地消减了矩形主楼锐利角部与道路交叉口、主楼超大形体与门厅中小形体的双重矛盾;另一方面,“橄榄厅”细腻的透明鳞片与主楼精致的金属线脚形成了构造语言的统一。入口“橄榄厅”独特的形体与表皮犹如直对道路交叉口环境的现代雕塑,营造出环境“场所精神”,即新世界商务中心的艺术、人文与高品质。

图3 建筑内部

图4 新世界商务中心的拐角入口“橄榄厅”

使用反馈:通过使用后评估问卷统计验证了绝大部分使用者对“橄榄厅”入口的环境品质评价较高。对使用者进行的访谈获悉:使用者对“橄榄厅”具有较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包括对其外部与内部。其外部,“橄榄厅”的独特形体与表皮无论在白天还是傍晚都是片区环境标志性的场所中心;其内部,连通各层裙房的环形阶梯早已成为楼体内众多办公客户进行午间散步及聚会留影的绝妙场所。

该模式原型实例所体现出的相关理论:建筑场所理论。挪威建筑学家克里斯蒂安·诺伯格—舒尔茨(Christian Norberg-Schulz)在 1979年,提出了“场所精神”(GENIUS LOCI)的概念。他在其著作《场所精神 —迈向建筑现象学》中,提到早在古罗马时代便有建筑环境的“场所精神”。“场所”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人记忆的一种物体化和空间化,也就是城市学家所谓的“SENSE OF PLACE”,或可解释为“对一个地方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建筑场所理论要求建筑师塑造的建筑环境在满足使用者行为需求的同时,也通过标志性形象实现使用者对空间的定位及对环境的认知,进而在使用者的精神层面逐渐形成对该环境场所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图5 建筑外部的多层次质感

图6 塔楼标准层角部无柱设计

模式3:超高层建筑的多层次质感模式

原型实例:新世界商务中心建筑外部的多层次质感策略(见图5)。

相关说明:建筑外部形体及表皮的多层次质感策略是超高层建筑立面创作的一种有效方法。

应对问题:如何塑造超高层建筑地标性形象,如何处理不同视距的观赏效果,如何选择不同的表皮进行合理组合。

解决方案:超高层建筑因其挺拔高度而具有的被远观特性要求其在远视距下宜有清晰可辨的视觉形象。同时,从远及近的过程中,宜通过多层次质感塑造不同视距下的清晰形象。在原型实例的新世界商务中心中,采取了形体及表皮多层次质感策略,即:当距建筑很远时,通过不同材质界定的形体构成远层次质感;当距建筑稍近时,通过立面板材接缝的分格构成中层次质感;当距建筑很近时,材料自身的质地形成近层次质感。建筑主体中两个最大形体的表皮既在虚实、色彩方面形成了视觉差异,又在水平线脚、立面模数等方面保持着联系,形成和而不同、清晰生动的视觉效果。

使用反馈:通过使用后评估问卷统计验证了绝大部分使用者对建筑外部形象的品质评价较高。对使用者进行的访谈获悉:新世界商务中心的外部形象令使用者印象深刻。远观建筑物时,不同表皮的形体构成的远层次质感与建筑顶部清晰的几何造型使办公客户在商务区中清楚地辨识出本建筑。走近建筑时,不同表皮的构造分格与材料自身的独特质地使办公客户获得了层次丰富、连绵持续的视觉体验。

该模式原型实例所体现出的相关理论:外部空间多层次质感理论。外部空间多层次质感理论是日本建筑家芦原义信在其《外部空间设计》中特别提到的理论。在建筑外部设计中,质感与观赏距离存在着紧密的关系。人靠近建筑外墙,能充分地观赏建筑材料质感的范围可考虑为第一次质感。当处于看不到材料质感的距离时,可以考虑由立面板材接缝的分格构成第二次质感。当更远看不清接缝分格距离时,可以考虑由不同材质表皮界定的形体构成第三次质感。不同层次的质感可以使建筑使用者获得层次丰富、连绵持续的视觉体验。

模式4:矩形建筑角部无柱的观景模式

原型实例:新世界商务中心塔楼标准层角部无柱的观景策略(见图6)。

相关说明:角部无柱的 270度观景模式是矩形建筑提升塔楼品质的一种有效方法。

应对问题:如何将矩形建筑角部空间潜在的 270度景观资源加以实现。一些矩形建筑平面设计中往往因为常规结构角柱的设置而失去了创造观景空间的机会。

解决方案:矩形建筑角部具有 270度的宽广视野,宜通过结构措施实现角部无柱化,为客户创造观景价值。在原型实例的新世界商务中心中,采取了标准层角部无柱的设计策略,即:通过适当加大结构投入,在标准层南北角部分别实现无角柱的 290度与 250度视野的观景空间,极大提升角部空间的景观价值。

使用反馈:通过使用后评估问卷统计验证了绝大部分使用者对角部无柱的评价较高。对使用者进行的访谈获悉:新世界商务中心的角部无柱空间令使用者印象深刻。角柱的取消使窗外的莲花山、中心区广场如连续的画卷呈现,使居此办公的客户获得了极其愉悦的观景体验。

图7 大堂西侧便门

图8 水池

图9 车行道

图10 增设绿色屏障

图11 雨棚

图12 雨棚

该模式原型实例所体现出的相关理论:窗外景观影响理论。窗外景观影响理论由美国得克萨斯 A&M大学建筑学院 Ulrich教授 1984年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窗外景观可影响病人的术后恢复》论文提出。该文描述了对同一走廊两侧病房内的患者进行为期十年的对照观测。其结果证明:病房窗外的自然景观比另一病房窗外的砖墙景观更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并减少了患者所需住院时间及所需止痛药的强度和剂量。

使用后评估成果之“可持续使用改进建议”

1.观赏式花园向步入式花园的改进建议

新世界商务中心的水花园虽然作为此地的一处胜景获得了众多使用者的赞誉,但是,通过使用后评估也了解到部分客户的些许遗憾。即,只可观赏,不可步入,尤其午餐后,如果大堂西侧便门不再锁闭(见图 7),并且在水花园中沿水池南侧设置一条步行栈道,餐后散步的客户就能从东侧主入口处沿水池步入(见图 8),在浓密的树荫下,在潺潺瀑布水声中,非常诗意地闲庭信步,期间也可以在栈道旁的椅凳上小坐片刻,最后绕至大堂西侧便门走回建筑。

2.进一步避免北侧广场人车交叉的改进建议

新世界商务中心的北侧广场已经通过人车道路分设避免了人车交叉。但是,通过使用后评估发现几乎所有步行者或由于存在“捷径”,在道路入口处都不走人行道口,而斜穿车行道进入(见图 9)。为了进一步避免北侧广场人车交叉,可否在目前所谓的“捷径”之处增设绿化屏障(见图 10红色蒙板区域),同时,把现在人行道中的六级台阶改为更易行走的坡道(见图 10绿色蒙板区域)。

3.进一步提升北侧入口雨棚使用功效的改进建议

新世界商务中心的北侧入口雨棚为步行客户的雨天收、撑伞提供了便利的空间。但是,通过使用后评估发现对于出租车的落客而言,雨棚的出挑距离略显不足(见图11)。为了进一步提升北侧入口雨棚的使用功效,可以增加其出挑范围,完全覆盖停车落客空间,类似于另一栋建筑的雨棚(见图12)。

猜你喜欢

角部新世界质感
大型预焙铝电解槽角部伸腿肥大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探讨
黄少媚:新世界的追求,不止于此!
空间的质感
结晶器窄面铜板结构优化设计
经阴道彩超对子宫角部妊娠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颜料的“质感”
浓郁质感色来袭 这个秋冬有色可循
旧报纸雕出新世界
“P”出个新世界
打造上乘质感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