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粤港澳大湾区建筑业发展新格局

2020-04-08/

建筑 2020年2期
关键词:大湾领域建设

文 / 颜 旭

2019年初,国务院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来自不同领域的工程建设与设计企业纷纷涌入大湾区市场。一年时间,行业企业在大湾区的发展现状如何呢?本文将探索工程建设与设计企业在大湾区的发展新格局,就热门领域、切入模式、发展趋势等提出新思考。

行业竞争日益加剧

随着大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发展,行业竞争日益加剧,并在业务规模和区域分布上呈现分化。目前,大湾区从事工程建设的企业主要分为三个梯队:

第一梯队主要是由大型央企构成,其拥有较高的技术实力、丰富的专业经验以及雄厚的资金实力,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在区域内处于主导地位。

第二梯队主要由国有及国有控股的集团或具备区域竞争优势的大中型民营企业构成,重点在其所在地区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业务,在其所在省份及周边区域拥有较大的竞争优势和市场份额,具备了一定的跨区域经营实力。

第三梯队主要由各市中小民营企业构成,重点在其所在地区开展业务,或为第一、二梯队的企业提供专业分包或劳务分包服务,较少涉及其他地域。

三大热门领域现机遇

从投资流向来看,综合交通、建筑、市政是行业内排名前三的热门投资领域, 2019年固定投资占比分别为27.37%、17.9%、13.97%。

图1 2019年大湾区工程建设与设计行业固定投资分布情况

图2 2019年大湾区工程建设与设计行业企业数量

行业企业数量反映了市场吸引力和竞争程度,建筑、市政、生态环保是区域内行业企业数量排名前三的专业领域,其发展规模持续增长,行业总产值快速提升,竞争日益激烈。

走过近一年的时间,作为能实现湾区互联互通高度融合的交通、建筑、市政行业,是大湾区城市群发展机遇中的热门领域,智慧创新型业务成为城市建设发展新动能。

生态环保领域虽然企业数量较多,但市场集中度较低,大部分企业规模偏小,技术力量薄弱,已成为竞争激烈的行业。走过近一年的时间,作为能实现湾区互联互通高度融合的交通、建筑、市政行业,是大湾区城市群发展机遇中的热门领域,智慧创新型业务成为城市建设发展新动能。

能源领域在政策背景和地理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发展势头强劲,大湾区对稳定可靠的清洁可再生能源供给的需求持续高涨。

水利领域进入相对平稳阶段,项目数量有所减少,传统水行业提质升级。围绕水主题的业务正加速向以“水 +”为代表的方向迈进,形成新兴热点市场。

多种模式同场竞技

服务模式一:区域性整体解决方案服务模式

服务场景:面向区域性应用场景,如为特色新区、工业园区、大型交通设施、中心商务区、商业综合体等。

项目案例:惠州特色新区建设项目,以“方案咨询 +节能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产业项目投资”方式,为待开发的城区 /片区提供总体策划、招商、建设或运营服务的综合型项目建设方案,内容包括:低碳新区建设规划、智慧社区建设、区域高效能源站解决方案、绿色节能建筑、智能交通系统、空气治理与环境监测、市政工程总承包等多综合性产品组合。

该模式下,业务综合化集成化,涵盖多个行业领域及产业链环节,需整合企业内多个业务单元的资源,围绕区域性 /片区的综合开发建设需求,提供从咨询策划、投融资、资源整合、规划设计、设备采购、工程建设、运营的区域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

服务模式二:专项领域 EPC总承包模式

服务场景:面向某行业的产品整体解决应用场景,如电网建设、公路建管养、合同环保管家等。

项目案例:中能建集团在能源领域,以集团牵头,广东院设计、广东火电施工总承包、广电工程局参建、华南电力院调试,完成新会 LNG发电厂天然气热电联产工程总承包项目。

中交建集团在交通领域,以集团牵头,中交二公局、中交路桥建设、中交一公局厦门公司、中交一公局六公司参与建设,完成汕湛高速惠州至清远段高速公路工程总承包项目。该模式下,面向投资金额一般,建设运营风险较小的工程项目,围绕城市建设的某个专项领域独立承接工程总承包项目;

图3 企业进驻大湾区基本要求

面向投资金额大、技术要求复杂的项目,由集团总部牵头项目投资,以总部为核心并集成多个下属企业,提供从规划策划、专项咨询、勘察设计到施工、运维管理全过程、全方位的一揽子服务。

服务模式三:专项技术切入模式

服务场景:面向单专业、单环节的专业技术应用场景,如工业废水处理、道路桥梁设计、园林景观设计、给排水工程等。

业务几乎没有集成性和综合型,围绕湾区建设工程项目的某个专业或环节提供专业技术服务。主要涵盖:工程勘察、工程设计、工程监理、工程检测、造价咨询、项目管理、项目代建等。

在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中相关企业不仅大力巩固传统优势业务,也在重点拓展建筑、市政、环保、新能源等热点领域。

服务模式四:投资带动模式(PPP模式)

服务场景:面向大型基础设施、公共事业项目、社会事业项目等投资规模大、需求长期稳定,需要由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联合投资一体化应用场景。

项目案例:中建集团在深圳、广州等地采用 PPP模式,以投资带动市场开发。其建设资金来源包括:自有资金;中央财政补贴;地方财政补贴;政府股本金注入(与政府合资组建项目公司);银行贷款(允许特许经营权、收费权和购买服务协议预期收益等担保创新贷款业务)。

大湾区政府鼓励民间资本以控股、组建投标联合体、成立混合所有制、成立或参与投资基金等多种方式参与PPP项目,调动民间资本活力和创造力,以投促建。资金不足的企业,可主动参与 PPP项目,与 PPP项目的中选单位进行商务接洽,寻求在专项工程或专业技术方面的项目合作机会。

新趋势带动新动能

趋势一:功能定位创新。越来越多的行业企业不满足于简单的生产经营,开始将重心投入到平台功能打造、新业务孵化和内外部资源整合;以区域机构的发展为契机,打破机构边界,调动公司内外部资源,促进跨机构跨地域协同发展,推进协作机制调整,优化实现各机构优势互补,打造有影响力的增长极。

趋势二:管理模式创新。区域机构管理模式更加强调高质量发展理念,强化战略性功能孵化支持、协同经营与项目运作、人力资源的协同共享、科技创新工作的分工协同、激励机制的创新等。

趋势三:追求新领域的突破。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已经开始深刻影响工程勘察设计行业。行业企业在立足强势业务的基础上,正在结合不同区域市场的产业资源差异,拓展合作,积极寻求在智慧业务、数字业务、生态业务等新业务领域的突破。

趋势四:开放性的资源整合。行业企业过去在建立区域机构时出现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采用开放模式大力整合内外部资源,不同的资源整合间存在的最大共性在于打破了行业原有的分割格局,实现了不同阶段、不同领域的资源互补互通,同时还能够综合多方优势,不同程度地满足市场与客户对于勘察设计企业所持的期望。

未来几年,工程建设与设计企业在大湾区的布局仍将持续,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所确立“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的发展定位,充分体现了我国新时代经济社会的新趋势、新要求,其中所蕴含的“新城市、新基建、新生态、新产业”机遇需要以新的发展思维去应对。

猜你喜欢

大湾领域建设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2020 IT领域大事记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领域·对峙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