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循证护理的应用分析

2020-04-08尹淑珍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6期
关键词:循证置换术髋关节

尹淑珍

(山西省吕梁市人民医院骨三科,山西 吕梁 033000)

髋关节置换术或全髋关节置换术属于目前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通过关节置换能够对患者关节运动功能进行重建、修复,从而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1]。当前在临床骨科手术治疗,该疗法得以广泛及应用,与常规治疗方式相比,具有“关节活动度好、术后下床早、卧床时间短”等优势,目的在于有效缓解消除疼痛、切除病灶、矫正畸形,同时还可最大程度降低骨折愈合缓慢、畸形愈合等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但是由于患者多为中老年群体,自身体质差,术后极易出现并发症及强烈疼痛,因而临床多主张辅助科学有效的护理工作[2]。本文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内接受循证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采取随机抽样法从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就诊的病患中选取102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展开研究,将其按照随机综合序贯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51;观察组,n=51)。对照组中男性28例,女性23例;左侧髋关节病变19例,右侧髋关节病变32例;发病时间1~14个月,平均(5.6±1.1个)个月;患者年龄46~82岁,平均(61.4±7.8)岁;观察组中男性30例,女性21例;左侧髋关节病变24例,右侧髋关节病变27例;发病时间1~17个月,平均(5.6±1.3)个月;患者年龄46~85岁,平均(61.1±7.3)岁。上述数据组间对比均保持同质性(P>0.05),不会对后续研究数据造成显著影响。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入院宣教、病情检测、生命体征观察、常规巡房等常规骨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具体包括:

1.2.1 搜集问题:利用早晚交接班或科会的时间,对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工作中较为常见的一些问题进行搜集整理。

1.2.2 循证:根据上述总结的相关问题,通过网络、报刊、杂志等途径,找到科学护理的解决方法,并结合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并由专人负责监督实施。

1.2.3 护理方案的执行:①术前:在患者入院治疗的前3天,护理人员需要积极与患者之间进行交流,针对自身情况预期共同制定护理服务的相关内容,运用专业护理技能在尽可能的时间段内赢得广大患者的信任。②术中:当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后,相关护理人员应该帮助其掌握深呼吸的正确方法,将术前各项准备的步骤及必要性向其进行详细的说明,通过对话等方式帮助其转移注意力;手术操作进行的过程中由护理人员全程对患者进行陪护;对患者在手术期间的面部表情进行观察,对术中出现的不适感进行妥善处理;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适当安抚不良情绪,并给予充分的安慰和鼓励,使其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得到有效缓解;③术后:在手术治疗结束后对患者及其家属所提出的一些疑问要耐心的给予讲解。主要内容可能会涉及手术治疗的效果、术后疼痛的处理方法、功能康复锻炼方法等几个方面;通过术后定时对患者进行随访,对其心理状况进行了解及功能锻炼的恢复程度,利用积极的语言暗示方式,在短时间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勇气。

1.3 观察指标:①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和疼痛程度评分水平;②手术后住院时间和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③术后并发症情况;④对围术期护理满意度。

1.4 满意度评价标准:<60分为不满意,≥60分为基本满意,>80分为满意,满分为100分。按照上述标准,以不记名打分方式,在治疗结束出院前调查满意度[3]。

1.5 数据处理方法: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21.0分析,生活质量和疼痛程度评分等以(±s)表示,用t检验。术后并发症等数据以(%)表示,用χ2检验,当样本容量n>40,理论频数T>5时,用χ2检验;当n>40,但1<T<5 时,用校正χ2检验;如P<0.05,则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和疼痛程度评分水平:对照组患者在常规骨科手术护理干预前疼痛程度VAS评分为(7.28±0.71)分,生活质量评分为(55.12±10.86)分,常规骨科手术护理干预后两项指标水平分别为(4.60±0.75)分和(74.80±16.97)分,在常规骨科手术护理干预前后两项指标数据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循证护理干预前疼痛程度VAS评分为(7.61±0.58)分,生活质量评分为(53.69±12.85)分,循证护理干预后两项指标水平分别为(2.19±0.74)分和(88.79±13.62)分,在循证护理干预前后两项指标数据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上述两项指标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手术后住院时间和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对照组患者在髋关节手术后共住院治疗(18.67±2.51)d,经过(116.37±10.54)d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正常;观察组患者在髋关节手术后共住院治疗(13.06±1.52)d,经过(99.31±6.84)d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数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术后并发症情况: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仅有2例,发生率为3.9%,少于对照组的7例,发生率为13.7%,数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对围手术期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者对围手术期护理满意度达到94.1%,高于对照组的80.4%,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对围术期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现阶段骨科疾病治疗中重要疗法之一,是将人工假体利用骨水泥和螺丝钉固定在正常骨质上,将病变关节去除后实现髋关节功能重建。该疗法于20世纪60年代在我国逐步开展,经过几十年临床实践不断改进,其治疗操作过程逐步成熟、可靠,在骨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等多种疾病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虽然该疗法应用优势在临床得以凸显,但是围术期出现的并发症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而手术期间加强风险因素防范,综合护理经验并将其付诸于临床实践尤为重要,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4-6]。

循证护理是新型医疗模式下下发展起来的新兴护理服务方式,实践中以临床问题为出发点,按照提出问题-循证寻找证据-对证据综合分析3个步骤,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开展临床护理工作。不但可以使广大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更加的丰富,使知识水平得到显著性提升,切实保障护理服务的质量,进而使相关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得到显著性增强,从根本上彻底改变以往护理人员仅仅依靠经验与感觉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行为,对护理人员学习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使其在工作中能够更加主动地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查找,通过借鉴护理经验与方法,更新知识,使护理服务技术能够跟得上新时代的发展潮流。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使护理服务的质量不断提升,尊重一切客观存在[7-8]。

总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内接受循证护理干预,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在最大程度上控制疼痛,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使护理满意度水平得到显著性提升。

猜你喜欢

循证置换术髋关节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