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2020-04-08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6期
关键词:心衰方案疾病

王 莉

(鞍山市长大医院,辽宁 鞍山 114007)

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成为临床上多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影响了自身心理功能和免疫力系统。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的常见多发病,患者在发病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疲惫、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则会威胁生命,也明显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虽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因部分患者缺乏疾病认识,无法形成良好的健康疾病观念,自控能力较差,极易加重病情。针对此类情况,临床上介入了护理措施配合治疗,降低了患者发病概率,大大改善了患者生活中各项功能,提高了生活质量[1]。因此,本次以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研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7年2月至2017年12月的78例患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本次调查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39例/组。常规组患者男21例,女18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71.25±5.02)岁,病程为4~11年,平均病程(6.15±4.92)年;观察组患者男22例,女17例,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72.42±6.54)岁,病程为2~14年,平均病程(10.25±4.12)年。经统计所有患者均患有慢性心力衰竭,其中患有冠心病患者36例,高血压患者42例,并排除所有患者患有其他重大疾病或传染性疾病。2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护理方案均由医护人员亲自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在获得同意后予以实施,同时报知我院伦理委员会,获得批准及备案。

1.2 方法:2组患者开展不同模式的护理方案,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其中包括对患者的用药、饮食和生活作息进行指导和安排。观察组患者则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所实施方案内容如下:第一,为患者普及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的基本知识、发病表现及注意事项,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患的勇气和信心,此外,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及家属日常生活正确、健康的生活作息和习惯,对于生活中存在的不健康生活方式予以纠正,并帮助制定适合患者的健康生活方式。第二,针对患者个人基本情况对患者用药情况进行指导,告知用药期间的注意事项和服用时间。并根据患者临床发病表现随时调整患者治疗方案,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和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第三,患病期间,由于疾病对患者造成的影响,使他们极易产生悲伤情绪,对临床治疗不够配合,导致预后效果不理想。此时,护理人员应积极鼓励患者正面面对疾病,疏导和缓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同时,在治疗过程中针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疑虑,医护人员应耐心聆听,并用通俗易懂语言积极解答,减轻患者心理负担。第四,要针对患者的患病情况及个人习惯,科学地做好饮食调配方案和生活作息方案,多食膳食纤维、维生素含量较多的食物,低糖、低盐,保证充足的睡眠。指导患者进行有氧活动,改善患者肺功能,降低发病次数。第五,护理人员可对患者采取出院后随诊方案,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监测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协助家属制定适合患者的康复方案。并叮嘱患者注意事项,定期复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3 判定标准:患者在开展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后,根据社会功能、生理功能、精神健康及情感职能等各项指标评分变化,对护理方案实施成效进行总结。并结合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和对疾病认识程度,对比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程度判断和总结。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种护理模式干预后,分析和比较患者的护理后社会功能、生理功能、精神健康及情感职能等各项生活质量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护理模式后患者各项生活指标比较分析(±s)

表1 不同护理模式后患者各项生活指标比较分析(±s)

3 讨论

临床调查显示,引发心力衰竭主要是心肌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会导致患者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促使患者发生心肌损伤,这是导致心理衰竭的主要发病机制。心力衰竭会造成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呼吸困难、乏力和体液潴留是临床主要的发病表现。患者在发病时主要为慢性心力衰竭,它是指心力衰竭稳定、恶化或失代偿持续存在的一种状态。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大多数具有心脏病史,冠心病、高血压和老年性退行性心瓣膜病史的患者是慢性心力衰竭主要发病人群,也是引发老年心衰患者的主要原因;临床上引发年轻者心衰的主要原因为风湿性心瓣膜病、扩张型心肌病、急性重症心肌炎等病。冠心病是收缩性心衰的常见表现,为避免心衰的发展和恶化,可通过积极重建血运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患有高血压的人群如不及时控制血压,则会引发急性心衰,增加患者身心痛苦。随着我国人口逐渐呈老龄化发展,中老年人成为慢性心力衰竭的多发人群。由于患者年龄较大,身体各项功能和身体免疫力处于下降趋势,患者会随着发病次数增加而增加身心负担。然而,患者通过治疗改善临床不适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也要延缓和防止心肌重构的发展,避免心衰的住院率和死亡率增加[2]。

临床上研究表明,为促进患者治疗效果,早日减轻痛苦,以此来提高生活质量,因此,予以最为科学的护理方案较为必要。常规的护理方法缺乏针对性,忽略了患者内心感受,导致患者缺乏正确的医学观念,也影响了治疗效果。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缓解患者因疾病造成的不良心理状态。在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介入综合护理干预模式,主要针对患者的用药、康复、饮食、作息、疾病健康知识以及定期随访等进行综合分析,制定了适合患者康复和预后的护理方案。通过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疾病意识和健康的生活作息,让患者形成自我健康管理观点,从而促进形成健康、正确的生活方式。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因患病周期较长,患者在患病期间心理和情绪烦躁、焦虑、恐惧,让患者对治疗方案充满了疑虑[3]。然而,综合护理干预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从患者角度出发,注重患者的感受,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鼓励患者正确面对疾病,增加了患者自控管理能力。因此,综合护理干预的介入,不仅改善了了患者心肌功能,提高了生活质量,也降低了发病次数,稳定了病情。

综上所述,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和情感职能等各项生活指标均优于常规组患者。由此可见,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介入综合护理干预改善了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且避免了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心衰方案疾病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烂脸了急救方案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定边:一份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 一种提供借鉴的“扶贫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