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方法分析

2020-04-08徐宏屹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6期
关键词:室性美托心率

徐宏屹

(沈阳康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141)

冠心病是临床中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也是一种多发性心血管病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是胸痛、胸闷与呼吸困难等,好发于老年人。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剧,冠心病发生率在不断提高。研究发现,在病情不断进展的过程中,冠心病患者很容易合并心律失常,对其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影响,需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1]。当前,临床治疗主要采取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如胺碘酮。此类药物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是单一使用某种药物治疗,效果偏低,且患者很容易引起不良反应,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甚至还会对临床治疗产生影响。因此,临床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时需谨慎选择药物[2]。本文研究分析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方法与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我院接诊的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92例患者,时间段为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经确诊所有患者均符合冠心病的判断标准,且均心电图检查诊断。所有患者均不存在肝肾功能不全或合并其他心脏病变与严重意识障碍的情况。研究活动展开中依照随机数表原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有46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有26例,女20例,患者的年龄在56~88岁,平均年龄为(71.4±2.3)岁。早搏为交界类型有14例,室性类型16例,房性类型16例。观察组中男女患者分别有25例和21例,患者的年龄在55~88岁,中位年龄段为(70.9±2.6)岁。早搏为交界类型有16例,室性类型15例,房性类型15例。对照分析两组患者的各类基础性资料,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方法: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使用硝酸酯类有无、抗血小板药物与他汀类降脂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生采用胺碘酮治疗(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3766)。患者每天服用1片,每天3次。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海南通用抗力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115),患者每次服用50 mg,每天2次。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断:统计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率,并观察两组患者室性早搏数与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次数,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QT离散度(QtD)与心率变化。痊愈:治疗后患者的心律失常症状已消失,心率指标恢复至正常范围,心功能明显改善,心电图检查,心率恢复至正常状态,无阵发性早搏;有效:治疗后患者各项症状显著改善,心功能改善,心电图检查发现阵发性心动过速恢复正常状态;无效: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并未改变,部分症状甚至出现加重。

1.4 统计学分析:研究活动中形成的各类数据,处理时均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两组患者的计量资料应用均数(±s)来表示,并经t原理进行检验;计数资料则采用百分比(%)表明,组间差异采用χ2表示,如数据检验P<0.05,表明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率对比: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率,对照组为78.3%,对照组患者中痊愈29例,有效7例,无效10例,低于观察组的95.7%,观察组患者中痊愈41例,有效3例,无效2例,检验两组数据P<0.05,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室性早搏数与室性心动发作次数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室性早搏数与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次数,观察组患者均少于对照组,检验两组患者的两项数据指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室性早搏数与室性心动发作次数对比(次,±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室性早搏数与室性心动发作次数对比(次,±s)

2.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QTD与心率变化对比:治疗前两组患者QTD与心率并无区别,治疗后均改善,对照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效果要优于对照组,检验数据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QTD与心率变化对比(±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QTD与心率变化对比(±s)

3 讨论

冠心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中心律失常发生率非常高。冠心病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是心肌细胞膜电位稳定性不够,引起心肌细胞除极、复极出现失常。同时患者出现心肌缺血的时候,就会出现病变,导致正常组织复极出现弥散性升高,降低心脏供血量与输血量,也引起舒张时间缩短[3]。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时患者就会出现胸闷、乏力、气短、心悸等,会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同时还会加重原发性疾病,致使猝死率大大提高。冠心病本就是临床中非常危险的一种心血管疾病,患者同时存在心律失常就显著增加了危险性,对患者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2]。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临床治疗的药物有很多种。但是何种治疗措施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临床并未形成统一观点。事实上,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需依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而药物治疗是临床中常用治疗措施,也是一种保守治疗方法,对确保患者安全具有显著的效果。因此,针对此种疾病,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显得非常重要。

从药物属性来看,胺碘酮是广谱类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患者服用此种药物的过程中,可通过抑制钾离子和钙离子通道的方式来延长动作电位的时间,有效延缓房室传导的时间,达到减缓心率,产生出抗心律的效果。与此同时胺碘酮还能够减轻主动脉和外周血管的阻力,有效降低心脏负荷,保持稳定的心排血量,由此达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目的。但是大部分的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产生机制非常复杂。如单纯使用胺碘酮治疗,临床治疗效率并不是非常理想。基于此,临床治疗开始逐步实施联合用药的方案,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效率,改善患者预后。美托洛尔是一种β受体阻滞剂。该种药物在发挥抗心律失常中的机制主要体现在这么几方面。首先,该种药物可减少机体消耗,对改善患者心肌缺血具有明显的效果;其次,美托洛尔能够抑制β肾上腺素受体的活性,在调节迷走神经兴奋性张力中产生较好的效果,有利于缩短动作电位,并控制钙内流,抑制交感神经的活性;最后,美托洛尔能够抑制儿茶酚胺的释放,调节窦性与异位兴奋灶的自律性,在增强新机电稳定性中产生较好的效果[3]。根据该种药效,对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效果,有效减少临床中心源性猝死现象的发生。

在此次研究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选择92例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将胺碘酮与美托洛尔联合应用。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率,对照组为78.3%,低于观察组的95.7%,即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铭心提高临床之疗效率,可充分发挥药效;观察两组患者室性早搏数与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次数,观察组患者均少于对照组,检验两组患者的两项数据指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联合药物作用在改善患者病情中具有明显的效果;治疗前两组患者QTD与心率并无区别,治疗后均改善,对照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效果要优于对照组,检验数据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说明联合用药在改善QTD中效果明显。临床中通常将QTD作为诊断冠心病与预后的重要指标。该项指标的改善,说明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3]。分析两组患者QTD产生差异,可能是胺碘酮、美托洛尔的药理机制具有一定差异,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就会产生明显的协同性效果,对提高临床治疗效率具有显著的效果。在此次研究活动实施期间,两组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率显著较低,说明胺碘酮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并不会加大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相对较高[2]。因此,综合各方面因素来看,药物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过程中,联合用药的效果明显优于单一药物治疗。联合用药更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有效预防病情进展。

综上所述,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药物联合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率,可减少患者实行心动过速发作次数,同时还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应用效果较好。

猜你喜欢

室性美托心率
心率多少才健康
冠心病心律不齐应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效果观察
右美托咪定抑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探究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琥珀酸美托洛尔的核磁共振波谱研究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