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Ⅲ~Ⅳ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

2020-04-08荆永杰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6期
关键词:光凝苯磺酸敏感度

荆永杰

(辽宁省丹东市第一医院,辽宁 丹东 11800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属于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主要是指糖尿病慢性微血管病变在患者眼部的体现,亦是患者致盲的原因所在。会严重困扰患者生活,目前在临床上尚没有解决的治疗办法,多选择激光和手术、常规药物控制病情发展。针对增殖早期和非增殖期患者,选择药物联合激光手术的治疗方式可对视网膜病变的进展进行有效阻止,且可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1]。本文选择本院2017年3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98例Ⅲ~Ⅳ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7年3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98例Ⅲ~Ⅳ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标准[2];②存在糖尿病病史;③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殖前期;④将其他视网膜病变排除。依据单双号对其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49例患者中男26例,女23例,患者年龄32~76岁,平均(62.8±4.6)岁;病程6个月~12年,平均(6.3±1.7)年;其中Ⅲ期28例,Ⅳ期21例;治疗组49例患者中男27例,女22例,患者年龄33~78岁,平均(63.3±4.7)岁;病程7个月~14年,平均(6.5±1.6)年;其中Ⅲ期29例,Ⅳ期20例。两组一般资料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对照组单独给予视网膜激光光凝的方式进行治疗,间隔1~2周进行1次光凝,设定为1200~1500个点,光凝分3~4次操作完成。对于存在黄斑水肿者需先对黄斑区光凝;针对局限性黄斑水肿者需先光凝局部血管瘤和渗漏处;针对弥漫性黄斑水肿者需予以C型格栅光凝,2周后实施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羟苯磺酸钙进行治疗,口服给药,每次0.5 g,每天3次,治疗时间为6个月。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以的视力、中心30°内平均阈值敏感度进行观察;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其中显效:与治疗前相比,视力提高≥2行,眼底检查结果显示出血点和渗出物基本消失或显著吸收,微血管瘤显著减少或未出现增加迹象;有效:与治疗前相比,视力提高≥1行或视力比较稳定,未继续下降,眼底检查结果显示出血点和渗出物基本吸收,未出现显著增加迹象;无效:与治疗前相比,视力继续降低,眼底出血、渗出物明显增多。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3]。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5%,低于治疗组(91.8%)(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中心30°内平均阈值敏感度比较:相比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视力、中心30°内平均阈值敏感度均显著提高,而组间进行比较,治疗组提高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中心30°内平均阈值敏感度相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中心30°内平均阈值敏感度相比较(±s)

3 讨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作为糖尿病群体极为常见的一种微血管并发症,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健康和生活质量,增加致盲率。对其发病机制进行分析,血糖长期处于过高的状态,会导致患者视网膜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功能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化,增加血液黏稠度和血小板聚集、黏附能力,引起视网膜血管微血栓形成和微循环障碍现象,进而导致视网膜病变[4]。治疗本病的关键在于,对血糖水平进行控制的同时,对视网膜继续出血进行抑制,同时对新生血管的进一步进展进行阻止,促使视网膜微循环改善[5]。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可对视网膜缺血缺氧的无灌注区产生破坏,对新生血管生长因子的产生和出现进行抑制,同时对视网膜外层感光细胞进行破坏,促使视网膜的新陈代谢明显降低,进而对视网膜的微血管瘤以及新生血管的进一步渗漏情况予以阻止,使视网膜色素上皮的外屏障发生破坏,促使营养物质经脉络膜直接向视网膜中进行弥散,对视网膜的营养障碍进行有效改善,进而使患者视力得到显著改善[6]。羟苯磺酸钙属于血管保护药物之一,其可使视网膜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以及视网膜血液外渗程度明显降低,稳定血-视网膜屏障,促使血管阻力降低,抑制和降低大分子物质如血浆蛋白和红细胞凝集,大大降低血小板高凝,避免微血栓的形成和出现;对血栓素B2等多种血管活性物质的合成起到抑制作用,进而使视网膜发生异常的血液流变学明显改善,促进微循环,对视网膜缺氧缺血情况进行改善,帮助患者稳定或提高视力水平[7]。全视网膜激光光凝与羟苯磺酸钙联合的治疗方式可对视网膜病变的发展起到阻止作用,对患者视力予以改善。

根据本次研究所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后的视力、中心30°内平均阈值敏感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所述,选择全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羟苯磺酸钙的治疗方法治疗Ⅲ~Ⅳ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视力水平,具有在临床中推广和普及的价值。

猜你喜欢

光凝苯磺酸敏感度
重烷基苯磺酸的生产与工艺研究
缬沙坦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高血压治疗中及对舒张压的影响分析
假体周围感染联合诊断方法的初步探讨*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采用雷珠单抗和光凝治疗的效果分析
一种基于属性的两级敏感度计算模型
苯磺贝他斯汀片中基因毒性杂质苯磺酸乙酯与苯磺酸异丙酯的含量测定
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评估
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眼科规范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
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护理体会
HPLC法测定氢溴酸西酞普兰中的基因毒性杂质对甲苯磺酸乙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