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教学中疑难情境处理策略分析

2020-04-07林海

考试周刊 2020年17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摘 要:在初中物理的日常授课当中,老师和学生都无法避免的是,遇到各种各样的疑难情境,其一,是因为物理这门学科的属性——物理学就是对这个客观世界的抽象概括;其二,初中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并不高,相关体验缺失,这极有可能导致教师的教学效率低、学生的学习进程受阻。若想解决以上问题,进而提高教学成效,教师就要不断地思考、研究,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化抽象为直观,变复杂为简单。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整合各种资源,根据实际教学中遇到的疑难情境,选择适当的教法,并利用一些组织策略,帮助学生组建物理学科的知识体系。本文是笔者根据多年执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感受,结合近年来中考命题的趋势及相关实例,对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疑难情境及其处理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物理;疑难情境;教学策略

老师应该明白,初中的学生才接触物理不久,并且理解能力也是有限的。我们必须从心理上理解学生,关爱孩子们,才有可能帮到他们。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借助各种图形、图表等工具、创设相应的情景、借用学生较易接受的物理模型等来讲述知识,适当进行拓展。对此,笔者根据自身经验,结合所遇到的疑难情境,就如何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破解学生理解、认识上的局限,提出了以下几种方案。

一、 运用思维导图攻克记忆之难

许多时候学生处理问题中觉得问题难,是因为对相关知识的记忆不清晰。有理解、有方法的记忆将会持久且深刻。为了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记忆能力,并且对物理概念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教师就必须带领学生将知识系统化、直观化。同时老师还要把握住学生具有的年龄特点,而后再运用相应的思维导图来对所学的物理概念进行描述。在八种思维导图中,树状图经常被用来直观的表现相关知识之间的关联,所以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借助树状图,讲述有关知识点,使学生对相关物理学科知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使学生学到的是系统的、有关联的知识。

例如老师带学生复习《光现象》的相关内容时,老师可先在黑板板书相应标题,让学生知晓总体的复习内容,随后老师可以对学习内容进行详细的分解、展开。初中阶段涉及的光现象,可基本分成两个类别,第一类: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第二类:光的折射现象和色散。光的反射涉及其概念、类型及定律。平面镜成像及其应用,又可细化出物与像的相关特性以及相应的应用;在光的折射现象中,会分支出折射的规律以及由于折射而出现的一些奇妙景象:海市蜃楼。同样,光的色散也可以产生许多分支,比如三棱镜以及三原色。三棱镜产生色散可以衍生出分支——彩虹的形成。教师结合生活现象,通过树状思维导图,将《光现象》这一章节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概括,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应该掌握的相关知识及其实例,对学生记忆相应的物理光学知识会起到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参考图如下:

二、 创设相关物理情景突破理解之难

在掌握了学生心理变化,同时加以运用,挖掘相应素材,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之后,老师还应该意识到,如果我们可以及时洞察到学生在学习当中的情感变化,就能初步了解到学生对学习的掌握情况。同时作为老师也应该意识到,物理学科的知识虽然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但是很多情况下,由于较为深奥、抽象,所以不能使学生快速有效的理解相应的物理知识,所以在相应的物理知识讲解的过程中,老师还应该适当创设相关的物理学情景,使抽象的问题更加直白化,使复杂的问题用较为通俗的语言进行表述,以此便于学生理解知识内容。

例如老师在讲解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声现象》声音的传播以及其他相关内容时,我们应该注意到,声音是比较抽象的物理知识,学生难以直观感受,所以对于这种比较抽象的物理知识,老师应该及时的采用相关情景教学法,增加学生的直观体验。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进行适当简单的实验,比如老师为解释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所以老师可以给学生准备一个音叉,适当敲击,让学生倾听,并适时用手按住,让学生猜想这前后的差别,老师还可以让学生边说话,边碰触自己的喉咙,这样便可以使同学切实地感受到声音产生的条件。同时老师为了进一步讲解声音传播的条件,还可以营造相关情景,比如拿一个闹钟,用保鲜袋包裹起来,密封好,放进水中,让学生感受声音在水里也能传播。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参与到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又能使他们记忆得更加深刻,培养他们积极的科学态度以及实事求是的学习精神。

又如老师在讲解人教版物理教科书八年级第一册§6.4《密度与社会生活》的相关内容时,老师可以先创设一个相关情景进行相应的教学,比如,我们大家都知道死海,之所以被称为死海,是因为人在其中无法下沉,为什么在平常的河里人不能浮在水面而在死海中的人却可以?此时可以做鸭蛋上浮实验,先将一枚鸭蛋放在空杯中,接下来不断注入自来水,鸭蛋此时依然沉底。而后开始往水中加盐,鸭蛋会经历沉底到悬浮再到上浮露出水面这一系列过程,从而模拟死海不死的物理情景。通过这种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水的密度发生变化是整个问题的关键,为学生对一些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的理解打下铺垫。并且学生享受到了学习物理知识的乐趣,体验了物理情境的建立过程,还能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同时在日常教学中,除了进行情景教学的方式,老师还应该注意,通过日常教学,老师应该及时地掌握学生自身内心情感的变化,通过掌握学生情感变化,及时对学生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相应的讲解,只有及时解决学生问题,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跟进学生学习物理的节奏,做到在教学中知己知彼,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三、 巧妙利用相关物理模型拆分难点

“电表的改装”是近年来中考命题预测中出现的一类题型,笔者認为,学生接触少及缺乏相应经验、题型综合性较强是造成这类题型偏难的主要原因。在初三复习过程中遇到这类题型,该如何入手,如何化解难点,困扰着许多老师,笔者认为,本节用到的知识学生并不陌生。可以从复习I=UR和串联电路中U=U1+U2及并联电路中I=I1+I2开始本堂课,适时抛出电表改装的相关模型题:

如图:已知R0=1Ω,R1=2Ω,R2=3Ω,与不同的电阻串联接入电路,三幅图中I0都等于R0的最大承受电流1A,求U1、U2、U0。

让学生将甲、乙两图与丙图进行对比,从而认识到另一个电阻的分压作用。再结合甲、丙两图,将电流缩小为原来一半,通过对比U0与U1的变化,感受到通过电阻R0的电流或其两端的电压可以对R0和另一个电阻两端所加电压的“间接反映”作用。在学生有了相关题型的点拨后,进而将电阻R0換成电流计G,并介绍电流计G的特点及参数,这时候关于电压表的改装扩量已经水到渠成了。

本节课可以介绍生活中一些仪器、设备作为导入,例如密度计、欧姆表等。许多仪器、设备在基础物理理论学习中都能找到其缩影,其制作的指导思想与电表的改装思想是一致的,倘若不能将生活中的仪器、设备与物理学中的模型对应起来,势必造成理论与实际的脱节,必然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动力,使得物理失去它的原汁原味。

四、 结合图像填补思维空白

初中生刚刚接触物理知识,相应的知识储备有限,抽象思维能力不高,且对题目所给信息难以对号入座。所以在初中物理解题过程中,老师适当地借助图像法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观察到题目中的信息。通过分析图像中包含的信息,使物理情景与相关信息的系统整合,还可节约学生的解题时间,从而使问题能够有效地解决。同时还可结合实物图像或动画使学生直观地观察到物理变化过程,增加学生对题目的认识。

在教授《运动的快慢》这堂课内容时。在遇到如下情境时,老师可结合相关图像进行讲解:

例:甲、乙两人在同地朝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先出发,经过时间t0后乙再出发,已知乙的速度为甲的三倍。问:(1)乙出发后经过多少时间赶上甲?(2)若v甲=2m/s,v乙=3.6m/s,t0=4s,求乙经过多少时间追上甲?

本题除了可以用常规列式来求解外,还可以利用图像来直观呈现分析过程:

先让学生明白图线与横轴围成面积的物理意义,即物体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而后让学生知道图中红色部分面积与绿色部分面积的物理意义,红色矩形的面积即代表甲领先乙的路程,绿色即相同时间内乙比甲多走过的路程,指导学生思考追上时这两部分面积的关系,于是学生便可利用面积公式算出乙追上甲所需的时间为0.5t0,在此基础上学生便可顺利完成本题的第2小题。通过相关图像,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相应的物理过程以及题目中的隐含条件。还可以直观地记录相应的物理条件,节约思考分析的时间,提高答题速度。

本题利用图像除了上述优点之外,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割补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应该说,在许多疑难的物理情境中,“割补法”常常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例如在液体压强中的这道题:

例:如图1所示,足够高的圆柱形薄壁容器A、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分别盛有水和液体乙,水的深度为0.07米,两容器的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相等。

(1)求水对容器A底部的压强;

(2)容器A的底面积为2S,其中放入一个底面积为S,高为0.06米的圆柱体丙,待圆柱体静止时A、B两容器的液面相平,此时A容器给地面的压力增加量是水给底部的压力增加量的3倍。求①液体乙的密度;②圆柱体丙的密度。

本题第二步的第1小题就用到了“割补法”。将圆柱体割出空出的那部分体积由水位上升那部分体积补入,正好回到了初始状态,即V升=V柱。由此便可得出2Sh=0.06S,由此便可计算出液体乙的深度,结合“两容器的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相等”从而算出液体乙的密度。

五、 结语

总体来讲,新理念下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素养,这离不开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合理、精心的设计,提前预设教学过程中会遇到的疑难情境,思考其解决办法,同时对已经遇到的疑难情境,反思其解决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总之,想要在实际教学中解决各种各样的疑难杂症,落实学科的核心素养,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勤于思考、不断反思,综合各种理论、方法,充分运用思维导图等其他直观图像来识记物理概念,以巩固学生基础知识;同时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或相关知识模拟相应的情境,加深学生理解;并结合相关物理模型讲述解题方法,以此来拉近学生与难题之间的距离。物理教学的道路任重而道远,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我们要做的还很多。

参考文献:

[1]李寅.浅谈物理教学效率提升策略的[J].学周刊,2010(10).

[2]刘冬辉.如何构建生活化的初中物理课堂[J].新课程,2015(5).

[3]田波.浅谈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0(10).

作者简介:

林海,福建省福安市,福建省福安市城北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谈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艺术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