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学经典诵读实施方法探究

2020-04-07李瑞

知识窗·教师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国学经典诵读方法

李瑞

摘要:国学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认识世界,以及修身养性和行为处事的整体体现。学生广泛地诵读国学经典,能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获得为人处世的正确指导。但在小学教学中,国学所占的比例较小,国学篇目主要以古诗为主。由于国学具有语句艰涩、内涵丰富而深刻的特点,学生需要具备大量的知识才能深刻理解,所以国学经典诵读的实施方法值得探究。

关键词:国学经典   诵读   方法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国学经典具有篇幅短、语言直白、浅显易懂的特点。学生选择适合的国学经典进行诵读,能提高自己的知识积累和文化修养,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着巨大帮助。但由于学习任务和学校安排不到位,国学经典诵读没有得到良好的实施。下面,笔者针对国学经典诵读的实施方法进行了探讨。

一、先学习后诵读,避免不知其意

任何国学经典都是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历史发展和思想意识的综合体现,学生要进行国学经典诵读,首先要准确地理解篇目中的基础知识。但在实际诵读中,很多学校不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直接将国学作品拿出来,让学生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进行诵读。学生不认识里面生僻的字词,不理解句子的意思,在诵读中就不能合理断句,也不能读出节奏感,更不能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做到有感情的诵读。

如在诵读《千字文》时,教师应先一字一句地讲解作品中的疑难字词。如“日月盈昃”的“昃”字,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它是太阳偏斜的意思;“剑号巨阙”的“阙”字,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它和“缺”同音同义。然后,教师要根据天地日月这些事物和寒来暑往的自然现象,让学生理解《千字文》是通过一千个不同的汉字来讲述宇宙自然的运转规律、历史文化、生活习俗方面的各种常识。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投入一种宏大的情感来诵读作品,做到无障碍诵读、有感情地诵读。

二、从独诵到群誦,确保诵读质量

在很多学校,国学经典诵读主要是以群诵的形式展开,尤其在六一儿童节、国庆节、元旦等活动中,群诵以多人形成气势宏大的视听效果。但在训练过程中,很多学生都存在诵读的问题,而且教师不能及时发现。笔者认为,诵读活动应以个体诵读为前提,切实保证每个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将存在的问题表现出来,并得以解决。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取长补短,再由教师统一讲解。

如在诵读《三字经》时,教师可以抽取几名学生上台诵读,让其他同学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评价。如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子不学,断机杼一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学生可能不了解“机杼”的意思,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这是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持之以恒的学习,而剪断了好不容易织成的布,告诉孟子不要前功尽弃的道理。这样一来,学生在诵读时,就能将“母亲苦口婆心劝导孩子”的态度表达出来。教师通过寻找问题,再解决问题,能保证每个学生对国学经典有深入的理解。

三、打破唯成绩论,注重综合素质

在充分理解国学经典后,教师要注意增加诵读的频率。小学课程负担相对较轻,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会布置很多作业,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教师可以给学生留出充分的课余时间,让学生自主诵读国学经典。

教师可以在每周五晚上减少一些作业,让学生诵读《百家姓》。学生可以利用充足的时间查阅资料,学习《百家姓》的内容,逐字逐句地分析认识每个姓氏的读法。然后,学生可以在花园中一边散步,一边诵读,体会自然风景与人文知识相互融合的愉悦感。这样,一方面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另一方面能够增强学生的诵读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经典诵读可以丰富小学生的课外知识,是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要让学生先学习后诵读,在掌握篇目的情况下有感情地诵读,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个体诵读情况的观察,避免一味地群体诵读,造成诵读水平良莠不齐。另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留出更多的课余时间,让学生自主诵读,感受国学经典,陶冶情操,修养身心。

参考文献:

[1]孙秀丽.读经诵典 提高人文素养——小学语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探微[J].科普童话,2019,(8).

[2]杨柳.国学经典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分析[J].好家长,2019,(8).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南市康县长坝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国学经典诵读方法
吟诵国学经典,提升语文素养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方式的研究
浅谈国学经典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整合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根植经典固本培元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