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策略

2020-04-07沈海莲

知识窗·教师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元认知针对性辅导

沈海莲

教育部颁布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幼儿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促进幼儿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要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幼儿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幼儿的主动参与相结合,助人与自助相结合。在《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心理健康教育既包括教师对幼儿个体的个别心理辅导教育,又包括对幼儿集体进行心理辅导教育。个别心理辅导有助于幼儿提高个人的心理素质,集体心理辅导有助于幼儿群体有效提高对固定年龄阶段出现的普遍性心理问题的认识,两者相辅相成,互相补充。

一、教师帮助幼儿进行自我心理疏导的必要性

自我指导是指师生对自己的一种元认知过程的认知,而元认知是指人对自己的认知过程。教师和幼儿要有这种元认知能力,这样才能够了解一个人自身的精神状态,而且能够评价这种状态如何影响个人现在和将来的表现。具有这种能力的教师和幼儿能够独立、自主地指导自己的言行,舒缓自己的心理压力,使自己放松心情,监督和修正自己的言行举止,使自己不偏离正确的做人、做事的轨道。俗话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一个人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智力、魅力、体力和耐力等,面对突兀的变化,往往能够处变不惊,他们有心理准备,能够承受一定的心理压力。不论是教师还是幼儿,都应该有这种进行自我心理指导的能力,教师尤其要帮助幼儿获得这种能力。

自我指导是以正确认识自我为前提条件,既考虑主观因素,又考虑客观因素,对于不是自己的责任,不是自己的过错,不是自己的能力问题等,自己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不用自责。健康的心理能够保证教师和幼儿集中精力工作和学习,缓解教师和幼儿承受的内外压力,减少精神疾病的发生。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进行特殊教育教师的专利,一般教师也应掌握最基本的心理学知识,既可以用来指导教育实践,又可以帮助教师解决心理困惑。

二、教师对幼儿进行心理辅导的分类和作用

1.心理辅导的类别

心理辅导教育可以分为针对个体的个别性心理辅导和针对团体的单个普遍性心理辅导。

2.心理辅导作用

心理辅导教育是进行自我心理指导活动的最佳辅助方式,通过心理辅导,能够打开受导者的心结。心理辅导教育不仅仅是指教师和幼儿的心灵沟通和慰藉,还包括幼儿与幼儿的心灵沟通和慰藉,甚至包括幼儿对教师的心灵沟通和慰藉。简单来说,就是教师感幼儿之所感,幼儿哭,教师悲。

三、教师对幼儿进行心理辅导的策略与技巧

1.疏导策略

首先,心理輔导的发展方向是由外人辅导走向自我辅导,使受辅导的幼儿逐步摆脱心理错位,进而原谅自我,欣赏自我;其次,心理辅导不能脱离生活,不能凭空捏造,不能使受导者产生受到欺骗的感觉;再次,幼儿园教师要充分利用积极心理学原理,对个人或社会面临的问题给予积极的解释,积极汲取现实疗法理念,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最后,心理辅导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师生心灵对话的过程,期间应该包含彼此的情感和态度,尤其是辅导者应该对受导者的问题表示同感、同情和关注。

2.疏导技巧

第一,提炼优点法。教师要发现幼儿的闪光点,有针对性地赞许幼儿的优点,鼓励他继续努力,使自己更优秀。如在教学说话课“我的同桌”时,教师可以设置若干环节,先让幼儿列举同桌的优点,然后说说最欣赏同桌什么优点,最后谈谈自己对同桌有什么期望。

第二,错位矫治法。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为幼儿创造能够被认可的机会。如引导德行有问题的幼儿去做好事,然后公开表扬他,从而提升幼儿的人个人修养。

第三,身份嬗变法。在电视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生活在城里的孩子到农村的孩子家里体验生活,两个孩子暂时对调身份,有针对性地为幼儿创造了落差鲜明的生活场景,锻炼了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笔者认为这种身份骤变应该以感情为基础,不能盲目地变化,这种心理辅导应该由教师和家长密切合作,方能完成。

(作者单位:甘肃省积石山县鹭岛幼儿园)

猜你喜欢

元认知针对性辅导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针对性护理对门急诊输液室护理安全隐患的影响
十二星座家长怎样辅导作业
“自然态”科技创新辅导之无心插柳
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课程开展研究
中考英语动词与非谓语动词针对性练习
对中学生的元认知监控及其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
情态动词专项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