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影视剧面向东南亚国家传播内容探究

2020-04-07王振兴

今传媒 2020年3期
关键词:影视剧东南亚传播

王振兴

摘 要:中国正处在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历史阶段,其文化输出并被世界大众认知与认同是当下传播者所肩负的历史重任。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影视文化的角度探索东南亚国家对云南和中国影视剧文化认知及接受内容的研究,此研究以受众即东南亚国家民众所能接受的他者角度提出影视剧内容的探究,以期引导更多影视创作者、文化传播者能够从他者视角潜移默化地传播中国文化,最终达到东南亚大众接受并认同中国文化的目的。

关键词:影视剧;东南亚;传播;文化

中图分类号:J943.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20)03-0012-04

中国影视剧文化如何面向东南亚国家传播需要考虑以东南亚国家民众为主体的目标需求。中国经历了数千年的文化积淀早已形成中国文化传统,而东南亚国家大部分受西方侵略与殖民,早已形成了一定的西方思维和习惯。因此,中国同东南亚国家虽然在历史上有所交往,但没有形成完整的思维意识影响,再加之中国由于历史上的“闭关锁国”,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并没有在东南亚国家大面积传播。正是基于此现状,中国更应该形成自身文化的传播与影响,其中云南与东南亚国家具有地缘文化的优势,能够形成中国影视文化传播的“排头兵”,并利用多民族文化的优势创作更多的影视剧,以此向东南亚国家传播中国的价值观和理念,使更多东南亚国家的民众能有效认知中国,接受中国文化。

一、东南亚视角的“特异文化”或“阴柔文化”内容的影视剧

“特异文化”或“阴柔文化”在中国更多存在于民间文化,大多与百姓的信仰或民俗有关联。中国“特异文化”的影片主要以香港、台湾地区的僵尸类系列影片为代表,它们对东南亚国家影片的影响较大,这一类影片在东南亚非常受追捧和喜爱的。例如,泰国的“人妖文化”、韩国的“灵异事件”等“特异文化”都在东南亚大众的传播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应。而中国的神话、民俗故事以及灵异故事,在民间来说在中国文化史中占据着一定历史地位,除了香港、台湾地区早期的影视艺人做出了一定文化传播贡献以外,很少有涉及这方面内容题材的中国大陆影片,而“特异文化”的需求是东南亚国家民众的喜好和追求。《西游记》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其题材也具有神话色彩,其基本理念是降妖除魔,这也是被东南亚国家民众所认知的价值观和“真、善、美”的审美追求。

云南具有多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其民俗、民礼颇多,所产生的“特异文化”相对也多,但目前很少有将民族独特民间文化的内容以影视的叙述方式传播给东南亚国家,甚至在中国相关内容的影视中也寥寥无几。中国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云南也是在这一文明传承下形成的具有多民族风格的文化传统,无论是民间传说还是历史记载的传奇故事,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所以,以探索云南“特异事件”和传统“民俗传说”文化内容为题材的影视剧具有潜在的发展潜力,一方面,可以刺激东南亚大众的视听感官;另一方面,可以间接传播云南与中国文化内涵,使大众对中国尤其是具有相通性的云南具有熟悉的认知体验。

二、东南亚视角的历史题材内容的影视剧

从中国影视剧发展历程以及对东南亚国家影视传播的现状来看,中国影视剧的传播分为两个历史层面,一个是古代历史时期内容的影視剧,另一个是中国近现代发展内容的影视剧。

(一)古代历史题材

从中国早期影视向东南亚国家传播的数量来看,主要是中国香港地区和中国台湾地区影片较多,也普遍受到东南亚民众的一致认可。在东南亚相关国家的调研中,当地民众大部分认可的中国影片是由著名导演杨洁执导的1986版经典电视剧《西游记》和1993年于中国台湾地区播出的经典电视剧《包青天》。

东南亚国家的大众之所以能够深刻接受中国的古典历史文化,更多是源于古文明时期所相容的传统文化和传统认知观念。2014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时发表的演讲中向世界阐明了中国自己的文明观:“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但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期演化,佛教同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给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留下了深刻影响。中国唐代玄奘西行取经,历尽磨难,体现的是中国人学习域外文化的坚韧精神。根据玄奘的故事演绎的神话小说《西游记》[1]……传播到了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之后,《西游记》被杨洁导演等老一辈艺术家拍成了经典电视剧,该剧传播的是中华文化融合发展了的佛教文化,随着佛教文化的历史渊源,东南亚民众早已具备了认知此类文化的基础,这也是电视剧《西游记》能够在东南亚各国引起热播的历史基础。

因此,云南影视剧的创作与传播,更应该从此类电视剧的内容及历史文化的角度汲取创作经验,借用云南与东南亚国家的地缘文化和历史通联的内涵挖掘云南古代历史经典内容,创作真实可感的电影、电视剧,以此来带动云南历史文化的境外输出。由于云南在历史上与东南亚各国往来密切,形成了较多的文化故事,这些都可以作为联通东南亚各国的影视剧创作内容。作为云南文化的传播者,应该“挖掘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源远流长的友好往来和历史上的共同经历的历史遗产、历史记忆,作为文化交流、文化产品的重要内容”[2]。例如,“与‘郑和下西洋在东南亚以及历史上东南亚人在中国(及云南)相关的历史、故事、传说”[2],以此为内容创作云南影视剧,从而形成对东南亚国家的有效传播。云南与缅甸合作拍摄制作的古装电视剧《舞乐传奇》运用了大量的民族元素,体现了不同的民族服饰、民族建筑,叙述了一段民族历史,更体现了中缅历史之交的内涵。

(二)近现代历史发展内容影视剧

在近现代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同东南亚国家都处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概念,预示着在世界各国的发展中具有一些类似的不同层面的相通与相同的内容存在,这就为影视剧的创作提供了很多世界各国相同的话题与故事内容。所以,云南影视剧的创作与传播在这一历史时期具有了一定的社会基础。

云南影视剧可着力于近现代地域发展变化的内容进行创作,具体可以参考几个大的领域,第一是社会发展变迁的内容;第二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内容;第三是民生发展与变迁的内容;第四是民众生活与情感的内容。这几个大的层面内容是由大及小的内容概括,从大的社会变化到小的民众生活。而整体的影视创作核心就是改革与变化,首先,东南亚华人华侨喜欢看到中国内部的变化与强大;其次,东南亚国家从国家层面也希望看到中国社会变化的过程,以便借鉴中国发展模式;最后,东南亚各国的民众也希望看到中国发展变化的过程,这也是在部分东南亚国家调研时当地人所想要弄清楚中国社会形态由贫转强的动因。

云南影视剧的发展,一方面,要挖掘现代民族美好生活的故事、奋斗的故事;另一方面,要做好当前世界普遍存在的扶贫、脱贫的故事。这些故事要与中国意识形态有所区别,在以往中国影视剧中主要凸显的是先进典型和人物榜样的形象,这与东南亚国家有所不同的是,他们更多关注的是如何实现扶贫、脱贫的过程。因此,东南亚国家与民众更多期待的是如何实现社会与生活转型的这一过程,从这一意义上来说,东南亚国家与中国的诉求点不同。云南可以借助华人华侨的影响力建立传媒合作机制,有助于云南能够了解、打造与融入地域文化的落地影视剧,积极探索东南亚国家民众的需求,创作一批融入中国文化的东南亚本地影视剧,这也是云南文化内容对外开放的长效产业。

在近现代的经济发展中,云南以旅游业作为重要经济支柱,融入了智慧旅游的概念,这在东南亚国家中也是处于发展前列的。所以,如何让东南亚国家与民众认知云南智慧经济、智慧旅游的发展状态,是推行和开展云南对外开放经济的思路和战略。要更多地将这些现代化的发展融汇成云南发展变化的故事,创作云南智慧发展内容的影视剧,更形象、更真实地传播给东南亚国家与民众,吸引东南亚国家瞩目云南、涌向云南,更有利地实现云南“引进来”与“走出去”的经济开放贸易。

三、东南亚视角的民族内容影视剧

中国对少数民族的政策不同于东南亚国家,也正是因为民族问题的特殊性,东南亚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时还存在一些社会矛盾。云南可以将民族发展变化中的各方面、各层次的内容作为影视剧创作内容并结合东南亚国家对民族问题观念的认知情况创作相关的影视剧,一方面,可以将中国民族观念推介给东南亚国家;另一方面,可以有效传播中国的民族发展经验及民族文化,使东南亚国家的民众认知云南、认同云南的发展并带动隐形的云南经济发展。

云南在民族不断发展变化中所积淀的经典民族故事、民族人物、民族活动、民族实践等民族特色内容都是我们国家与世界的宝贵遗产。而影视艺术是当前时代最直观、最形象的传播载体,影视剧是将尘封在书卷中的民族文化、民族故事进行艺术化创作并传播的有效载体。所以,云南应该利用对外传播的地域优势,培育和创作一批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影视剧。

云南影视剧的发展可以依托地缘文化的优势,借助东南亚国家的民族仪式与礼节重新发展或扩展云南民族礼仪文化。一方面,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云南可以对已淡化或遗失的民族传统礼仪重新构建并扩展文化传统;另一方面,可以将云南更多文明治理的成果,尤其是民族文化传承的精华(如民俗、民居、民族建筑、民族服饰、民族风情等)通过影视剧的呈现传播到东南亚国家,使他们意识到民族发展的优势与意义所在。目前在东南亚具有影响力的泰国影视剧就在不断走东方审美路线,尤其是逐渐推行泰国本土文化,迥异于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文化。2003年泰国电视剧《出逃的公主》,“其中的泰国皇宫、皇族服饰、民间礼节等风土人情仍然让观众耳目一新”[3]。云南现代的民族元素也在不断地更新与发展,这些与东南亚国家某些民族具有相通性,如何将这些具有中国风格的民族元素传播到东南亚国家,是当下云南文化发展所要布局的重大任务。在现代经济快速发展的媒介形态下,云南应该运用现代高科技技术和用智能化的传播手段打造一批以云南民族本土元素为内容的经典影视剧,为云南视听产业文化对外传播做好基础。

云南影视剧需要打开东南亚市场,需要向不同于欧美影视剧创作的泰国影视剧学习,要“真实再现民族的‘本土现实生活情景”[3],多体现现代化技术下充斥眼球之外的“原生态生活本色的真实和自然”[3],多体现云南所特有的民族生活形态。

四、面向东南亚“跨、融”题材内容的影视剧

目前,在东南亚国家中,华人华侨占据着很大的比例,在这一情况下所产生的人群融合与跨文化、跨生活现象较多,所产生的“跨、融”生活与文化也应当成为当下影视剧取材的内容取向。华人华侨在东南亚国家生存、生活多年,在中国迁移过程中逐渐融入当地生活,在长期的地域融合中,中国生活习俗逐渐淡化与消退,在这一历程中有很多的故事内容是值得影视创作者挖掘和表现的。同时,也可以将华人华侨在移民跨境的历程中所形成的跨国元素、跨国生活、跨国情感等融入影视剧的创作中,表现异国人文气息,塑造华人华侨的精神世界和地域情怀。“跨国恋”题材影视剧由来已久,在东南亚国家也经常以此为题材表现种族与地域融合的情感体现,“东南亚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多个导演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种‘跨国恋的情节设置,以跨越时空的浪漫爱情来实现国族差异的消弥,实现对种族融合的诗意想象”[4]。由此,东南亚国家面对“跨国恋”题材的影视剧具有一定基础和认知,在东南亚的华人华侨中也会涌现较多的跨国恋情节,所以,云南影视剧的创作可以涉及更多跨国、跨族、跨文化等内容,深刻体现他们在东南亚本土的融合以及表现东南亚与中国融合的理念,促进云南与东南亚国家的文化往来。在以往成功的先例中就有“马来西亚电影‘新浪潮的两位代表人物——特克潭(华人)和阿哈迈德(马来人),他们分别参演于2000年、2005年上映的《向上旋转》和《细长眼》,都是关于当代马来西亚的华裔和马来年轻人间的跨种族爱情”[4]。“毕国智导演,张艾嘉主演,新加坡、香港、澳大利亚联合摄制的电影《海南鸡饭》则呈现了一段未果的跨国恋情”[4]。马来西亚女导演雅斯敏拍摄的《Sepet》“讲的是16岁的马来女孩Orked和华人男孩Jason的异族恋爱故事,通过这一恋爱故事呈现了多种族的文化交融,却被一些马来群体指责为‘讨好华人。与族群融合相比,族群隔阂更显而易见。而电影正是对这‘隔阂的替代性弥合,是对这‘融合的审美性召唤”[4]。

由此,云南影视剧的创作更应该倾向于东南亚华人华侨,这也是云南影视剧走向国际化所要挖掘的内容宝库。从这样的创作情景模式出发,影视剧的“人物关系设置也就相应地呈现出一种混杂式的胶着状态,跨国界、跨地区、跨时空、跨种族、跨文化、跨年龄的各色人物在特定的故事时空里‘共时地存在,各种信仰、习俗、兴趣、生活方式、人生态度相互冲突、碰撞”[4],最终实现了东南亚各民族多元共生的融合形态,为云南影视剧的发展探索新的出路。

参考文献:

[1] 人民网[EB/OL].http://world.people.com.cn/n/2014/0328/c1002-24761811.html),2019-09-01.

[2] 贺圣达.文化认同与中国同周边东南亚国家民心相通[J].云南社会科学,2018(6).

[3] 刘云春,刘波维.近年泰国影视热播的文化艺术探析[J].中华文化论坛,2013(3).

[4] 邹贤尧.东南亚電影的跨界征象[J].文艺争鸣,2010(24).

[责任编辑:杨楚珺]

猜你喜欢

影视剧东南亚传播
活捉一只“怪怪虫 ”
跟着影视剧学育儿
影视剧制作方需提高隐私保护意识
戳破泡沫不能只靠自然选择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美俄聚焦东南亚
本 期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