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数学特困生采用的教学策略研究

2020-04-07刘广华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20年3期
关键词:小组讨论

刘广华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学习特困生。日前,山东省、上海市等高考大改革,打破了传统的文理分科,分科不再是理化生、政史地,还有很多组合如生政地、理化地等。在教学中发现,对于其中一些组合中的学生,他们的数学成绩比较堪忧,因此如何提升数学特困生的成绩,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数学特困生 小组讨论 培优计划

一、小组讨论会——一传十,十传百的教学理念

我在教学过程中,将班内数学成绩前十名的学生组成10个学习小组组长,另选一个总组长加一个副总组长,负责全面分组,学生按1到10名,11到20名,21到30名,31到40名等分成几层,十个学习小组分别从每一层中选择一名学生,由抽签决定选择学生的顺序,按抽签的顺序选择每一分层的学生,若最后剩下的一两名学生没有被组长选择,则由两名学生选择组长进入小组。小组形成后,我会举办每周1至2次的小组讨论会,优先教会十个小组组长一些简单的概念,指导他们学会并指出相应的预习要求,上课小组讨论要求,这个会议叫做小组讨论会,然后由小组组长去解决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

二、数学培优计划——督导学生学习过程的关键

每一个学期开始时,我都制定一个学生培优计划,具体条目有很多,每个班大约有十余名学生参加数学培优计划,参加的学生都要签培优计划承诺书。例如,我在教高一中时,高一必修4培优计划细则如下:

1.参加同步讨论小组培优计划的学生每天进行常规检查,包括:作业检查、同步训练的检查、知识点的检查,并填写数学学习情况跟踪表。

2.本学期培优计划共分为:诱导公式、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的数量积、和角公式、统计、概率、同步培优等培优讨论小组;各培优讨论小组限为5人,多于5人再重组一组,相应小组除同步培优小组外完成后自动解散。

3.参加培优计划小组的学生每天必须先学后教,每天上课前要至少完成教材中的课后题的练习题。

4.参加培优计划的学生每周一次上交数学笔记(包易错题整理)。

5.参加培优计划的学生每周一次做的周清测试由教师或由课代表批阅,并及时纠正错误的知识及习题。

6.每周定时安排培优计划交流会,安排时间基本上为20分钟,具体时间详见安排表;同步培优小组交流内容为上周及本周的易错知识、上课遇到的问题、课下遇到问题;其他培优小组为各分点内容。

7.参加同步培优计划的学生要做到每日一题,该题为前面学过的内容,不能应付。

8.教师培养培优计划的小组成员的数学心理素养,培养内容包括:对做题目条件的分析能力、细心能力、字体书写规范能力等问题进行分析,并引导学生进行纠正。

9.本培优计划中详细规定了教师与学生的应尽的权利和义务,若违反条例中的2条2次以上则开除培优计划。

10.本培优计划自XXXX年XX月XX日起执行。

三、制定培优计划考核方案——注重学生学习的评价

为了评价学习过程,我制定了培优计划考核方案,并根据考核方案计算最终的培优计划考核表,经过多次修改,形成了最终的考核方案。其中考核中目标分数是自己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制定的,制定目标分数随考试的变化而变化,与名次相关。具体制定方法是:先考虑到学生易错、易混失分点,加上新的考试中的应提高名次相关的分数制定的,例如我在某次考试后的培优考核表,如表1所示:

在考核量化考核表中,说细地分析了学生的上次成绩,同名次应得分数也就是目标分数,学生与本次应得分数相差不超过10分,则完成培优计划,否则未完成。

四、教学课堂中采取措施——注重课堂效率与效益

1.教会特困生分解难题。大家都知道难题一般是由多个知识点组成的,但是很多的特困生不会把多种知识联系起来,所以在做题时感到难度很大。如果能把题目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分解出来,逐步解决,就可以化难为易了。例如,在冬季,某地居民对猪肉的需求情况的一组数据,如表2所示。

(1)求出y对x的回归直线方程;

(2)如果价格升为14万元/吨,请你预测猪肉的需求量是多少,

解:(1)

2.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学习不仅要学会解题,同时也要会讲题。不仅会一个题,还要会一类题,学会独立思考。如在讲解线性回归直线的求法的时候,我先可以先让学生在课本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何运用公式,学会列表后,如何再选用公式,让他们自己分析如何推导出公式的或如何进行相关系数的检验,进而举一反三。在这个过程中,小组讨论会的小组长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小组讨论会的小组长会随机找出小组的成员分析解题过程,小组内研究解题过程。

3.延长学生记忆周期。科技的发展让我们的教学环境发生了变化,我们学校现在都在使用电子白板。在电子白板书写数学内容不再像过去那样单一,需要强调的内容可以用放大镜显示,讲过的重要的题、重要的结论,可以用截图的方式保存下来,让学生在一张A4张上打出九个题目,制作成小卡片,在路上、在去食堂的路上或者在操场上等地方都可以去看一眼所讲题目,同时在教师的博客、个人网页、朋友圈均可以看到这些讲過的题目,假期中也可以用手机随机登陆网站查看这些题目。

4.题目最好多做几遍,多加强对作业的反馈。要想学好数学,平时的练习必不可少,但这并不意味着要进行题海战术,做练习也要讲究科学性。在选择参考书方面,可以听取一下老师的意见,一般来说老师会根据自己的教学方式和进度给出一定的建议选题。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做题发现并解决自己已有的问题,总结出各类题目的解题方法并且熟练掌握。在这里有两个建议:一是在做填空选择题时可以在旁边的空白处写出一些解题过程,以方便以后复习;二是题目最好做两遍以上,以便加深印象。

5.采用竞争机制,奖励优秀的学生。按座位将全班学生分成10个讨论小组,各组自选出一个组长主持工作。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中抓住好的时机,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然后全班集思广益,各组可派代表发表看法。按小组计分,优秀者给予奖励(如某一时段质量免检,课外活动奖励学分等)。因集体荣誉感,学生发言十分踊跃。例如寻找满足某些条件的集合,可以几个小组比赛,看哪个小组做得快,方法比较多,并实施奖励。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展开思维,参与到解题的过程当中,从而起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6.多表场、多赞美,让学生重拾学习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让学生发表对知识的观点,提出解题的方法。比如,我在讲超几何分布时,阅读后概率后你认为关键的是什么,有一个特困生说分类,我给他一个赞美的掌声,我说原来我们的XXX这么厉害啊,一针见血发现了问题的关键,该生因发现数学的奥妙之处以后更加认真学习。

7.利用几何画板动态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几何画板动态展示椭圆的形成过程、函数的变化过程、量化验证一些定理,玲珑画板展示立体几何中的线面关系等,给课堂增加了趣味性,学生学起来更加专注。如立体几何中,一条绿线垂直于两条相交红线的标注,让学生解决立体几何题中都去找这个关键的绿线与红线,通过旋转这些几何体,观察点线面关系。同时随着教学能力的提高,我还利用数学软件揭示数学解题方法与技巧。

总而言之,数学特困生需要更多鼓励和帮助。教师应尽量从各种学习过程中量化他们的学习,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各种办法,并在教学中实施这些方法,相信一定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有效运用,凝聚素养精髓
“自能”课堂中小组讨论的实施策略
高中数学课堂小组讨论1+1模式教学应用
试论如何处理好历史课堂小组讨论和独立思考的关系
从相互倾听到交响
对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讨论的思考
浅谈民办院校数学教学改革
应用“小组讨论法”改进《微生物学》教学的初步实践
唤醒倾听的耳朵,打开合作的心扉
浅析小学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