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曹涵美绘巴金《家》连环画初探

2020-04-07许海洋

南方文坛 2020年1期
关键词:全图金瓶梅巴金

1931年4月18日至1932年5月23日,巴金长篇小说《家》最初以《激流》为题连载于《时报》。1933年5月由开明书店出版单行本,更名为《家》。此后,《家》在以青年学生为主的读者群中,逐渐成为畅销名作。1940年代,小说《家》被改编为连环画、话剧、电影、舞台剧等多种艺术形式,深受上海市民欢迎。正如1942年王易庵在《巴金的〈家·春·秋〉及其它》一文中所说:“《家》、《春》、《秋》,这三部作品,现在真是家弦(传)户诵,男女老幼,谁人不知,哪个不晓,改编成话剧,天天卖满座,改摄成电影,连映七八十天,甚至连专演京剧的共舞台,现在都上演起《家》来,借以多多号召观众了。”①

1940年代对《家》的图画改编,已为学界熟知的是1941年费新我绘、钱君匋编的《家》“连续画本”,笔者新近则发现“曹涵美画巴金原著《家》”连环画连载于1942—1943年的《海报》,这是连载于上海小报,直面市民的连环画创作。1942年7月1日,“曹涵美画巴金原著《家》”连环画在《海报》连载,1943年2月25日停止连载,历时半年有余,共二百三十二期②。连环画《家》在《海报》连载期间,近乎日更一期,鲜有间断③。

上海小报《海报》创刊于1942年5月1日,金雄白创办,汤修梅主持辑务,吴崇文编电影版。日本战败投降后,1945年8月18日,《海报》停刊。而后,毛子佩接收《海报》,于1945年10月10日更名为《铁报》复刊④,1949年6月13日,《铁报》停刊。

《海报》的创刊原因,金雄白自己给出了非常详尽的解释:“我之所以创刊这一张《海报》,虽然只凭一时的心血来潮,但也有极其复杂的内幕。……无意中卷入政治漩涡,一九三九年起,先后在南京与上海,创办了两张半官性的大报——《中报》与《平报》……忽然想到有《平报》现成的基础,一切人力物力,都不必外求,办一张只谈风月的小型报,大可用以自娱娱人,于是《海报》就在我这样的心理状态下问世了。”⑤在上海沦陷时期,一般寻常小报只能在本市行销,而《海报》附设于《平报》社内,随《平报》在沪宁、沪杭两地各大中城市发行⑥。由开始时的日销六七千份,逐渐增加至四五万份,而当时其他小报的销数只有二三千份⑦。负责《海报》发行的邹祥在《一纸风行两小报》一文中,言及《海报》曾发行“七万余份”时说道:“对这一张小报而有如此成绩,我完全不敢居功。主编的汤修梅,创造了新颖的版面,安排了活泼的内容,拉拢了在上海所有第一流的作家,他确是以全副的精力来从事这一张四开的蚊报编辑。”⑧金雄白也肯定了汤修梅是编辑小报的能手,版面编得活泼美观,《海报》有那么多作家撰稿,全都归功于汤修梅的拉拢之力,他甚至認为汤修梅爱护《海报》远在他之上⑨。

《海报》各版所载内容博杂,主要包括社会趣闻、艺坛消息、文艺作品、长篇小说以及杂论随笔等,因“只谈风月,自娱娱人”为其办报宗旨,所以《海报》不涉及政事新闻,还会刊登笑话、世界珍闻、生活常识、名人逸事等富有趣味性的文字。《海报》几乎网罗了当时上海知名的撰稿人,据金雄白回忆:“计有王小逸、平襟亚、唐大郎、陈定山、徐卓呆、郑过宜、蔡夷白、吴绮缘、范烟桥、谢啼红、朱凤蔚、陈蝶衣、卢一方、冯蘅、柳絮、苇窗……《解放日报》社长恽逸群……女作家有周錬霞、陈小翠、潘柳黛等。”⑩经查阅,《海报》还刊登了张恨水的长篇小说《回春曲》、赵焕亭的《红粉金戈》、周小平的《爱的旋律》、顾明道的《刘秀三》等。此外,包天笑、徐凌霄曾为《海报》撰文,李健吾、柯灵的文章也曾在该报露面。由此可看出,《海报》的执笔人名家荟萃,聚集了众多上海文坛的前辈与新秀。

值得注意的是,《海报》自创刊之初就刊有故事图画。1942年5月1日起连载陈丹苹撰写脚本,吴一舸作图的《杨贵妃画传》,至6月24日,四十六幅图画全部刊完。《杨贵妃画传》连载期间,图画《家》连载前,《海报》偶尔刊有曹涵美选画《金瓶梅词意》11。1943年2月16日,图画《家》连载尚未结束,《海报》已开始连载由白萍撰文,董天野绘制的连环画《卖油郎》,至4月22日,五十二幅图画全部刊完。此后,《海报》还连载过由董天野绘连环画《貂蝉》,冷芳撰文、张荻寒绘画的《王昭君画传》等。

由此可看出,《海报》是一份兼具趣味性与文艺性的消闲报,该报所载文章多为文坛健笔之作,加之新颖活泼的版面编辑,以及更为广阔的发行网,故该报一问世即成为畅销报纸之一,在1940年代的上海有着不凡的影响力。

曹涵美(1902—1975),江苏无锡人,原名张美宇,因过继给舅父家改姓曹,与大哥张光宇,三弟张正宇为“漫画会中三兄弟”。他业余学画,擅长连环画、漫画。1919年起,他开始向报刊投稿,并改名为曹涵美。1924年曹涵美在《无锡新报》每日载有一幅《百美图》,1927年,他已担任《上海画报》记者,并发表多幅《仕女图》。1929年,曹涵美在《北洋画报》发表“美的装束”系列图画。1932年张氏兄弟三人与邵洵美合开上海时代图书公司,曹涵美担任会计兼编辑,出版《时代画报》《时代漫画》《时代电影》等刊物12。1934年2月起在《时代漫画》上连载的《金瓶梅》四十二幅工笔画插图,是其代表作,该系列图画故事情节表现适当夸张,生动入微地勾勒了人物的眉眼表情和身体动势,别具特色,广受读者欢迎。应读者强烈需求,1936年6月1日,上海时代图书公司出版了《曹涵美画第一奇书金瓶梅全图》(第一册),一共印了三十九幅画。1937年7月1日,续作另外三十九幅图画的《曹涵美画第一奇书金瓶梅全图》(第二册)出版发行。后因抗日战争爆发,曹涵美暂停创作《金瓶梅全图》。1942年2月,上海国民新闻图书公司出版发行了曹涵美的长篇连环画十册本《金瓶梅全图》,是曹涵美重新创作并发表于上海《新中国报》的五百幅《金瓶梅》连环画结集。擅长画学理论的国画家贺天健撰文称道:“曹君涵美,余老友也。工人物,铁线游丝。上规李龙眠、钱舜举,下法仇实父、改七芗,驳且自成一家。所作《金瓶梅》本事图,工致精能,吴友如无其秀也。”13

可见,曹涵美是当时极为活跃的上海连环画名家,所作连环画成果丰硕、特色明显,极具市场潜力,也契合《海报》趣味性与文艺性并重的办报方针,因此其新作巴金《家》连环画刊载于《海报》,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1942年6月25日起,《海报》就刊有预告:“本报增刊名画预告:曹涵美先生 精绘长篇杰作 家 巴金原著 绝世妙绘 文坛奇葩 无价之宝。”14其中“曹涵美先生”和“家”均采用黑体大字,连续六天刊登预告,以引起读者注意。(见曹绘《家》预告图)7月1日,曹涵美精绘巴金原著《家》连环画开始连载于《海报》,1943年2月25日停止连载,共二百三十二期。每期都有刊头画,是依据《家》中对高公馆大门的描述“这所公馆和别的公馆一样,也有一对石狮子在门口蹲着,屋檐下也挂着一对大的红纸灯笼。只有门前多了一对长方形的大石缸”15设计描绘的,大门敞开,里面写着黑体大字“家”,大门上方匾额处写着“曹涵美画”四个字,台阶最下方印有“巴金原著”四个字,左下角印有曹涵美印章“美”字。(见曹绘《家》刊头画)每期图片都配有巴金原著的文字,多则千余字,少则不足百字,并从该图所配的文字中选取一小句作为这一期图画的小标题,间或有细微的文字变动,小标题就是这幅图画的主要内容,每期图画所配的文字与上一期几乎是连贯的,都是巴金小说《家》的原文16。1942年7月2日这期连环画的小标题为“觉慧走到他身边”,图画的内容为风雪中,觉慧撑着伞,走到同样撑着伞的二哥觉民身边,觉民回头望着觉慧,二人交谈。(见曹绘《家》之二)经查阅,曹涵美绘图配文所用的巴金原著《家》是1937年5月开明书店版本,可以说是当时《家》的通行本。曹涵美《家》绘图所配文字一直到第十七章的“这一天底重要的时光过去了,于是这公馆又开始向静寂的路走去”一句。可见,虽然曹涵美并未画完整部小说《家》,但是已绘制图画内容占近乎整部小说的一半。

曹绘《家》预告图                  曹绘《家》刊头画

曹绘《家》之二:觉慧走到他身边

1942年12月17日,《海报》刊有半老书生《家——赠曹涵美》的短文,此文亦是第一篇对曹涵美绘《家》连环画的评论文章。该文称赞曹涵美所绘《家》的图画画面新奇,与众不同。查阅资料可知,“半老书生”为吴观蠡,原名吴骥德,笔名有测海、半老书生等。辛亥革命后,他被聘为《锡报》编辑。1917年,吴观蠡独自经营《锡报》并自任主编。他亲自参加采编,常为副刊写些小品文和诗词,文笔隽永。吴观蠡和他办的报纸在苏南一带较有影响。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不久,曹涵美在吴观蠡主编的《锡报》副刊发表一幅《钟进士斩妖》图,以表达中国人民对五卅惨案的罪魁祸首英、日帝国主义者的强烈愤慨。曹涵美还画了题为《病变画谣》的连环漫画二十幅,揭露了当时军阀混战在无锡犯下的罪行。此间,1923年8月5日,吴观蠡创办《轰报》,曹涵美是该报的编辑记者17。吴观蠡和曹涵美同在无锡,同为报界名人,还同在《轰报》工作,使得双方有很多机会接触,并熟识起来。1942年起,吴观蠡在《海报》设有《半间屋随笔》专栏,常发表一些论说、小品文等。

《家——赠曹涵美》原文为:“老友曹涵美兄,于绘事有创作精神,每以奇胜。与拙作打油,力避平凡,殊途而同归。近读本报之《家》,画面新奇,神彩焕发,喜咏一绝,聊当晤谈。我爱曹涵美画家(此句有二解:上四下三我爱涵美乃一美的画家。上五下二则言我爱涵美所画巴金的《家》。),家家都道是名家;家家家里家庭事,家数珍奇只此家。末句谓涵美之画,只此一家,并无分出,其章法线条,与众不同。”18作为老友,吴观蠡撰文作诗夸赞曹涵美所绘《家》连环画,虽不免溢美之词,亦不难从中感受到他對曹涵美绘画风格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称其绘画“每以奇胜”。而他一再提及“本报之《家》”“画面新奇,神彩焕发”,并称“涵美之画,只此一家,并无分出”,强调曹涵美《家》绘图的独特性,在某种意义上,这是对《海报》连载曹涵美所绘《家》连环画广告宣传的一种方式,撰写如此具有趣味的打油诗互动,主要目的仍是提高读者对《家》连环画的关注度。

曹涵美所绘图画题材多为故事性强的古代长篇名著,如《水浒》《西厢记》《红楼梦》《儒林外史》《长恨歌》等。若要分析曹涵美的绘画特点和绘画风格,就要先分析上文提到的曹涵美所绘1936年版和1942年版《金瓶梅全图》的风格特征。

曹涵美绘《金瓶梅》图画,不以艳俗取悦读者,而注重场景的铺展与人物性格的展现,绘画风格也自成一格,有他自己的章法。在1936年《曹涵美画第一奇书金瓶梅全图》(第一册)出版后不久,有人评说:“曹君之画,古味若唐宋人,阅者欣赏;但现代色彩,自然流露,如画地板,将木纹画出,线条太多徒惹人目乱,改之,则全美尽善矣!”19曹涵美反对“复古从旧”,他曾在给姚灵犀的复信中节录了自己写过的一篇文章,侧面表述了自己的绘画理念:

你说我是宋元派的古画,里面却有宋元人所想不到的现代章法。你说我是现代派的新画,里面却有现代人所不屑学的宋元章法。有些,简直非宋非元,也非现代,完全出于我自己杜造:如眼角的传情,眉梢的挑语,人体的注意,纱衫的透明,角度的变化,视线的不一,把名字作图案,以春意为云烟。说非讽刺,然而脸的牛马,为何又兽又鬼?说无透视,却是景的远近,有拆有合。20

由此可知,曹涵美画1936年版《金瓶梅全图》在学习古人章法的基础上,更注重自我创新。他采用大景别宏观构图,同时注重微观描绘,景物和背景极为细致,又因故事节奏慢,画面需要囊括的信息多,从而淡化了人物在整个画面中的存在21。(见1936年《金瓶梅全图》:第一集之二十二)正如王汝梅所说:“早期画作重布景,多大场面,用鸟瞰透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画作重人物重表情,用平面透视。”221942年版《金瓶梅全图》的绘画,曹涵美不仅吸收了中国黑白木刻技法,还借鉴了西洋装饰画艺术风格,用纵线、横线等直笔勾勒背景,很少用曲笔,旨在突出人物。人物采用简练白描手法,以直线为主,在线条交错中,突出人物的动作,增加人物的冲击力。(见1942年《金瓶梅全图》之四百六十)

1936年《金瓶梅全图》:第一集之二十二

1942年《金瓶梅全图》之四百六十

从某种程度上讲,1942年是曹涵美绘画风格有所转变的一年,正是在这一年他选择绘巴金原著《家》。曹涵美《家》的绘图风格,与1942年版《金瓶梅全图》风格相似,于传统工笔画的铁丝游描笔法中,融入了浮世绘和西方立体派风格,多用直笔,少用曲笔,在呈现原著风貌的基础上,于高家整个大环境之中,更着重描绘典型性的故事情节,突出人物动作、表情,彰显人物的内心世界。(见曹绘《家》之二十九)关于绘画风格的转变,曹涵美曾在1942年版《金瓶梅全图》第七册中这样写道:“创作不能墨守旧规,一味墨守旧规,便不知创作。”23

曹绘《家》之二十九:你的痛苦是什么?

曹绘《家》之一:努力和风雪战斗

曹绘《家》之一六九:年轻人的一桌

曹涵美绘《家》的首图标题为“努力和风雪战斗”,标题取于此幅图所配的巴金原著文字,画面上用线条勾勒出一些树木,迎着风雪,傲然挺立。远处有人举着伞,顶着风雪,艰难前行(见曹绘《家》之一)。在曹涵美绘《家》的图画中,既有大场面的宏观构图,又有主要故事情节的细致描绘。如除夕前高家吃年饭合家欢乐大场面,更是以高家小辈这一桌人吃饭喝酒的细节来突出全家一起吃饭时的欢快热闹。(见曹绘《家》之一六九)此外,还用十二幅图呈现出夜深人静,鸣凤坐在桌前回忆自己凄惨的身世,继而幻想着未来生活的情节24。从这十二幅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曹涵美绘图更为注重呈现人物的心理活动。曹涵美笔下《家》中主要人物形象,个性特征较为明显。觉新留长辫、戴瓜皮帽、身着马褂长衫,动作较为单一,或坐或走,高家长子的形象设定很明显。觉民短发,戴眼镜、穿长衫,个子稍高,动作幅度小,符合其较为成熟的特点。觉慧短发、穿长衫,个子比觉民稍矮些,动作多、幅度大,能体悟到他不受拘束、向往自由的个性特点。鸣凤梳长辫,动作虽多但幅度小,展现作为仆人的她温柔、顺从的一面。琴,同样梳着长辫,头戴一蝴蝶结发饰,从她的动作中看出她果断、勇敢的一面。其余人物外貌及衣着特征不甚明显,但均符合人物形象的设定,比如出嫁了的女子都是发髻,未出嫁女子都为长辫,但在每幅画面相应情节中的动作特征都极为显著。这正是因为此时曹涵美绘画的突出特点是:在故事背景中突出人物动作、表情,以此增强人物的冲击力。

早在1941年8月,万叶书局出版了一部由费新我绘,钱君匋编的巴金《家》的“连续画本”,是钱君匋设计的“万叶画库”之一。为了生动演绎《家》这部小说的情节,使其在青少年读者中发挥作用,巴金想到了运用当下流行的连环画这一形式25。于是,钱君匋受巴金之托,请费新我精绘完成。全书一百四十六幅画,以毛笔水墨出之,小三十二开本。画占书面三分之二,三分之一位置是文字说明,可容百余字,钱君匋只能叙述《家》的故事梗概26。编绘者为与当时的“小人书”区别开,不称其为连环画。此书百余幅连续图画呈现了巴金《家》的主体情节,每幅画上都有简明精练的文字,用以说明图画的内容。第一幅图标题为“高公馆的大门”,图画上有两个石狮子守在公馆黑漆大门前,门上挂着两个纸灯笼。(见费绘《家》“高公馆的大门”图)随后两幅是高家主要人物的头像画像,配文是对他们的身份介绍。最后一幅图的标题是“觉慧跟着流水不断地向前进”,觉慧站在船头,告别家和故乡,跟着江水向远方前进。(见费绘《家》“觉慧跟着流水不断地向前进”图)费新我将觉新设定为一个梳偏分、穿长衫的青年男子,给人敦厚温顺之感。觉民短发、戴眼镜并穿长衫,个子略高,斯文沉稳。觉慧中分发式、穿着中山装,或眉头紧锁,或怒目圆睁,或振臂高呼,均可见其愤慨激进的一面。琴梳着一根长辫,穿着大方,表情自然轻松。鸣凤梳着两根长辫,表情略带忧愁。画家陈秋草为本书作序时说:“本书在制图的时候,对于每一画面景象位置,书中人物面貌的揣摩和语意的象征写出等,都有过很审慎的思考;画的技术也颇合水准。这是具有‘新启蒙运动价值的艺术,让大众来欣赏这本《家》的默片演出吧。”27费新我人物素描功底很深,他所绘《家》中的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甚至有人以为“图文都忠实于原著的”28。费新我以传统水墨画的形式较好地完成了对故事背景环境的描绘和氛围的渲染,但在人物造型和心理刻画方面,很难说已经完全体现出原著的精髓29。

与之相比,曹涵美所繪的《家》虽然笔法简洁,或是通过人物适当夸张的动作,或是通过背景的勾勒,以突出人物特点,增强人物的活力。如觉慧在花园里爬树替鸣凤折梅这一情节,曹涵美按照原著“先把左脚提起……然后把右脚也移了过去。于是他俯着身子去折那花枝”绘图。(见曹绘《家》之一一八)曹涵美以简洁笔法生动地呈现出觉慧攀树折梅动作的惊险,以及鸣凤因担忧而奔跑过来的急切,动作略显夸张,从侧面体现了觉慧激进果敢的一面,也很好地表现出鸣凤心系觉慧之情。而费新我在同一情节的绘画中,以水墨笔法描绘一片深远幽静的梅林,觉慧攀于树上,鸣凤在树下等待,右手执起悬于半空中,似在叮嘱攀树折梅的觉慧注意安全。通过这一细节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曹绘和费绘是对《家》两种不同风格的图像化改编。前者细节上更忠实于原著,细节突出,重人物动作和心理的细腻呈现,绘画风格融汇中西,别具特色,更容易吸引读者。后者则是以水墨描绘背景,渲染氛围,具有浓郁的国画氛围,与曹绘风格迥然不同,也是小说《家》颇具风格的一种图像化改编。

费绘《家》:高公馆的大门

费绘《家》:觉慧跟着流水不断地向前进

曹绘《家》之一一八:正看见鸣凤底仰着的头

据查阅,《海报》不乏对巴金和巴金作品的相关报道,尤其是集中在连环画《家》连载于《海报》前后期间。1942年5月13日,《海报》第三版刊载了一则《巴金之秋·将在兰心上演》的消息,称巴金《激流三部曲》改编成戏剧后大受欢迎,在剧坛交了运,并介绍了当时《激流三部曲》戏剧改编的各种版本,最后点明《秋》在兰心剧院上演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合作的编导人员是由巴金本人指定的。7月30日第二版《巴金之家》一文报道巴金的《家》被改为舞台剧上演后,广大文艺青年认为是辱煞巴金的作品。而撰稿人认为无论是话剧、电影还是舞台剧,《家》观众之盛在于其故事为世俗向往。8月6日第一版刊载的《巴金之家》消息中,作者对有人因看到《家》改编为电影后蜚声远扬,继而又将其改编为平剧赚取利益,特别是其在炎热的时节上演,演员穿着棉袍外套,挥汗如雨的滑稽现象,作了一首打油诗给予讽刺,并以此映照《海报》刊载曹绘连环画对于巴金《家》改编之图文双绝。1943年3月23日第二版《白玉薇口中的巴金》一文中白玉薇承认自己最喜欢读巴金的作品,因为是用情感做出发点的。她认为巴金在唤醒青年男女的同时,却撇下她这类人走了,还唱着高调。此外,《海报》还刊登了巴金小说《火》改编为戏剧上演,陈西禾正在将巴金小说《春》改编为戏剧,《家》电影场场客满等消息,甚至还报道了巴金结婚的消息30。从以上诸多报道中,可以看出作为一个典型的上海小报,《海报》不仅关注巴金作品的相关消息,还对巴金的生活方面进行报道,正是源于巴金及其作品不仅在文坛有着显著的地位,在市民读者中也较受欢迎。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巴金小说《家》在1940年代已然成为文坛畅销书,以至多种艺术形式改编层出不穷。《海报》作为一份在当时颇有发行量的市民报纸,也积极参与到宣传报道中,此时曹涵美绘《家》连环画在《海报》的连载刊行,可谓适逢其时。一方面,曹涵美绘画风格转型后,以其选取绘画题材的时代性和艺术风格的独特性,使得《家》连环画成为继《金瓶梅》连环画之后他的又一代表作。另一方面,在巴金《家》连环画改编的脉络中,曹涵美绘《家》连环画以直线勾勒的简洁笔法和对人物心理的细腻描绘为特色,使得绘画呈现出将古典绣像神髓与现代装饰画艺术相融合的独特风格。无论是与同时代钱君匋编、费新我绘《家》连环画相比较,还是与此后李仲源改编、董天野绘《家》等连环画相比较31,曹涵美绘《家》连环画可以说是巴金《家》图像改编系列中的重要一支,也是中国现代连环画艺术长廊中独具意义的存在。此外,连环画作为雅俗共赏的绘画形式,是老少皆宜的通俗读物,曹涵美绘巴金《家》连环画,对于推动巴金长篇小说《家》在1940年代的普及,扩大其读者群,增强其影响力,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注释】

①王易庵:《巴金的〈家·春·秋〉及其它》,见《杂志》1942年第9卷第6期。

②③据笔者查阅《海报》,連环画《家》在1942年11月27日连载期数标为一四八,11月28日标为一五○,根据巴金小说原著《家》,发现两期图片所配文字内容是连贯的,故属于排版期数错误。自此期以后,图画《家》连载期数均多标出一期。应实为二三一期。因现存《海报》缺1942年12月31日这一期,故缺少图画《家》一八二期。

④《铁报》是在1927年7月7日,由毛子佩在上海创办。曾于1932年停刊,1934年复刊后,1937年抗战爆发后再次停刊。抗战胜利后,毛子佩接收了金雄白创办的《海报》,并于1945年10月10日复刊《铁报》。经笔者查阅,1937年以前的《铁报》版式相同,共三版,第一版两开。而现存最后一期1945年8月18日《海报》与1945年复刊后的《铁报》版式相同,报头刊登的报馆地址与电话也完全一样。因此,复刊后的《铁报》实际上就是《海报》,仍按《海报》原来版式、内容及发行网继续出版发行。

⑤⑧⑨⑩朱子家(金雄白):《〈海报〉的开场与收场》,见《大人》杂志第1期,转引自刘心皇《抗战时期沦陷区文学史》,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9,第25、26、26、26页。

⑥贾树枚主编,《上海新闻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海新闻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第193页。

⑦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新闻研究资料》编辑室编:《新闻研究资料》第四辑,新华出版社,1981,第253页。

11如《海报》1942年5月2日第1版,5月5日第1版,6月25、27、28、29、30日第2版等。

12郭谦:《走进世纪文化名门IV闪耀百年中国的文化星座》,海南出版社,2006,第122页。

13黄可:《漫话海派漫画》,文汇出版社,2015,第26页。

14《海报》1942年6月25日第4版。

15《海报》1942年7月7日第2版。

161942年10月5日《海报》刊登图画《家》的九七期与10月6日的九八期,所配文字内容不连贯,与巴金原著《家》有出入。缺少觉慧在张惠如的邀请下,与众多学生一起在督军署门前的广场请愿事件的经过与结果,直接跳至觉慧在学生联合会开会回来后被叫到祖父房里这一情节内容。

17汪源清编:《无锡史志》第16辑,无锡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1991,第49页。

18《海报》1942年12月17日第3版。

1922王汝梅:《王汝梅解读〈金瓶梅〉》,时代文艺出版社,2015,第338、339页。

20王汝梅:《金瓶梅与艳情小说研究》,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第378页。

21参见无锡广播电视台《发现》栏目《张派曹涵美:新画缘起〈金瓶梅〉》系列视频中戴敦邦的发言。

23曹涵美绘:《金瓶梅全图》第7册,国民新闻图书印刷公司,1942。

24《海报》1942年7月31日至8月13日第2版。

25《费新我之意志和毅力》,见沈伟东编著《苏州近代人物琐记》,古吴轩出版社,2015,第147页。

26张前方:《费新我与湖州》,沈阳出版社,2013,第64页。

27费新我、钱君匋编绘:《家 连续画本》,万叶书店,1941。

28《〈家〉的绘图本》,见邵燕祥著《旧时船票》,上海远东出版社,2008,第302页。

29张前方:《费新我与湖州》,沈阳出版社,2013,第65页。

30《海报》1943年9月23日第4版,11月29日第4版,1944年4月25日第4版,8月5日第1版。

31杨剑龙:《论巴金小说〈家〉的连环画改编》,《都市文化研究》2015年第2期。

(许海洋,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生)

猜你喜欢

全图金瓶梅巴金
《金瓶梅》里的水产:餐桌上的游龙戏凤(下)
一生
巴金的“不在意”
1949年后《金瓶梅》的几次出版情况
巴金人物轶事——因书得爱
图画捉迷藏
小巴金“认错”
被视为“禁书”的《金瓶梅》将出版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