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本科生转专业动因的调查与分析
——以苏州T 高校为例

2020-04-06苏州科技大学刘祎蓝

亚太教育 2020年23期
关键词:降级师范类本科生

苏州科技大学 刘祎蓝

高校本科生转专业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许多本科生有着转专业的迫切愿望。究竟是何原因使其产生转专业的意向呢?了解清楚这一问题,有利于更好地在转专业过程中为本科生提供有效指导,帮助其成功实现转专业愿望,满足其转专业需求。

一、调查的基本信息概述

(一)调查对象与内容

本文调查对象为苏州T 高校2020 年申请转专业的本科生,对其个人基本信息、目前所学专业情况、拟转入专业意向、转专业动因等进行调查与了解。一般而言,本科生转专业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学生按照学校的规定申请转专业;二是学校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情况的发展变化,在学生同意后,对学生所学专业进行调整。与第二种情况类似的,大类招生专业分流也属于转专业的范畴,本文调查对象限于第一种情况下的学生。

(二)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苏州T 高校2020 年申请转专业的本科生共270 名,男生116 人,占43%;女生154 人,占57%。其中,约3/4 的学生申请降级转专业(见表1),在调查“若转入学院考核后要求降级,是否同意降级转专业”问题时,绝大多数的学生表示同意降级转专业。降级转专业的优势在于可减轻学生课程方面的压力,不用一边补修新专业培养方案中上一学年的课程内容,一边进行当前学期的课程学习,相当于从新专业的学习起点出发,学习压力相对较小;对转专业跨度较大的学生来讲,也能更好地适应新专业,故大部分学生选择降级转专业。

表1 学生是否申请降级转专业

申请转专业的270 名本科生分别来自13 个学院,其中申请转出学生人数最多的3 个学院依次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44 人,占16.3%)、化学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42 人,占15.6%)、土木工程学院(31 人,占11.5%);申请转入学生人数最多的3 个学院依次是数理学院(58 人,占21.5%)、外国语学院(55 人,占20.4%)、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20 人,占7.4%)。若从专业角度统计,申请转出学生人数最多的3 个专业依次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15 人,占5.6%)、应用化学(14 人,占5.2%)、社会工作(14 人,占5.2%);申请转入学生人数最多的3 个专业依次是英语[师范](59 人,占21.9%)、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50 人,占18.5%)、汉语言文学[师范](20 人,占7.4%)。其中,申请转入师范类专业的学生有168 人,占转专业总人数的62.2%。

二、苏州T 高校本科生转专业动因的调查

对苏州T 高校2020 年申请转专业的270 名本科生的转专业动因展开调查,得出以下结论。

1.超过一半的学生因喜欢新专业或不喜欢原专业而选择转专业。通过表2 的数据可以看出,约35%的学生表示因兴趣原因而选择转专业,或对原专业缺乏兴趣,或更青睐新专业。也有部分学生表示在新专业更能发挥自身特长。近10%的学生表示对原专业不满意或不适应:在原专业学习吃力;对原专业的课程结构设置、教学内容、师资条件等不满意;高考填报志愿时较为盲目地听从了别人的意见,对现在所学专业缺乏认同感。有5.6%的学生表示当初因高考分数限制而被迫填报了“冷门”专业,现在想弥补高考选专业时的遗憾,因此选择转专业。

2.约40%的学生出于对就业前景、职业规划与未来发展的考虑选择转专业。当前社会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绝大多数学生在选择专业时会考虑毕业后的就业问题。约25%的学生认为申请转入的专业比原专业有更好的就业前景。约15%的学生认为新专业更贴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转专业更能实现自身的未来发展。

表2 学生转专业的动因

3.患病、家长的意愿、退役学生复学后的顾虑等因素均影响着学生的转专业选择。一些学生因患某种疾病或确有特殊困难,不能在原专业学习,但仍能在其他专业学习,存在转专业的客观需求。从表2 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3%的学生转专业是听从了家长的意见;此外,有6 名退役后复学的学生选择了转专业,他们其中有人表示学校环境与部队环境迥然不同,从部队退役后感觉无法较好地融入原专业班集体,同时深感课程学习难度过大,故申请转入学习难度较小的专业,重新开始学习生活。

三、苏州T 高校本科生转专业动因的分析

1.高校专业建设发展不完善是促使学生转专业的客观因素之一。在现实中,很多高校专业设置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现象,市场需求不大的专业和市场需求旺盛的专业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及时调整,致使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学非所用。同时课程安排不合理、教师教学方法落后、课程内容陈旧等因素均导致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从而产生了消极的学习态度,对专业缺乏兴趣与认同感,由此提出了转专业。

2.学生对专业缺乏了解,“初选择”与转专业时均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一方面,学生在高考后填报专业时,“专业”对其来讲是一个陌生的事物,学生可能很难对其有直观感受或具体了解,也较少冷静地去思考自己是否真正适合某专业,而且因高考分数或招生名额的限制、家长的意见等外在因素对学生选择专业的影响,这种专业“初选择”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这也就导致学生在真正进行专业学习后,可能会对专业不满意或失望,从而产生转专业的想法。另一方面,学生在申请转专业时也可能存在“冲动”行为,对想转入的专业存在盲目的喜爱,此行为的弊端就在于会浪费可能是仅有一次的转专业机会,而且若后悔转入新专业,则有可能无法再回到原专业学习,这种“冲动”的转专业行为归根结底也是因为学生缺乏对转入专业的了解。

3.就业前景是转专业的主导因素。调查数据显示,在T 高校,师范类专业与“互联网+”相关专业备受青睐。T 高校转专业学生中有六成以上申请转入师范类专业,与此相对的,仅有5 人(1.9%)选择从师范类专业转入非师范类专业。我国一直以来重视教育事业发展,教师行业工作稳定,待遇较好,社会声誉较高,是许多学生毕业求职时的首选。此外,近年来我国新经济新业态蓬勃发展,“互联网+”相关岗位在就业市场上热度很高,T 高校转专业学生中申请转入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学生人数在学院排名中位列第三,仅次于设立师范类专业较多的数理学院与外国语学院,许多学生在转专业时选择转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

综上所述,高校应加强专业建设与发展,使学生对专业产生浓厚兴趣,增强专业认同感。不断优化专业设置,升级课程配置,壮大师资力量,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真正习得过硬的专业本领,掌握专业知识,获得对专业的归属感与认同感。此外,高校需对本科生加强专业教育与宣传,让学生知悉专业,减少盲从。可充分利用专家课堂、校园网络媒体、宣传专栏等对本科生特别是大一新生进行正确的专业思想教育。同时,开设若干交叉学科与边缘学科,增加一些跨专业、跨学科选修课供学生选择,让学生对自身专业及其他专业“知己知彼”。

本科生应充分发挥主动性,严肃剖析自身专业学习情况,慎重选择是否转专业。冷静思考自己与原专业的适配度,分析转专业与不转专业两种情况下的优劣利弊。还应考虑假设转专业实现后可能会对新专业不满意而反悔当初转专业决定的解决方案,深思熟虑,给自己留有余地。必要时可集思广益,参考师长亲友、同学的意见与建议,慎重选择是否转专业。若坚定了转专业的决心,则需提早谋划,把握转专业政策机遇:主动了解学校的转专业政策,关注政策动态;对待现专业不能懈怠,保持良好的课程成绩,学分绩点等达到规定的要求;遵规守纪,积极争取科研竞赛与学校生活的奖项与荣誉,提高实现转专业的成功率。

猜你喜欢

降级师范类本科生
社交降级后,终于舒服了
现代年轻人“消费降级”现象大扫描
阅读与写作:高职师范类学生语文课堂核心教法初探
“赏石”会被消费降级吗?
浙江:中职非师范类专业新教师需进课堂下企业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浅析师范类高校化学实践教学的改革和探索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
让教授回归本科生课堂
我校加入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