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压循环结合康复护理对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

2020-04-05毛睿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康复护理脑卒中

毛睿

【摘 要】目的:观察气压循环结合康复护理对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症的疗效。方法:将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联合康复护理,观察组运用气压循环结合康复护理。结果:三个疗程后观察组Fugl-Meyer评分和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气压循环结合康复护理对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

【关键词】脑卒中;肩手综合征;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2-0278-01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是现今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杀手”,其致残率在世界范围内高居第一,在我国也成为第一位的致殘率和死亡原因[1]。肩手综合征是指脑卒中患者在恢复期由于末梢神经血管障碍致患手附中,疼痛及患侧肩关节疼痛并使手的运动机能受到限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威胁,目前关于肩手综合征的确切发病原因尚未明确,临床亦无特效治疗手段,患者疗效亟待提高。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本院康复科在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症康复训练中,采用气压循环结合康复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纳入标准:诊断标准根据张通主编的脑卒中的功能障碍与康复拟定,①患者有神经系统疾病;②单侧肩手痛,皮肤潮红,皮温升高,③手肿胀,手指屈曲受限;4局部无外伤感染。排除由肩周炎,颈椎病,糖尿病及营养不良等所致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疼痛。符合纳入标准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男12例,女8例;年龄48—75岁,平均年龄(64.8±11.7)岁;脑梗死7例,脑出血11例。观察组:男13例,女7例,38—76岁,平均年龄(63.2±10.2)岁;脑梗死12例,脑出血1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干预方法

1.2.1 2组患者均予以常规药物对症支持治疗并结合康复护理,具体如下:①心理护理,列举成功的病例,增强病人康复的信心,为康复治疗,护理创造良好的环境。②良肢位摆放,将患肢抬高,防止患手长时间处于下垂位,维持腕关节于背屈位,可采用上翘夹板固定腕关节,卧位时,将上肢平放,远端抬高与心脏平齐,手指放开,半握空拳,可置一圆形物体于手掌中,以促进静脉血的回流。③主动及被动训练,包括Bobath握手上举,主动耸肩,抓握木棒,球等,同时按摩肩,肘,腕和指关节,手法由轻到重。在可能的情况下,练习主动活动,训练患者旋转患肩,屈伸肘腕关节,医护人员帮助活动患肢,顺应肩,肘,腕各关节的活动,活动轻柔,不产生疼痛为度,每次持续30分钟。④冷热水交替法,冷水10℃,温水40℃,先温水10分钟,然后冷水20分钟,2-3次/天,促进血管收缩和舒张。

1.2.2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辅以采用理疗仪器,国产间歇气压治疗仪,将袖套套在患侧上肢,方法向心性间歇加压,充气压力12KPa,治疗时间30分钟∕次,每日1次,每周7天,治疗1周为1个疗程。

1.2.3评价指标与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康复功能评定和疗效评定,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用Barthel指数量表评定患者的ADL功能;水肿评分标准:0分无水肿,2分为轻度水肿,4分为中度水肿,6分为严重水肿;治疗有效率标准:显效:关节水肿疼痛消失,活动功能无明显受限,手部小肌肉无萎缩;有效:关节水肿基本消失,疼痛基本缓解,关节活动功能轻度受限,手部肌肉萎缩不明显;无效:患者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功能明显受限,手部肌肉萎缩逐渐加重。

2 结果

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水肿评分。

①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

②观察组治疗前上肢Fugl—Meyer评分为12.8±6.2,治疗后为36.5±11.5;对照组治疗前上肢Fugl—Meyer评分为13.5±6.7,治疗后为22.6±12.1

③观察组治疗前Barthel评分为12.8±6.2,治疗后为36.5±11.5;对照组治疗前Barthel评分为13.5±6.7;治疗后为22.6±12.1

④ 观察组治疗前水肿评分为4.8±1.2,治疗后为1.2±1.5;对照组水肿评分4.5±1.1;治疗后为2.7±1.4

经比较可知观察组各项数据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意义存在。

3 讨论

3.1肩手综合征又称为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多发生于脑卒中后1-3个月期间,发生率约为12.5-74.1%[2],以多疗法协同治疗为主,但疗效仍有待提高。本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有助于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良肢位摆放能避免肩关节脱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冷热水交替浸泡能促进患肢局部血管收缩扩张,改善血液循环,并且能促进患肢肌肉反射性收缩,从而改善静脉回流,消除患肢水肿,抑制肌肉僵硬挛缩[3]。

3.2气压循环运用体外反博的原理,通过由远心端至近心端依次充放气过程,将淤积的淋巴液推回血液循环中,加速肢体静脉血流的速度,消除水肿[4]。我科采用气压循环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一方面可增进淋巴循环,促进渗出物的吸收,另一方面促进患肢肌肉的收缩运动,消除肢体肿胀和淋巴水肿。综上,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辅以气压治疗,能进一步缓解患者患肢水肿疼痛,增强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3.3局限性本研究样本量偏少,可能会干扰统计学结果的准确性,未来的研究应扩大样本量,以验证本研究的结论。本研究随访时间偏短,未来的研究应设置更长的随访期,来观察患者疗效。

参考文献

[1] 张艳梅等.门诊高血压患者脑卒中风险的一级预防强化干预[J].减轻护理学杂志,2015,30 (5)

[2] 陈立典等.偏瘫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M].中华理疗杂志,1997,20(1)

[3] 庞全瑭等.伸筋丹胶囊联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程英升,[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1,33(5)

[4] 张黎明.物理治疗学[M].第1版.北京: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康复护理脑卒中
康复护理对解锁精神病患者康复效果的观察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尿潴留康复护理效果的临床分析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