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滋养大学生

2020-04-05吴文怡

江西教育A 2020年2期
关键词:江西中华教材

吴文怡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纪念孔子2565周年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指出:“五千年中华文明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厚土壤,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活水,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和精神基因,是我们赖以存在的精神标识,是我们的根、魂所系。”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以及基本走向,是高校加强德育、提升当代大学生文化素质、增强文化自信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各地高校的做法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了解信息、知识的渠道很多,庞杂的信息再加上一些境外势力无孔不入的渗透,很容易导致一些大学生产生认知偏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怀疑。为全面提升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建立健全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新模式,各地高校有一些有效的做法。

浙江省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在部分学科专业和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融入大学生道德品质及人格培养过程中,用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和形成。

山东省推进儒学文献整理研究出版项目,实施诸子百家文化整理研究出版项目、齐鲁文学艺术经典和名家典籍整理研究出版项目,组织编写《中国传统文化读本》,作为全省高校通识课教材和思想政治理论课辅助教材。

湖南省有关部门与高校合作,编辑一批有趣易懂的国学经典读物,发送到基层社区、企业、机关和学校,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大学校园。

二、推动传统文化进高校总体思路

江西省自古名人辈出,在文学、戏剧、陶瓷、宗教、科技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和独特深厚的历史底蕴,然而大学生群体,往往对此知之甚少或者一知半解。因此,建议江西省教育部门全面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程,让传统文化更好地滋养当代大学生。

江西省高校应在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上,以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目标,推动传统文化进课堂。教育部门要充分利用好江西省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建设课程和教材体系、拓展校园文化、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阐释等手段,在全省范围内建成具有较大覆盖面和较强社会影响力的传统文化课程传承和发展平台,将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落到实处,做出成绩。

三、实施传统文化进高校的目标和方法

(一)把握思想内涵

各高校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大力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人文精神,用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滋养大学生的精神世界。

(二)彰显江西元素,传承江西文化

各高校要充分利用江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江西元素,加强对江西传统文化的研究,把江西文化元素和优良的革命传统精神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等方方面面。

(三)注重创新发展

高校要坚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扬弃继承、转化创新,将优秀传统文化和与时俱进的精神有机融合起来,不断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表达形式,使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四)强化统筹协调

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统筹资源力量,形成全社会与高校合力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的大格局。

四、实施传统文化进高校的内容和步骤

(一)建设优质平台

相关教育部门可以成立江西高校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研究会,定期组织论坛和教研活动,共同搭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教育教学平台;开展对江西历史文化专题研究,加强对江西历史文献的保护和整理,大力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对该类选题的策划、开发和出版;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在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作用,编纂出版系列文化经典,巩固中华文明成果,正确反映中华民族文明史。

(二)完善课程和教材建设

高校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职业教育、本科教育全学段。

1.在各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由省教育厅和教育工委宣传部共同组织编写《中国传统文化读本》,作为全省高校通识课教材和思想政治理论课辅助教材。

2.组织专家研讨本科人文素养类二级通识课和高职高专人文素养类限选课,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同时组织研发相关教材。

(三)丰富拓展校园文化

丰富拓展校园文化,推进戏曲、书法、传统艺术、传统体育等进校园,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开设中华文化公开课,抓好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活动。

(四)加大活动和传播力度

各高校可以结合传统文化校本教材,举办演讲比赛、优秀读书笔记评选、诗词大赛、礼仪大赛等,让广大师生从中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自觉地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还应充分运用网络、App等新媒体,做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中的传播工作。

(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相关教育部门要深挖本土传统文化人才,培养一批专业教育人才,成立江西传统文化专家库,邀请专家开设公开课,加强面向全体教师的中华文化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五、加强传统文化进高校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由教育厅相关处室牵头成立领导班子,加强对高校传统文化平台建设工作的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及时解决问题和困难。

(二)明确责任分工

建立政府机构统筹协调、部门(单位)具体分工、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体制和机制,共同推进该项工作的建设和发展。

(三)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二是加强相关院校和单位的资金扶持,三是强化对相关活动的参与和支持力度,四是积极引进高水平人才或者深挖本省人才,大力培养高素质的传统文化传承人。

(作者单位:江西高校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猜你喜欢

江西中华教材
江西银行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我爱江西奶奶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